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四岁前增长智能关键期(图)...
 让宝宝爬出健康爬出智慧
 抓住培养孩子耐性的好时机...
 如何培养宝宝的时间观念
 培养孩子真正的能力(附图)...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教育指南 >> 

教育指南 加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8-12-24 14:16:38

 

  桐桐的妈妈最近有一件烦心事:桐桐做什么事情都非常慢,慢的让人忍受不了。由于住的离幼儿园近,早上桐桐去幼儿园比较早,每天差不多都是前几名。到了教室门口,和老师互相问好,然后就把鞋子换成室内鞋。桐桐先把一只鞋子脱下来,金鸡独立状把一只室内鞋穿上,然后非常认真仔细地把换下来的鞋子的尼龙搭扣粘好,不允许有一点不整齐,如果稍微歪一点,就要撕开重粘,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再把鞋子放到鞋柜里,不能有丝毫的歪斜。另一只鞋子重复同样的程序,同样一丝不苟,一双鞋摆得整整齐齐。在她换鞋的时候,小朋友们陆陆续续的都来了,等她把鞋子换好,大部分小朋友都进教室了。不夸张的说,桐桐是班里第一个到幼儿园的,但是最后一个进教室。

  桐桐参加幼儿园的绘画才艺班,晚上妈妈一般都准时偏早一些去接。有些小朋友早就画完了,等着家长去接。桐桐肯定是没画完的,从窗子里看见妈妈来了,高兴地向妈妈招手致意,丝毫没有因为妈妈在外面等着有加速工作的意思。别的小朋友从她的身边走过,她也会微笑着与他们打招呼,不紧不慢地把画画完。妈妈为此说过很多次,好像没有什么作用,桐桐依然我行我素。休 闲宝贝 网

  分析:

  在儿童和成人的生活步调中,最容易发生的冲突,是成人没有给儿童充裕的时间来准备自己。成人有很强的时间观念,知道为什么要讲究效率,但对儿童来说,就没有这样的经验了。虽然两岁以上的孩子在动作发展上有很大的进步,但这个时候就要求他动作快、有效率,都还言之过早。如果在家里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可以加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自己的动作,在将来的集体生活里,才能适应更多的挑战。这是问题的根本。

  吃饭的练习

  让孩子习惯于自己固定的座位及专用的碗筷。年龄小的孩子协助他将饭菜盛好,年龄大的孩子由他自己选择、自己盛,但大人可以协助控制量。除此之外,为孩子预备良好的用餐气氛,清楚地让孩子知道“吃饭是要靠自己的”“没有大人会喂我”。

  如果孩子赖皮、发呆,可以提醒他:“吃饭啦!吃完饭我们可以出去散散步,但是过了七点钟(手指时钟)还没吃完,就没机会了。”给予孩子实质奖励的刺激,让他有动力将动作持续。避免无谓的催促:“给我吃快点好不好!”“慢吞吞的,不知道在做什么?”“整天没魂似的”这么多负面的评价,孩子听久了有怎么会有活力呢?

  “你今天汤匙拿得很稳。”“妈妈看到你的努力了。”“加油,剩一口了。”在孩子的行为中,挑出任何值得奖励的蛛丝马迹,说多了,大人会渐渐发现,其实孩子的优点还是很多的嘛!

  穿衣服的练习

  帮孩子选择容易穿脱、正反面区分清楚的衣物,每天提供两件,让孩子选择自己想穿的,以吸引孩子对穿衣服的兴趣。当孩子能力不及时,大人帮助穿脱。若孩子表达出想穿的欲望,就让他试一试。虽然穿反了,虽然花了很长的时间,也别忘了告诉他:“你能自己穿真好,虽然穿反了也没关系,你可以再试一次。”先肯定孩子有能力的一面,再随机教育孩子不正确的一面。而下一次当你正忙于折叠干净衣物时,也可以邀请孩子将部分衣服的扣子扣起来、拉链拉好或是压紧按扣,这些动作是帮助孩子如何穿脱衣服的最佳练习。

  体验提早完成的快乐

  如果孩子经常赶不上大人的脚步,那么大人就有义务提前让孩子做预备。要出门了,就提前一小时叫孩子起床、准备穿衣服;要吃饭了,让孩子消耗过多的精力,以便能体验饿的感受。

  成人多牺牲一秒钟的休息时间,孩子就能拥有多一秒钟的时间预备。提早预备,经常享受及早完成的快乐,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拉距战也就能少几场了。

  大肌肉运动训练

  经常带孩子做户外活动,让孩子沿着花池边缘练习平衡走路,攀爬游乐器材、翻滚、单脚跳、跑步、倒退走、搬运或是爬楼梯,让孩子的全身肌肉都能有所协调,以为将来生活中每个动作奠定基础,而这些运动,也是培养孩子活力、积极性、耐力和好奇心的训练。如果孩子能相信自己的能力,又有行动的欲望,将来他们才能适应集体生活。

  精细动作的练习

  在孩子的全身肌肉都能有所协调之后,我们应该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小肌肉的动作,用五指抓小球、三指握汤匙、两指捡绿豆或是使用夹子、筷子、笔、吸管、色纸、剪刀等工具,让孩子学习如何运用手腕、手指的精细动作。这对于孩子以后要面临的高难度挑战,如:吃饭、扣扣子、写字、画画、运算都是基础的练习。

  曾经有个孩子,每到了看图说故事的时间,便拿着图片说着:“赶快、赶快、赶快”这六个字,其它就什么也不再说了,了解原因后才发现,原来是妈妈每天都习惯性地喊着:“赶快、赶快、赶快,要出门了。”“赶快、赶快、赶快,去拿书包。”孩子在不能控制的情势之下,只好对着图片中的虚拟人物控制一番。我们都不希望看到孩子这么地无奈,如果能多帮助孩子从小做些预备,相信他们能更独立、有自信,并且充满活力。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