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 |
|
 |
|
学龄前 关于状元的成长的反思(三)
人气:
4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8-19 10:03:20
(接上文) 在反思对自己的放任教育时,她举的事例是小学4年级时转学到成都。因为不适应新生活,她非要转回老家去。她非常感谢自己的父母而且说自己很幸运:父母愿意了解她的想法,愿意接受她的决定。这个决定无疑平添了很多麻烦,而她的母亲仅仅说“决定了就不要后悔。”在她这一段的结尾,她平淡地谈起每当彷徨的时候就拼命地想这句话,就像有了一种依靠――“不管前途有多少坎坷,总有些人会为你张开怀抱。”那应该就是妈妈。 最后的一点感触来自她文章的小标题“我活在别人的评价和鼓励中”,这可能是每个孩子的生活状态了吧。她提到了很多很多对她信任的故事,从家长,到老师,最后她写道:“因为他们相信我,我才学着去相信自己。而每次回想,我都觉得自己还是那个四岁的女孩,被要求在大人面前背诵唐诗,然后小心翼翼地等待,等待看自己会得到赞扬还是批评。因为赞扬而自信,因为批评而自卑。这么多年了,我还怀着那个小小的,虚荣又脆弱的心,一点也没有长进,虽然我一直羞于承认。 有人说生活是一颗洋葱,我们得一层一层地把它揭开,有时还会流泪。我觉得人也是。我们都是洋葱,一层一层的,每被人揭开一层,都会痛彻心肺,会流泪。我有一天,总会有一天不再需要借助别人的评价来塑造自己的世界。不管我的生活是一盒精致的巧克力还是一个发霉的汉堡,我都要笑着把它吃下去。”
6、云南省文科状元
阅读的力量。因为前面好几位状元都提到了读书,这位状元的故事也就没有太多的赘述。不过,她的阅读很有特点,是从和妈妈一起读金庸开始的!光这一点,也够好好琢磨一番的,虽然她后来列的书单让我十分佩服。 7、山东省理科状元
给学习找个理由。这是一个农民的子弟。反思他自己受到的教育,他的话语十分朴实:“父母都是农民。他们不会告诉我深刻的人生哲理,也不会刻意约束我、锻炼我,他们只懂得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行动告诉我生活是什么,命运是什么。” 这位状元在讲到他最早深深体会到父母对他的爱与期望的时候,恰好是小朋友打架伤及无辜的他,头破血流,小学一年级。她的母亲拉着他去找那小孩的家长交涉,他印象中的妈妈一直是不容易发脾气的,从没跟人吵过嘴。但那天她很激动,脸色沉重,对对方很不客气。他因此感受到了父母对他的爱可以突破观念和理智的约束,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而自己,就可以“合情合理”地去接受这份关爱吗?所以立志要为父母负责,对得起这份关爱。 其实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这里谈孩子打架该怎么办?其实我们之间的性格差异这么大,孩子动手的情况如此千差万别,永远只能是个案的分析。无论我们当时怎么办了,最重要的是把我们内心的关爱传递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感到安全,感到幸福,感到自己的份量;把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传达给孩子。一位农民母亲,可能从没有研究过什么教育理论,但她所做的,谁能说不是教育的精髓?教育的伟大,在于有爱。 8、山东省文科状元
学习需要温情,忽略爱,孩子学习的世界将会很阴冷。越写越难写,状元们的成才之路有很多相似之处。前面说过的,这里不再说。这位状元在总结成长的过程中用了“培养心态”这个词,情商教育,而她提到她父母的教育过程给她最重要的收获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偕忘”。这种沉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说到底,就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人做好了,事自然就能做好。
9、湖南省文科状元
孩子的自信,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鼓励。这位状元在高考的前几天,因为肺炎住进医院,但她用“父母从小培养她的坚强自信”支撑着走进考场,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反思她的教育之路时,她讲到从小在一种很民主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父母很少强迫她做什么,尽量用商量的口吻来和她对话,给了她培养个性的广阔空间和自由。同时,他们总是鼓励她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时甚至事争论和辩理。生活上,在某些时候妈妈对她还是挺严格的,尽量培养她的自立,让她知道要解决问题等待是不行的,相信自己勇敢面对才是正确之路。为培养她的自信,从小父母就培养她的语言能力,从听故事磁带到上台去讲,培养一个自信和敢于自我挑战的她。(转下文)
关于状元的成长和我的反思(四)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