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爸爸终于盼到复员回家的日子,爸爸想像着自己一进家门,宝贝儿子扑进怀里吊着自己的脖子,让他亲个够的场面。然而,当这令人兴奋的时刻到来时,夏雨却扫兴地哭着、闹着、躲避爸爸的亲热。爸爸连忙掏包把给夏雨准备的玩具拿出来,示范给他看,但夏雨仍然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这令兴高采烈的爸爸多少有些失望。爸爸回家了,妈妈让丈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送夏雨去幼儿园,夏雨为此事不知折腾了多少回,死活就是不肯去,妈妈拗不过,只有一次次放弃。这回,爸爸拿出复员军人的果敢和坚毅来执行这个任务,可还是遭到夏雨的拼死反抗。
点评与解析休 闲 宝 贝 网
每个孩子在0~3岁期间都会出现认生的现象,如果3岁以后仍然非常认生,就要考虑孩子的个性因素了。像夏雨这种情况,不仅对刚见面的爸爸及爸爸带回的礼物避而远之,而且连去幼儿园也表现出退缩和回避,这说明孩子不是故意挑剔和拒绝,而是天性使然。
认生的孩子第一次接触不熟悉的人或物时,通常会有排斥倾向,对于新鲜事物,他可能会躲在一边观察很久,然后再慢慢接近。如果父母强迫自己的孩子像其他类型的孩子一样马上去接受,只会适得其反。夏雨爸爸能理解孩子禀性各异的话,就不会因为儿子的冷淡和不感兴趣感到失落。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熟悉爸爸,像夏雨这样的孩子不是天生“不乖”,而是在新刺激物面前需要更多一点时间,需要父母更多一点耐心。
至于孩子不肯上幼儿园,爸爸拿出果断、干脆的铁腕手段,只会引起孩子更大的焦虑和不安,爸爸的军人风度与孩子的退缩型个性产生激烈的冲突。家庭中一个雷厉风行的父亲和一个优柔寡断的母亲,与他们难缠的子女之间会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果父母不能掌握自己的气质,又不能观察了解孩子的气质,这个家庭将会洐生出许多矛盾。
因势利导
对于认生的孩子,父母教育的原则还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比较好。以送孩子上幼儿园为例,让我们来看看怎样避免亲子双方不愉快,积极引导孩子适应社会生活。
第一步:父母带孩子散步,假装不经意路过幼儿园,可对孩子说:“这是幼儿园”,不要立刻就对孩子说:“你就要上幼儿园了”。
第二步:反复创造机会,让孩子“顺路”经过幼儿园,看小朋友在里面玩耍的情景。
第三步:挑一个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征求孩子的意见,带孩子到幼儿园玩一玩秋千或滑梯,跟里面的工作人员闲聊几句。
第四步:陪孩子到幼儿园上课,一二个小时就够了,如果在此期间,能认识一二个能合得来的小朋友,那是最好不过的。
第五步:延长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直至大人撤出。也许开始孩子会要求父母继续陪着,这也不要紧,等孩子体会到与小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自然就不会再坚持了。
认生型孩子在新事物面前会表现出退缩的特质,想办法使孩子适应新环境,是父母的首要任务,以下的交互抑制法,父母可以一试。
所谓交互抑制法,简言之,就是以正面刺激抵消负面刺激。如孩子不肯理发,这是一件不愉快的事,“理发”对于他来说是负面刺激,我们要用一个正面刺激,也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来抵消孩子对“理发”的恶感。孩子特别喜欢奥特曼,那么,我们可以让他一边理发一边玩奥特曼。当玩奥特曼的乐趣大于理发的痛苦时,孩子对理发就变得比较能忍受了。为了加大奥特曼的吸引力,父母可以让孩子一二个星期看不到他心爱的玩具,去理发时再“变”出奥特曼,听到奥特曼三个字,孩子会兴奋不已,这时正面刺激大大增强了。反过来说,如果孩子天天都在玩奥特曼,那么,其吸引力就会大大削減。所以,关键时拿出孩子热衷的事物,可以做为抑制负面刺激的法码。
这种循序渐进或交互抑制的方式,可以应用在育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只要父母肯动脑筯,一定能在“润物细无声”中,纠正孩子很多行为偏差。
摘自《发现孩子的成长优势》
编辑: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