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五六岁的时候,我身边的朋友都羡慕我有一个恬静、心细、不淘气的儿子。尤其是当他一声不响、全神贯注在电脑上制作网页时,谁都认为我将成为一位神童之母。儿子很矜持,但当人们夸奖他时,脸上也会闪过几丝骄傲之色。
一次,我和先生带儿子去公园玩,在乘坐旋转木马时,儿子突然打着激烈的手势,要求木马停下。开电闸的管理人员以为他坐的木马发生了故障,慌忙关了电闸,来到他身旁,询问发生什么事。休 闲 宝 贝网
结果,儿子指着坐在他身旁一位农村打扮的孩子,吵嚷着:“我不愿与穿得邋遢的孩子并驾齐驱。”天哪,不到6岁的孩子竟然做出如此举动,令在场的人感到非常惊讶……
当时,我和先生十分尴尬,尽管我们一再解释说“孩子不懂事,没必要换位置”,但是,坐在儿子旁边那匹红色木马上的孩子还是被他衣着破旧,满脸谦卑的民工父母硬哄着抱了下来,坐在离我儿子最远的青色木马上。
儿子的骄横显然破坏了那个民工孩子最初的欢快与兴奋,在木马们优雅地起伏旋转的时候,他万分惊恐地挣扎着下来,要回到最先挑中的红马上去,但被他父母制止了。孩子质问父母:“那匹红马还空着,为什么一样花两块钱,就不给我坐?”他那一直在随木马旋转奔跑,并不断按捺着他的妈妈,无言以对,只是不停地抹眼泪……
这是我和先生经历的最难堪的一幕,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儿子,居然会认为人是有三六九等之分,他生在一个富裕的城市家庭,穿着名牌服装,已经是“上等人”了,所以,不屑与那些贫穷的所谓“下等人”的农村孩子“并驾齐驱”。
儿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他的上一辈,我和丈夫,都来自农村,是在田野里赤脚奔跑长大的。为何田野之子的下一代,这么快就成了一个冷漠的“贵族”?
经历了“木马事件”后,我和先生商议,决定把孩子送回河南农村老家去,度过他上小学前的最后一年。听说这一决定,身边的朋友都认为我们疯了。众口一词的指责是:幼儿园大班正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很多家长都趁这个阶段让孩子加班加点学英语、电脑、钢琴等,你们就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的起跑线究竟该在哪里?在生涩稚嫩的钢琴声里?在噼里啪啦的电脑键盘上?还是在交错着风雨、雷电和彩虹的田野上?我和先生认为,儿子之所以拥有傲慢、羸弱、苍白的灵魂,不懂得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友爱与平等,是因为,他没有在河里捉过鱼、赶过鸭,没有与朋友们紧紧依偎在一片荷叶下避过雨,所以,不懂得对大自然的深深的爱,他的灵魂是麻木的,又怎么会去爱一个跟他一般大的农村娃。缺乏爱和感动的灵魂,终究不能博大起来。我期待我唯一的儿子,能够尽可能变得博大一点。
在河南农村呆了一年后,儿子晒黑了,也长壮了,在他跑了十里田埂才从邮局寄回来的信中,写满了他到达一个新天地的欢欣与喜悦——村里的孩子很真诚、善良,他们教我在河里游泳,用麦秸杆编织精巧的蝈蝈笼,严冬的时候和我一起在冰爬犁上风驰电掣……
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在哪里?在田野里,在自然深处,在人与人之间毫不造作的交往中。孩子从这里面学到的,比我们硬性灌输给他的要丰富得多,如果在受教育之后,孩子比以往更冷漠、自私,这样的教育是不成功的,也是没有希望的。(文/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