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理查(化名)的妈妈喜忧参半对我说:“无论什么事,无论他愿不愿意,他第一句总是说‘NO’,有时拿他没办法。”
可以想像得到,这位年轻的妈妈在听到孩子第一声“NO”时,一定觉得很逗、很开心,因为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了。但没多久,她便被孩子张口就来、随时随地、甚至没有任何原则和规律可循的“NO NO声”弄烦了。休 闲 宝 贝 网
幼教专家指出,当2岁左右的幼儿动不动就说“NO”时,则意味着即将进入第一反抗期了。反抗期的孩子相对来讲总是会难于管教一些,但难管也得管,只要注意方式。比如为了不刺激其固有的任性行为和违拗心理,家长平时与其总是断然拒绝,不如巧作变通,学点不说“NO”也能达到拒绝目的的技巧。
说出理由
刚吃完午餐,小男孩约翰(化名)就想去沙场玩。他指着外面扬着小脸对我说:“我想出去玩。”如果我当时说:“不行,现在你要去睡觉。”孩子除了知道老师“不同意”,还可能被激怒,引来逆反心理:我就是要去。所以我没有那么说。而是蹲下来,拉起约翰的小手说:“吃完饭,就要准备睡觉。我们下午才能出去玩。”从这个不含否定字眼的回答里,孩子同样领会了“现在我不可以出去玩”的意思。
先扬后抑
午饭时间到了,吉吉(化名)正玩在兴头上,她央求我:“再玩5分钟……”我如果说:“不,现在就去洗手!”一口回绝除了会让孩子失望,还可能导致她本能的反抗;我偏要继续玩。所以,我先顺着她的感觉说:“看你玩得正高兴,我也不想打断你,不过我们的午饭时间到了。”说罢,我坚决地牵起吉吉的手,把她带离玩乐的地方。我当然没有遇到抵抗,因为小孩子也与大人一样,只要自己的感受得到别人的同情和理解,抵抗情绪就会相应降低。
直接陈述
布朗(化名)喜欢在园子里散步,一天,他对我说:“我要上街街。”当时,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了,我便摆出困难所在,表示感同身受:“我也想带你出去玩呀,但你看看外面,天变黑了,就要下雨了。等明天天气好咱们再出去玩吧。”结果从我的肯定句中,布朗同样意识到我想要他意识到的裁决:这时出去是不可能的了。
押后实行
莎拉(化名)个性好动,特别喜欢吃甜食,两杯果汁喝完,她继续要求道:“老师,再要一杯。”孩子吃甜食太多不好,我当然知道。但这时要是我说:“不,你喝得太多了。”既让孩子经历了一次直接被拒绝的不快,也可能孩子回家后会变本加历的任性:看,在家没有老师管我了,我想喝多少就多少。我可不想让孩子变成这样。所以,我点点头,说:“可以的,但要等 到下午吃点心时。”孩子一样被拒绝了,但听到的却是同意,只是要耐心地等一等。
其实,从省事的角度来说,直截了当的“NO”,与以上所提的几种技巧相比起来,当然要简单得多,大人们都习惯脱口而出。但是,随之带来的负面效果,会消耗大人多得多的精力与时间。想想看,哪个更划算?
编辑: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