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
|
|
|
教育指南 父母服务教育误区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8-28 00:40:48
 
误区一:孩子太小没必要做家务,留着长大以后再学
事实上:3岁前的孩子处于行为的敏感期,而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通常2-5岁的孩子会很享受“我会做”的成就感的,若做父母的顺势推舟,配合这个年纪“爱帮忙”的天性,便可从小建立为他人服务、负责任等美好的品格。否则,将很难培养孩子照顾自己,服务他人的能力。家庭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为他人服务非常重要的地方。家长要引导孩子为家庭服务,根据孩子年龄阶段,分派相应的家务。孩子们成长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远远超出大人们的想像。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在为他人服务中享受成长的快乐吧。
误区二:孩子热心做事,服务他人,会影响学习。
事实上:在服务他人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成就感,责任心,爱心等等非常宝贵的品格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这样的孩子会成长得更健康。孩子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智力、知识方面的学习。很难想像在父母的溺爱。只关心学习成绩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成人以后能成为一个社会栋梁之材。当做父母的感叹孩子不懂事、娇气、懒惰、不尊敬父母时,有没有想到过,孩子的问题与父母的教育有非常大的关系?
误区三:为他人服务,会使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吃亏。
事实上:这种怕吃亏的心理,最终会让自己的孩子吃大亏的。孩子在为他人服务中发展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并发展独立性,从心理上体验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进而主动适应社会,去探索,去努力发展自己。受到过份保护的孩子,很难体验在服务他们中享受到与人交往的情感、价值观和社会归属感,进入社会(幼儿园、学校、工作)后,容易成为被动、依赖、孤僻、懒惰和抑郁的性格。
误区四: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
事实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父母不要以为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小学以后,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了,特别是在品格习惯的教育上。品格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仅靠学校单枪匹马地进行,效果是很有限的。学生的品格习惯需要相对一致的指导和教育,其行为也需要不断的褒扬和强化。这些,都不是单凭学校一己之力能做到的。服务他人等品格教育,都需要家庭、学校、还有社会三方面形成合力来进行。
误区五:服务,就是服务社会。
事实上:服务社会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对于孩子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实施。所以,我们需要将服务对象细化,即从里到外,从小到大。服务,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即生活学习的自理能力。事事都需要父母老师来服务的孩子,不可能服务他人。其次是家庭服务,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再次,是学校班级服务;然后是社区(邻里)服务,最后是为国家和国际社会服务。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