育儿问题
   育儿问题
   家庭教育
   起名问题
   宝宝疾病

   相关栏目
 家有双胞胎好吗?
 生完孩子后多久可以束腰的...
 哺乳期应该注意什么?
 请问孕妇在怀孕几月时补钙...
 孩子爱吃零食怎么办?
 虎宝宝几月生的好?
 如何领养qq猪宝宝
 打掉的婴儿可否做亲子鉴定...
 孕妇可以吃辣椒吗?
 怀孕起痘何时才能消呢?
 怎样交宝宝花零花钱?
 2个月大的小孩可以吃西瓜...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FAQ >> 育儿问题 >> 

育儿问题 亲子阅读应怎样开展?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6-01-13 04:24:38

  >>>>>>>>提问

亲子阅读应怎样开展?

休 闲 宝 贝 网



>>>>>>>>休闲宝贝网回答:

根据专家研究记录显示,所谓资优的孩子通常较早接触到读书的环境。研究儿童文学的专家,告诉您如何选择适龄的儿童读物,让您掌握技巧,能在愉悦的气氛下亲子共读。


1.选择适龄的读物。


(1)1~6个月


亲子共读的时机可溯自孩子的襁褓时期,或许你会怀疑孩子尚小,听不懂故事的意义,但是孩子却能在和谐的声调中,感受父母对他的爱,进而得到安全感,因此,此一阶段所念的读物较少选择性,只要你喜欢的,都可念给孩子听。


(2)6个月~2岁


此时孩子的眼睛已逐渐能看得清楚,且能欣赏声音,因此还可选用图画鲜艳、句子押韵、有节奏感的儿歌及童谣等书籍。


(3)2~3岁


延续上一阶段并增加其内容。为使孩子喜欢,父母应反复念同一体裁,尽量配合其需求。另一方面,也继续提供其他书籍。此时也可向孩子介绍书本的结构,如:封面、作者、阅读的顺序、方向等,培养孩子连续看东西的能力。


(4)3~5岁


此一阶段孩子充满了好奇心,吸收能力强。因此应选择各种类型、不同主题的书籍,以符合孩子的兴趣及需要。另外,父母也应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如训练他以看图说故事的方式来自我表达,并适时地给予奖励,此乃建立孩子自信心的良好机会。


(5)5岁以后


此时孩子的兴趣更广泛了,所以读物的图画及内容、主题都要复杂些,如笑语、谜语、童话故事等,但故事内容不应太浅,在难度上应稍微超越孩子的程度。


2.以身作则,培养家庭阅读气氛

幼儿喜欢模仿,如果父母喜欢阅读,家中常有各种书刊,子女在耳濡目染中容易对书本产生感情。幼儿除了喜欢属于自己的小书,对于大人的书刊也颇感兴趣,父母不妨让孩子从小知道书的模样,分辨妈妈的书或爸爸的书,并带着他看看书中的图片,找一个固定的时间全家阅读。为孩子安置一个专属于他的小书柜也挺有帮助。


3.观察孩子特性,适龄适量提供。


每个幼儿由于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不同,呈现独特的发展与学习模式。不过幼儿在本质上也有许多共通性,例如:心智发展、视觉能力,色彩感受力、理解能力、语文能力等,皆随着年龄而逐渐成熟。


1岁幼儿能欣赏单幅、不连贯的图片,插图需大而写实,内容则是他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2岁的幼儿处于命名期,喜欢问:“这是什么?”色彩明朗、造型大而简单的看图辨物书很合适,具有押韵、节奏感的儿歌、童谣也很喜欢。3岁之后,除了延续对儿歌、童谣的兴趣外,滑稽的内容颇吸引幼儿,由于好奇心、注意力、理解力越来越强,孩子可阅读不同形式和主题的书,在4、5岁阶段更能看图说故事并尝试自我表达。


4.透过父母的声音,唤起爱的共鸣


对孩子来说,父母念书给他听是最快乐的事情,因为是最值得信赖的人在对他说话;而且孩子自认为独占了父母亲,这对幼儿的意义是相当重要的。


在亲子共读过程中,父母本身对图画书产生共鸣或感动等情绪,会自然地反映在声调中,影响听故事的幼儿。当搂着幼儿在怀里听故事的时候,亲子一起沉浸在图画书的世界里,幼儿此
时的快乐,随年龄的增长,将扩大成对知识积极的探索。也正因如此,父母在念故事之前应先了解内容,共读时更应全心投入,若时机不当,宁可以其他方式替代也不应敷衍了事。


5.把握生活环境中的素材


依据孩子的年龄、特性来准备图书是个根本途径,但平日的生活经验同样能变成共读的素材,例如:杂志、照片、报纸、广告单等都可以运用。如将生活中的故事说给孩子听,谈论自己或孩子小时候有趣的事,或一起欣赏讨论杂志上的照片或广告单上的作品,看图编故事。


扩充孩子的生活经验,能丰富共读的趣味。孩子经验过旅行、看展览、参观动物园、上菜市场、游泳等各式各样的活动后,会不知不觉地把自身的经验和书中事物联结,产生浓厚的兴趣。


6.善用故事录音带


选优良的故事录音带,或自己有空时先录好一些故事,当你实在无法亲自给孩子讲故事时,替换一下也是非常好的。


儿童故事录音带多半以世界著名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或我国民间故事为主,但也有以多样化的世界、某种著名图画书为蓝本录制的故事等。父母应先了解内容,注意配音、配乐是否自然、不造作,并且留意故事中不要以过多的音乐干扰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如此仔细选择过的录音带较能带来乐趣。有时把孩子小时候学语言或和大人对话念儿歌的声音录下来,也能造就另一番趣味。


7.参与的形式巧妙不同


亲子共读强调的是父母的参与,但参与的形式倒不限定于“把孩子搂在怀中”的标准姿势,故事也不见得限定每晚睡觉前一定要说多久。参与的形式可能是一起读或各读各的(感受到彼此的存在与愉快的阅读气氛),遇到合适的录音带,亲子可以一起听听别人说故事,不想说故事时,猜个谜语,玩玩语言接龙游戏(例如:吃饭+饭桌+桌布);聊聊一天生活中的事,都是非常温馨,又能增长见闻的。


8.亲子共读父母应注意事项


(1)越早开始越好,尤其是2~6岁是其受益较大的年龄。


(2)每天不妨有固定的时间,否则也应尽量找时间为孩子念故事。


(3)当小说故事很长,无法一次念完时,最好在故事告一段落或情节较紧张的地方停止,如同连续剧般的做法,如此可加深孩子的印象及参与的意愿。


(4)为孩子念故事前,应有所准备,太冗长的句子或静态的描述太多可删减。


(5)共读的资料除了书籍外,我们也可利用身旁周围的资料,如杂志、报纸等刊物,甚或交通标志、广告等。


(6)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所选体裁的难易程度,应由浅入深,从简单的图画故事书开始,逐渐加入知识性的读物或小说等,此过程并非一蹴可及或强求能得的,所以共读本身是一件如同游戏般愉快的事情,丝毫不可强迫孩子进行。


(7)要有充分的时间为孩子念故事,共读时应全心投入,而非应付或敷衍了事。


(8)不必为故事做太多的注解,也不要以听故事做为威胁或交换的条件,因为如此会造成孩子对书的反感及反效果。


(9)孩子不能接受的故事内容最好避免,如恐怖的或敏感的话题。


儿童心理家说,“教育可以从摇篮时代开始,但必须在自愿、有兴趣的气氛下开始,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自我教育,将来会是个有用之人。”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