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 |
|
 |
|
学龄前 母亲是一种职业(九)
人气:
5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8-27 16:15:16
(接上文) 女儿街头卖玫瑰 对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到生活中学习锻炼,家长们态度不尽相同,但女儿的一次街头卖玫瑰的经历,让我看到了这种学习的必要。 那次,她约了几个小伙伴到桥头卖玫瑰花。她们自己进货,回家自己包花,然后再到桥头去卖。第一天,她在桥上来回走了多少遍,也没卖出几支,她根本上不知道,卖花是要叫喊的。看花从自己手中渐渐萎缩,凋谢,孩子开始动脑筋想办法。最后一天,她们用买一支花送一支花,外加送一首外文歌的办法,终于把花全部卖掉。卖的过程中,她还知道了,当你卖花时,成年人不会因你是小孩子就对你的所宽容;当她们被工商部查抄时,孩子明白,做买卖也得办手续,也得合法经营。当然,她更明白了劳动的辛苦和挣钱的不易;三天下来一算帐,卖花赚了8块钱,不够3天吃饭的,与她参加一次比赛得到的150元相比,她知道了劳动价值的不同,找到了创造更大价值的动力。 一个小小的卖花行动,她写出了3篇文章,记录了从进货到销售的全过程和自己的感受感悟。我觉得,她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学到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知识,得到了孩子在课堂上得不到的锻炼。 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课堂。这句话的确不错。 现在尊重孩子、欣赏孩子成为家庭教育中大家的共识,但随之,要不要批羡孩子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我要说,一定要批评,但必须注意方式方法,要尽量做到—— 给孩子画一个大圈 一位老师曾跟我说起,学生们做“看图说话”,图中表现的是同学间的互助,可一个学生怎么也说不到点子上,那老师能否指出他的错呢?现在许多情况都是这样,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其他方面。我主张,对孩子来说,你要尽量给他画个大圈,让所有孩子都能站到这个圈子里。你干吗非要让他说非对即错那么具体的标准答案呢?我见过一幅图,它没有情节,只有印迹,无人街道、人的足迹、小鸟爪痕、苹果核、花瓣等,题目是请你讲讲刚才这里发生的故事。任何老师都没有答案,孩子可以展开想象,怎么说都不算错。 所以,批评孩子有时得看你给他的是什么?是设一个篮球筐,他投中就对,投不中就错;还是画一个大圈,让孩子很容易进入其中。另外,我们要允许孩子探索,要鼓励,培养他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学折纸,我们能不能多给他几种材料,电光纸,皱纹纸,等都供他选择。当孩子拿吹朔纸时,一折,“咔”折了,折纸折不成,这会儿,他会自己有个判断——这种纸脆,不能折。好事实教育了他,这样比你直接批评他,效果不是更好吗? 这里,我还想谈一下家长与学校老师的关系,尤其是女孩子的家长,很有必要听听我的意见—— 数学与女孩子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对教育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了。可能有种现象大家注意到了,小学时期,女孩子一般语文学得委好,数学就差些。为什么呢?有一个观点认为,女孩子形象思维、认知能力较强,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差,这种观点也被许多家长接受。但我要说,事实不是这样,问题是老师的态度及两门课程间的不同。语文是可以意会的,很多时候它的答案不是惟一的,像造句、组词,而数学就不行,它要求精确,犹如一台严密的机器,对就是对,错就是错,1+1等于2,你了“3”,准得个大“X”。实际上,这种过分强调的精确,会禁甸孩子的思维。尤其刚上学的孩子,数学课上,学“12+8”老师一般说“先拿2和8相加得10,然后两个10再相加得20”,要求孩子用完整的话把这个过程说出来。但一些孩子虽然懂,话他却说不完整,这样在老师那儿就通不过去,孩子会受批评,而这种批评会当着班上许多孩子进行,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转下文)
母亲是一种职业(十)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