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性别身份认同--社会性别...
 让孩子持有一份“怕惧”
 透过“相似”看幼儿乐学
 我和儿子学说普通话
 家教指导:教育孩子忌唠叨...
 沉迷电视难以与别人沟通
 快乐音乐(二)
 学龄前儿童的性教育
 合适的衣着让宝宝健康漂亮...
 童话故事:花糖纸(图)
 寒假,三大危险区域要警惕...
 走进孩子内心的12张卡片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教育指南 >> 

教育指南 面对宝宝的不听话行为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8-04-24 10:15:05

 

  镜头一:面对上课时不听话的宝宝

  快二岁的女孩其其总是被妈妈投诉:她上课时怎么越来越不听话?妈妈甚至愁眉苦脸地回忆道:她好象是一夜之间突然就变得不听话了。休 闲宝 贝 网

  听到妈妈说得这样严重,我开始在上课的过程中对其其进行观察。果然,在音乐律动时,其其并不像其他宝宝那样认真地随着音乐跳舞,而是在场中四处不停地走动着。妈妈看不过去,只能上前把她拉回原位,并拉着她的手促使她舞动起来。但其其只是勉强做了二下,就又摆脱妈妈,自己跑到一边玩起其他东西来。妈妈很无奈,看到其他宝宝与妈妈认真在做的情景,也感到很难堪,退出舞蹈的圈子,站在一边远远地看着其其玩。

  上课的情况也是如此。其其按老师的指示操作着小球插棍的玩具。她一下就插好了二支,之后就再也不按规则,自己随意摆弄起来。她一会拿来橡皮泥搓球;一会又去拿旁边宝宝的木珠玩。妈妈还是被动地在一旁看着其其,想制止她,叫她按规则操作,但看到其其不服从的样子,就又放弃地看着她,不再参与她的游戏。

  其其这样“不认真”学习,是不是一个什么也没学会的宝宝呢?当我与妈妈一起提问她的时候,她能熟练地点数出四个小球来,这已经是三岁宝宝能做的事情,而且妈妈也告诉我,她也能做出二岁半宝宝们才学习的大小排序并连线的题。

  根据这一观察与了解,我相信其其是一个十分聪明而且正处于逆反期的孩子。逆反期的表现相信每一位妈妈都十分熟悉,但逆反期的心理基础,可能妈妈们并不熟悉。这是宝宝们第一次获得了相对充分的活动能力后,对世界进行的第一次独立探索的尝试。根据这一原理可知,如果宝宝们感觉自己的活动能力越强,他们想独立的欲望也会越强,表现的逆反性也就更强;而且宝宝们在做探索尝试,那他们需要的是新奇刺激,对厌倦的东西就会抗拒。聪明的孩子因为其活动能力发展得好,探索与尝试的欲望也更强,因此他们表现出更强烈的逆反性实属必然。其其正是因为她的聪明与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对所学的东西会很快掌握,就容易产生厌倦;同时她强烈的探索愿望也会促使她不断动来动去,找新的玩具与试验新玩法。

  根据这一分析,在课上,我在其其按老师要求操作一二次后,不再阻止她的随意玩,而是同她一起玩起她所感兴趣的游戏,同时把老师的教学内容设法穿插进她的游戏里。当其其不再玩小球与插棍,而对橡皮泥感兴趣时,我就同她一起搓橡皮泥。但把橡皮泥搓成圆球,用牙签一插,成了棒棒糖----这也是在球上插棍;当其其又玩木珠时,我帮助她把木珠插在手指上,也成了棒棒糖!----但也是在做“棍插球”的游戏。不过后二种游戏都是其其在按自己的探索做,她的兴致极高,我告诉她边做边注意的事,她全部都配合去做了,再也没有反抗与不听话。

  下课时,妈妈很高兴这一课没出现她以前不愿面对的与其其尖锐对抗的情景,反而感觉其其很认真地完成了这一课的学习。

  像其其妈妈这样遇到一个聪明而又逆反的宝宝时,妈妈需要学习的是要深入分析并了解自己的孩子之所以不听话的原因,从中发掘可促使他产生积极配合行为的因素。根据孩子的特点,边加入到他的活动中去,边把我们需要他学习与遵守要求的内容渗透到他的活动中,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帮助他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帮宝宝塑造成更好地与人配合的品质。

  镜头二:当宝宝做错事时

  一个二岁半的男孩在一个滚筒里钻进钻出,玩得十分开心。另一个比他小的男孩看到了,也跑过去趴在滚筒边上想进去玩。先来的男孩觉得自己的游戏被打扰了,用手去推开后来者,被他的妈妈劝阻了,二个男孩继续在那里玩。但不一会,先来的男孩就又开始推后来者,并且越来越激烈。妈妈劝阻无用。最后,先来的男孩伸手打了后来者一下。他的妈妈十分生气,严厉地责备话一串串:“你怎么这样坏,怎么打弟弟,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打人的男孩楞楞地看着被打的小弟弟哭,不知所措。

  女孩静静的聪明十分惹老师喜爱,下课时老师总会逗着她玩,她也与喜欢的老师十分亲近,有一次玩得忘形了,青青竟然用手打了老师的脸一下。老师为了教育她,装成伤心的样子说:“青青你把老师打得好痛呀,老师哭了!”并且用手揉着眼睛“哭”了起来。静静妈妈看到了,十分严厉地说她:“你怎么打老师?这样做是错的!快道歉!”静静一下子楞在那里,不知道该怎样去道歉,更不知道怎样去止住老师的哭。

  分析一下这二位宝宝所犯的错误:可以发现宝宝在这种情况下对所做的事是不具备判断对与错的准备的,即他不是故意地知错犯错,因此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不具备处理自己的错误后果的能力。因此即使他们因为自己的错误受到了惩罚,但结果往往是他们虽然记住了惩罚的形式,但不知道惩罚的目标----即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处理类似的问题。因此,这时的妈妈重要的不是以严厉的话语批评孩子,而是要教给宝宝具体的方法,帮助他学会怎样处理眼前的情况,即使自己确实做错了,也要有处理错误后果的技巧。

  对当时的二个宝宝,我分别采取了如下的方法:以明确的命令语气告诉第一位男孩:快去同弟弟说“对不起”!并且不断催促他。那男孩认真地说了“对不起”后,再劝哭的宝宝:哥哥已经说“对不起”了,不要再哭了,同哥哥拉拉手,做个好朋友吧。哭的宝宝经这样的处理,注意力也转移了,哭泣自然停止。

  我对楞住的静静说:“你看,你把老师打得多痛呀,快给老师揉一揉,告诉老师今后你不再打人了。”

  静静果然伸出手去揉老师的脸,还抱了抱老师。

  镜头三:宝宝知错却故意犯错时

  三岁以下的宝宝也有许多调皮的时候。如宝宝被多次制止过后,仍然要去动不允许他动的东西、依然用大哭大闹来反抗等,这时的家长一定要以明确的态度告诉宝宝:这是坚决不允许的,无论你怎样反抗,妈妈也一定会坚持制止的要求。

  妈妈可以这样做:连名带姓一起叫着宝宝的正式名字,并把“不能做!”“不可以!”的命令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XXX,不可以!”当明确的制止命令与宝宝自己的名字紧密相联时,会给他一个有震动力的信号。

  妈妈还可以明确告诉宝宝自己的希望:“我不喜欢你大哭大闹,但我喜欢你同我来讲道理。如果你能冷静下来,把自己的要求认真地说一说,也许我会重新考虑你的要求。我在另一个房间等着你,如果你想清楚了,就到另一房间来同我说。”

  妈妈在制止宝宝做一件不好的事情的同时,立即找出一件替代的事情,也会帮助妈妈有效地制止宝宝的不听话行为。(田力)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