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蓉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妈妈的同事送来了一只小花猫,蓉蓉可开心了,每天只要一放学回家,蓉蓉就逗小猫玩,连找小朋友玩的兴趣都没有了。妈妈怕这样下去对蓉蓉不好,几次跟蓉蓉商量将小猫送走,可蓉蓉死活不答应。一天,趁蓉蓉上幼儿园,妈妈悄悄地将小猫送人了。蓉蓉回家不见了小猫,嚎啕大哭起来,妈妈不解地说:“一只小猫至于让你哭成这样吗?大不了,妈妈再给你弄一只来,不就得了!”
蓉蓉妈妈可能不理解蓉蓉为什么要这样不依不饶,在成人眼里,宠物不过就是一只小动物,但对孩子而言,小动物可能是她的朋友甚至是亲人。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与人交往的孩子而言,小动物给她提供的是一种温暖,是一个可以交流的对象,难怪俄国心理学家阿•巴尔坎把宠爱的小动物死去,也列入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的“非常事件”之名单。 休 闲 宝 贝 网
蓉蓉妈妈以为再买一只猫回来就行了,事实上,这是简单地“物”化孩子的朋友。华盛顿大学的科研人员在为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提供的疗程中,就包括与宠物玩耍,它使患儿更愿意开口说话,更愿意与医务人员交流。此外,法国和美国的两项研究肯定了饲养动物对孩子的好处,孩子可以从浑身长毛、有血有肉的小动物的目光和它们扇动耳朵和摇晃尾巴中,学会识别它们的快乐、失望和痛苦,这将使孩子成为一个好的交流者,为孩子与他人的交流带来积极的影响。
蓉蓉对小猫的丧失痛哭不已,说明她对它的深厚感情,也可看出小猫给她带来了许多快乐和安慰。对于寂寞而不善交流的蓉蓉来说,妈妈不应把小猫送人,而应将它留在蓉蓉身边,让蓉蓉从学习与动物相处过渡到与人相处。
育儿启示
为了孩子不要怕麻烦
侍弄小动物固然不容易,但孩子和小动物交朋友,却可以让孩子在各方面受益。
※ 可让孩子参与侍弄小动物的工作
在照顾比他更弱小生命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懂得同情、怜爱、爱心、责任意味着什么。
※ 如果担心孩子整天只和小动物玩,可让孩子牵着小动物到外面散步,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与人交往便不会觉得太紧张。
※ 宠物走失,孩子沉浸在痛苦之中时,不要火上浇油
可这样安慰孩子:“小花猫跑出去了,说不定会遇上一户好人家,它那么招人喜欢,一定会有好心人收养它的。”如果小动物不幸死了,家长不要为了安慰孩子,立刻给孩子另买一只。在孩子心里,小动物不是一件东西而是一个朋友。如果孩子对死掉的小动物悲痛不已,应允许孩子为小动物埋葬哀悼,不要轻视地认为这是孩子玩的把戏。
相关链接
自然疗法的妙处
日本学者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在单元楼房内的孩子,与接近大自然、居住在平房里的孩子相比较,更易形成孤僻、暴躁等不良个性。楼房越高,这种差别越明显。
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高楼大厦的包围中,保持心理健康最省钱且有效的办法,是常与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接触,这种自然疗法已越来越被人们用于心理治疗中。人在与动物的相处中不仅得到情感的慰藉,就是在与没有表情的植物接触中也能产生互动。日本科学家通过研究比较发现: 经常观望绿树鲜花的人的脑电波,比注视水泥墙壁的人要放松得多。
摘自《读懂孩子的心》
编辑: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