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虽小,但已经有他们自己的小小社交圈,在他们的世界里也会出现小冲突,当发生武力事件时,打人还是被打?这成为了父母的第一难题。
孩子之间的攻击行为分为两种: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休 闲 宝 贝 网
工具性攻击者的主要目的是排除障碍、获得物质、空间或权力的一种攻击行为。在孩子1岁末甚至更早些,工具性攻击行为萌芽,大约持续到5岁左右。主要是由玩具或其他物品引起的。
工具性攻击行为是人类的本能,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得以生存的必要手段。事实上孩子没有任何解决冲突的经验,因此采用本能的攻击行为是自然的,也是正常的,所以我们不能过分地谴责孩子,而是应该适当地介入冲突,鼓励帮助孩子寻找其他能够解决冲突的办法,那么孩子会通过对使用攻击行为与协商共享等非攻击性行为而解决冲突的后果通过比较、分析、重复体验,孩子就会逐渐放弃攻击而发展起合作协商共享行为。
敌意性攻击者的目的是在于伤害他人的的一种攻击行为。在孩子5岁左右,工具性攻击行为会大大的减少,这个时候,敌意性攻击开始上升。
敌意性攻击行为发起的原因与认知水平密切相关。有以下几大特点:
1、产生了对方是敌意的判断。(过多敌意归因的错误认知)。
2、缺乏解决冲突策略。他没有或很少体验运用协商等友善策略。
3、认为武力能够解决一切”。(崇尚武力的错误认知)
当攻击行为已经正在发生,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1、对方力量相当,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孩子必须体验到不同的解决办法,才能做出有效的分析选择。注意,不要责怪任何一方,把焦点放在“解决问题”上面,帮助孩子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果力量悬殊,那就要干预了,干预的方式还是把双方分开,以讨论解决办法为主,责怪任何一方只能让另一方产生更强的敌意,导致更频繁的攻击行为。
这两种应对方式有助于孩子能够做出有效的选择。然后,在平时生活中要教育孩子不要对他人采用暴力,不要宣扬暴力,创造爱的和谐的社会,这主要是避免让孩子产生“武力能解决一切”的错误认知。另外:在家里演练自卫招数也能帮助孩子通过自身的力量解决对方的攻击。
来源: 好孩子育儿网
|
|
|
|
精彩导读区 |
文章排行榜 |
最热组图 |
·怀孕实用禁忌47问 |
·台湾双胞胎小美女最新写真 |
·生男生女做爱时机很重要 |
·直击分娩生殖器变化(图) |
·中国妻子最不好的10个习惯 |
·韩国10大人见人爱童星(图) |
·孩子不宜隔代抚养 |
·史上最牛的裸浴写真(图) |
·生龙凤胎 真的有秘诀吗? |
·被抢走棒棒糖之后…(组图) |
·孩子聪明与否关键在于母亲 |
·宝宝24种可爱睡姿写真(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