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列夫•托尔斯泰教子
 儿童长时间看电视易导致青...
 母亲的幽默带给卓别林成功...
 13处生活场所的安全隐患
 克服阻碍个性发展的因素
 绿色童年
 哈佛女孩汤玫捷的家教秘方...
 给孩子讲故事要有技巧
 童话故事:妙用防晒霜(图)...
 手指游戏
 你的孩子交朋友了吗?
 正确对待孩子的“我来我来...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教育指南 >> 

教育指南 早期教育应适时适度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8-08-25 04:19:52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意识增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望也与时俱增。媒体对各类神童的宣传,也在不断刺激着家长对孩子早教育、早培养的意识。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早早就把孩子从游戏中拉到各类兴趣班、特长班中,或学琴棋书画,或学英语奥数……希望借此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当然,也有的家长还希望能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有些家长让孩子一两岁就开始认字背诗、学这学那,有些家长甚至同时给孩子报了几个班,可是效果怎么样,那就很难讲了。

  毋庸置疑,早期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日本著名教育家木村文曾说过:“早期教育能造就天才”。他把一个新生儿看作是具备一百度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五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八十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十岁开始教育,那只能是具备六十度能力的成人。美国科学家布卢姆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如果把17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50%的智力,从4—8岁又能获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智力则在8—17岁这个时期获得。古今中外曾出现过不少小小年纪即已成名的特殊人才,这些少年人才不能不说与他们所受的早期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期教育抓得恰当,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应该怎样进行早期教育呢?必须要注意两点:一个是适时,一个是适度。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各种打着早期教育旗号的培训班,让许多家长进入一个误区,以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什么都学,学什么都要早,而且学的东西越多越好,以致孩子的游戏空间被各种形式的早期教育所取代,一天到晚在各种培训班之间穿梭。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了童年,儿童天性中的游戏成分被限制了,同时也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让一岁的孩子学弹琴,让两岁的孩子学做数学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并不单纯是知识、技能的教育,重要的是孩子能力的培养和性格的引导。把幼儿过早放在一起学习,无意之间会形成一种攀比心理。孩子的发育情况各不一样,因此同一样东西孩子们掌握的快慢程度不同,那些学得慢的小孩觉得比不上别人,自信心必然会过早地受到伤害。进入小学前的准备,关键在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强的行为能力的培养,这比知识掌握来得重要。

  很多家长普遍认为学习英语越早越好,教育机构也顺应这种观点,某大城市从2003年秋季开始,全市小学一年级全部开设英语课。少儿英语的培训机构也不断涌现,每年几万人次的少儿剑桥英语考试更让少儿英语学习热平添了不少人气。针对这种热潮,不少人也提出了疑问:过早地学习外语,会不会对现有的汉语教学产生影响?过早进行外语求证,会不会打击少儿英语学习的热情?过早地进行多重语言的教学会不会导致孩子的思维混乱?语言的学习要有一定的频率、强度和重复,这是一种内隐的途径。儿童的母语学习是一种内隐的获得,靠的是大量恰当的输入;而成人把外语当作一种特定的学习对象,外显的“学习”,这是一种有限的输入。由于每一个孩子的智力构成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学习母语就比较慢,天生对于语言不是很敏感。这时候要注意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循序渐进将会是比较好的教育方式。

  奥林匹克数学班不仅在许多中小学常见,现在它还昂首进入某南方城市幼儿园。按教学要求,6岁大班孩子要初步掌握集合的交并集关系,还要学习几何图形的等分。主办者认为通过数学教育开发智力,能为幼儿日后上小学打基础。但此举也引来不少反对声音:教学需循序渐进,过早让孩子学这些小学甚至初中的课程内容,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可能打击孩子日后的学习热情。神童只是极少数,大多数孩子的智商水平都差不多,他们只能接受本年龄阶段才能接受的知识。孩子天性好玩,不愿待在室内,假若星期六、星期天也要把他们关在房子里学数学,时间长了反而导致对学习的恐惧感。从幼小衔接的角度考虑,学得早不一定就是好。实践证明幼儿园学得多的孩子比那些没学过多少的孩子不见得有多少优势,因为这些知识在小学都要重新学一遍。

  许多家长急功近利,恨不得从“娘肚子里”就给孩子灌输各种后天知识,从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还需要探索、研究等内在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剥夺了孩子体验的快乐,造成了孩子只会被动接受知识,而不会主动思维,更谈不上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家长对孩子所计划的任何“神童”方案,都会导致过早“透支”孩子学习兴趣的可能,导致可悲的“拔苗助长”。

  成功的早期教育应重在启蒙,而不在于向孩子灌输知识。早期教育贵在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能力培养应侧重于一般能力的训练和启蒙。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建造万丈高楼。早期教育并不是局限于提前教会孩子读、写、算,或者简单地把小学的知识提前到幼儿期内完成。这样做,既妨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过早地泯灭了孩子的童心,又达不到早期教育的真正效果。

  第一,家长应该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着重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如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家长可以利用自己家庭的环境,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同时向孩子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也可以利用饭后休息散步时观察马路上的各种车辆、商店中的各种商品、田野里的各种花草树木以及各种自然现象。父母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进行观察,让孩子在观察中加深体验、扩大眼界、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家长在从事家务劳动时,也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简单的劳动,以训练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动脑习惯。

  第二,家长要正确看待人才,从实际出发,对自己的孩子要有合理的期望值。什么是人才,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如今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上大学,能成为某门学科的博士、教授,或者能成为工程师、上层管理人员。这种想法是正常的,但对人才作这样的理解是十分狭窄的、不全面的、也是不现实的。不现实的欲望往往以失望为结局。家长失望、孩子悲观、甚至还会出现人生悲剧。如果我们的家长不从孩子的兴趣、爱好、智能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而是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塑造,甚至采用强制性的措施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这样不但会把孩子的闪光点熄灭,还会失去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的机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早期教育很重要,但要遵循规律,科学发排,掌握好度的渐进过程,才能促进孩子潜能的发挥,达到理想的早期教育的目的。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