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同事交换教子心得,其中有一条是怎么打孩子。刘姐的说法赢得了大家一致的好评,她说,打孩子一定得在3岁以前,根基正了,以后就好管,因为“三岁看大”嘛!另外,3岁以前的孩子不会记仇,再怎么打他,一个钟头过后,他都会忘得一干二净,况且人长大后,3岁以前的事是记不住的。
有了这些理论的武装,我在家里常常打动不动就站着尿裤子的儿子兵兵,兵兵有个坏毛病,你越是痛恨他尿裤子,他就越尿给你看。比如,他向保姆索要吃的东西,如果没有得逞,就倒地大哭,甚至用头撞地,一副泼妇撒野的孬样,接着就是报仇似的尿裤子。休 闲 宝 贝 网
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挥手就打,但是,打过以后,儿子反而变本加厉,更加肆无忌惮地尿裤子,以示抗议。自然,他因此没少挨打。
其实,每次打过之后,我难免心疼,只好自我安慰:男孩子嘛,没关系,就当作一种“锻炼”,不打不成器,古人也这么总结过的。
但是,情况越来越糟,儿子虽对我畏惧三分,可我一不在家,他就欺负小保姆,小保姆作势要打他,他一点也不怕,反而咬牙切齿、充满仇恨地瞪着她,甚至挥拳反打她。我听了这些坏消息后,开始后悔曾经听了刘姐的“打儿经验”,担心儿子从我这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如果形成暴力倾向,那就等于把他塑造成一颗“定时炸弹”了。
于是我开始和颜悦色地对待儿子,特别是他犯错的时候(其实也不是什么错,很多时候,是因为他无知,或者不会)。同时,和他一起分享儿童画报,带他出去玩;打球,他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再给他安慰性的抚摸;睡前对他说晚安,并轻轻按摩他的眉骨额头,哼唱抒情小调……
渐渐地,儿子会兴冲冲跑到卫生间里小便了,然后凯旋似的回到我身边“领赏”。有一次,他太急了,裤子没完全脱好就迫不及待地拉了尿,结果溅了一裤子。这时,他很不安,迟疑地从卫生间低泣着出来。显然,他害怕被我打。我赶忙蹲下来抚慰他:“没事的,宝贝,爸爸不怪你!”他这才半信半疑地跟妈妈进屋换裤子。
这时,我的心特别痛,我曾经是怎样愚蠢地伤害过他呀!我们做大人的往往只单方面自私地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知道或根本不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是怎样的脆弱、迷惑与惶然。
中国人喜欢用“打”字组词造句,比如“打赌”、“打报告”、“打听”、“打心眼”等等,从此以后,我希望父母们彻底去掉这么一个词组:“打孩子”!因为你可能抬手打掉一个未来的太阳。(文/黄点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