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积极面对宝宝的两大弱点
 早熟是好是坏?她们怎么说...
 引导宝宝勇敢面对“变化”...
 新手父母必修课程
 “老外”的教子之道
 “懂”和“不懂”的区别
 孩子6岁前学会互动有好处
 年后打好孩子压岁钱
 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习惯
 养护的真心话
 “直升机父母”心太急
 孩子的动物朋友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教育指南 >> 

教育指南 父母拿懒惰的孩子怎么办?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7-03-09 20:15:44

 

  通常懒惰包括两种情况:懒于做事和懒于思考。俗话说:“父母越勤劳,孩子越懒惰。”这句话并非无的放矢,很多事情往往是相互牵制的,父母过于勤劳,孩子自然变得懒惰,因为事事有父母代劳。

  张老师的小叮咛休 闲 宝 贝 网

  父母从小过于呵护、疼惜孩子,不肯让孩子动手做家事,事事包办……过度保护的结果,其实是剥夺了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做的权利,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懒惰的坏习惯。爱因斯坦说:“勤奋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助产士。”聪明的父母都会教育孩子养成勤奋的好习惯。

  从前,有一个懒人,靠着祖先留下的财产生活,平日除了吃和睡,什么都不想做,身上的衣服已有三年没有洗,又脏又臭,渐渐地坐吃山空,终于散尽了祖上留下的财产,最后还把房子卖掉,用罄了所有钱财,开始过着有一餐没一餐的困顿生活。

  这懒人已有好一阵子没好好吃上一顿饭了,这一天,想着自己在这样下去可能会饿死,于是终于愿意找份工作,他来到铁匠铺,对着打铁师傅说:“请收容我吧,我可以帮你管账。”

  打铁师傅停下手中的铁锤,说:“我这小小的铁匠铺,用不着管账,倒是缺一个打铁的助手,若你愿意,可以试试。”

  他看了看大铁锤之后,摇摇头就走了。

  随后他又来到茶馆,对着茶馆主人说:“请收容我吧,我可以帮你看门。”

  茶馆主人一边忙着给厨灶加水,一边说:“我这个小小茶馆,用不着专人看门,倒是缺一个挑水的助手,如果你不怕吃苦,可以留在这里。”

  他转头看了看大水桶,又摇摇头。转身准备离开时,还不忘叹气,自言自语地说道:“我的命还真苦,怎么就找不到一个赏识我的人呢?”

  走时听到几个正在喝茶的老人提到,布店老板是个懒老板,身上的衣服穿了三年却一次也没有洗过……懒人一听,心里十分高兴,想着,这下自己终于找到知音了。

  于是他急急忙忙赶到布店,推门进去一看,只见四处是灰尘和蜘蛛网,而老板躺在床上,懒洋洋地问着:“你来干什么?”

  懒人急忙回答:“我和你之间有许多共同点,我想我们一定合得来,请让我在你的店里工作吧。”

  只见老板头也不抬,冷冷地说道:“你错了,懒老板哪会喜欢懒员工,再说,我自己平时都懒得管理布店,早就已经破产了,难道你还看不出来,哪里还需要什么员工?”

  就这样,懒人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他只会不停地埋怨别人、埋怨命运,就是没想过要埋怨自己。

  其实惰性,人人都有,只是如何避免,才是关键,尤其是孩子比成人更容易有惰性,在他们学习过程中,经常容易卖弄小聪明、找到偷懒的方法,让父母忧心不已。

  如上课不但不动手抄笔记,也不动脑用心听,甚至连作业也写得草率,经常迟交,更甚的是连写也不写;做数学习题也不抄题目、不写过程,直接写答案,有时答案是直接抄写解答也不是自己演算而成;要他们抄写课文,也经常自行简写,叫父母不知该赞赏他们的小聪明还是谴责他们的投机取巧;要他们朗读课文,也念得漫不经心、有气无力;寒暑假作业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会写完等。

  诸如此类的懒惰习惯,导致孩子在学习上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缺乏吃苦耐劳、努力不懈的精神,渐渐地便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于是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就离学习这个环境越来越远,精神变得越发萎靡不振,意志逐日消沉,本该是努力向上的学生时期,就因懒惰而葬送智能培训的机会,毁了日后可能有的大好前程。

  通常懒惰包括两种情况:懒于做事和懒于思考。

  懒于做事,这是行为上的懒惰。从小没有勤劳观念、没有帮忙做家事的孩子,如果父母突然叫他去做,孩子又怎么会做?他们会认为这是大人的事,与他们无关。有这种心态的孩子大多生长在被溺爱的家庭,父母从小过于呵护、疼惜,不肯让孩子动手做家事,事事包办……过度保护的结果,其实是剥夺了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做的权利。

  而原本孩子探索新事物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总是什么事情都想尝试一下,却因为父母的宠溺而“无情”地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权利。

  如孩子要自己穿衣服,但因为父母嫌他们动作太慢,于是便自动帮他们穿戴整齐;孩子想跟大人一起洗碗,可是妈妈一句:“你太小了,会把衣服弄湿。等大一点了再帮忙洗。”虽然是体贴孩子的心意,却也抹杀了孩子自动自发的好习惯。

  而当孩子上学后,父母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成他们生活的主要重心,一旦孩子想帮着做点家事时,一句:“你们不用做家事,只要专心把书读好就好,学业成绩可以进步,甚至名列前茅,这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就这样扼杀了孩子的主动积极性。

  久而久之,孩子开始习惯父母为他们安排一切,没有自己的主见,一切以父母的期望为主,而父母也心甘情愿地为孩子服务。当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这才发现孩子怎么变得懒惰,不但不爱做家事,连自己的房间也要他们整理,才又喃喃抱怨:“这孩子怎么这么懒惰!”可悲的是,懒惰已经成为习惯,而且还是由父母一手造成的。

  俗话说:“父母越勤劳,孩子越懒惰。”这句话并非无的放矢,很多事情往往是相互牵制的,父母过于勤劳,孩子自然变得懒惰,因为事事有父母代劳。

  做家事本来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分摊的义务,如果孩子没有这样的观念,是因为父母没有加以培养。曾经有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孩子每日劳动时间平均为一个半小时,而亚洲孩子不足十二分钟。

  亚洲城市里的小学生每日做家事的时间几乎是全世界城市最低的。不要说懒得做家务事,就连自己的日常生活琐事,如打扫房间、整理书包、准备上课用的文具也通通由父母代为处理、完成,这样从懒惰变成依赖,日后离家就学甚至就业,便丧失独自生活的能力,自信心也会消失,渐渐地再也无法离开家人、父母,甚至日后自组家庭还经常仰赖父母的协助,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懒于思考,这是思维上的懒惰。美国创意思考中心主任李察•博尔说:“孩子缺乏思考力,父母应负七成以上的责任。”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喜欢发问,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一箩筐,有些甚至荒谬得叫人匪夷所思,但如果父母不去引导孩子思考:“是呀,你说是为什么呢?我们来想一想好吗?”而是斥责制止:“小孩子不要问这么多,烦不烦呀?”这样,孩子好不容易萌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硬生生被打压、泯灭。

  还有一种父母却是积极过度,当孩子一提问,马上就说出答案,而如果自己答不上来,又急急忙忙地去查找数据来告诉孩子,而不是启发孩子一步步去思考,给孩子独立的思考空间。这两种父母都在扼杀孩子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使孩子的思维“细胞”不再活跃,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力不再敏感。

  其实教学相长是很重要的,父母也可以和孩子在一起发现答案的过程中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万能,老师也不是万事通,每一个人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也要让自己保有学习的心和行动力。

  思考是一种脑力活动,既然是活动,当然就不会是容易的事情,因此感觉辛苦是必然的。如果父母不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细琐事件,启发孩子思考,引导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孩子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做,就不会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当孩子提问时,父母应该说:“你说呢?你想想看,再想想看。”如此一步步地循循善诱,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即便孩子经过思考后而有了错误的结论,不符合事实,也要以赞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去欣赏孩子的答案。

  还记得有个家喻户晓的例子吗?

  有一次上绘画课,老师请同学画苹果,在场的同学不是画了果实累累的大红苹果树,就是一整盘翠绿的青苹果,唯独有一个小孩却画了一颗黑色的大苹果。当时老师并没有斥责这个小孩,反而追问他为何苹果会是黑色。孩子提到,因为他画的是削掉苹果皮的苹果,因为还来不及马上吃掉,所以苹果就变黑了。

  其实孩子可能并不知道苹果变黑的原因,只是就生活经验画出自己看过的苹果,如果老师不细究其中原因,直接谴责孩子弄错了颜色,不但误导了孩子,还错失了顺便教导孩子苹果变黑原因的机会。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适时地赞美孩子,只有这样,孩子的思维才会活跃,才能享受到思考所带来的乐趣,当思考变成一种乐趣时,孩子难道会不喜欢事事去思考、去探究吗?所以,培养孩子的思考力,不让孩子的思维变得懒惰,就要从幼儿时期开始认真细心地加以引导。

  除此之外,懒惰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表现的方式很多种,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犹豫不决,甚至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情绪都会让人变得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完成事情。面对惰性行为,有的小孩不清不楚,无法意识到这样的行为就是懒惰;有些人则推脱,总想着等一下再做或者明天再开始等理由,老认为反正再改就是,于是一天拖过一天,一年拖过一年,最终成为习惯,再也无法改变;还有更多的人也许极想克服这种行为,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于是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浪掷光阴。

  有一位著名企业家受邀到知名大学为学生演讲,说明自己如何从打杂、学徒、管理员一路跻身业界中大企业家的坎坷经历。他在演讲中告诉大学生:“成功没有快捷方式,我完全仰靠自己吃苦耐劳,努力不懈,才有今日的成就。”

  他总是戏称自己“是从泥里站起来的孩子”,这位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使台下大学生们个个深受感动。

  他鼓励年轻人不要只懂得羡慕他今天拥有的财富和地位,而是要去理解一个人究竟应当靠什么、做些什么才能正正当当地获得成功。他不仅身体力行,更鼓励员工也起而效仿,甚至还在家族制订一条“三勤四不懒”家规。

  “三勤”是指勤于守时、勤于守职、勤于创造;“四不懒”是指脑、口、手、脚一概不能有丝毫懒惰。“三勤四不懒”中最主要的一个重点,是“勤”字,要日日勤劳,永远勤劳,更可贵的是,他认为勤劳必须包括“勤于创造”,而且包括脑、口、手、脚都要勤。

  由他成功过程及“三勤四不懒”家规中可以得见、印证一条真理———成功是勤劳的奖赏!

  既然勤奋能够使人获得成功,那么对于孩子,父母就要从幼时、小事做起,帮助孩子克服懒惰的恶习,养成勤劳的良好习惯。

  如何才能纠正懒惰的坏习惯呢?父母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从小培养孩子自主的性格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懒惰是一种不良习性,很多孩子对父母都有依赖性,当依赖性发展到一个极端就成了懒惰,由此父母要适时控制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理,不能任由其发展下去。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就不要包办代劳,作为孩子,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找父母,应该先让自己独立处理。

  在学习方面也是如此,若有疑难问题,力求自己解决,不要动不动就问老师、父母,父母在此时更要磨炼孩子的意志,坚强的意志力是克服懒惰的力量。

  二、给予孩子最大的鼓励

  若学习的过程很枯燥,这时又缺乏鼓励,孩子就很难持续学习的兴趣,进而变得消沉、懒散,因此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哪怕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父母都应该不遗余力地为他加油打气。

  在孩子失败的时候,鼓励就更为重要,哪怕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也会使他信心大增。

  三、激发孩子的兴趣

  孩子在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时,就会产生惰性,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没有动力,于是就容易懒懒散散地看待。

  此时,父母就要从各方面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事情尽量变得丰富有趣,孩子一旦有了兴趣,事情也就比较容易完成了。

  四、为孩子制订一个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懒惰而造成学业停滞不前,甚至退步。当父母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可以对孩子提出一些短时间易达成、难度较小的要求,让孩子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促使孩子继续努力。

  如此不间断地学习,当孩子可以一个个目标逐步达成之后,渐渐地也就能够克服懒惰的习惯。

  五、教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若不正确,即使用尽全力,勤奋刻苦,也不可能学好,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或者产生害怕的情绪,逐渐疏于学习,慢慢也会变得懒惰,没有进取心。尤其像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考能力的科目,却经常发现一种现象就是:公式背了,演算及练习也都没太大问题,但是遇到了语意稍难的应用题目,学生就总是不愿动脑,直接杵在那边发呆,等着老师给答案。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找到如何让学习变得更有效率的方法,如教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如何合理运用时间等。一旦孩子发觉这些方式的确让学习变得更有效率,就会充满信心地持续学习下去,那么,懒惰的毛病也就无所依附了。

  成功之路是由汗水铺设而成的,想要越成功就得要越勤奋;成功的细绳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只有珍惜时间、不断付出汗水和辛勤努力最终才会开花结果,也才能拥有因成功而带来的幸福微笑。

  这给人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叹息无用,梦想无用,自怜无用,唯有勤劳奋斗最实用。

  习惯便利贴

  1.孩子懒惰可能是因为遇到困难,父母不要一味指责,要细究个中原委。

  2.让孩子有机会分摊家务,除了可以增加亲子间的互动,也可以培养他们勤劳、爱干净的好习惯。

  3.陪着孩子一起动手DIY,不但可以增强他们思考的能力,也可以让他们享受动手做的乐趣。

  来源:《31个坏习惯毁了孩子的大未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