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网上智力测试是不是可信?...
 别让孩子无辜丧失听力(图)...
 个案咨询(17)
 居住风水的色彩禁忌
 护理,让宝宝头发更黑亮
 矫正不正确的绘画姿势
 儿童恐惧心理产生与克服(...
 宝宝的乐园
 提早入学,好是不好?
 妈妈生病了
 不可不看的家庭教育十忌
 防止幼儿产生害怕心理-搜...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教育指南 >> 

教育指南 富裕时代怎样进行家庭教育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8-05-10 12:15:11

 

  钱,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已经凸现出来。家长们毫不吝惜地成把地花着钞票,生活费用、娱乐费用、教育费用等等,却没有想到,有些钱用在孩子身上,却不一定能起积极作用。

  物质需求的过度满足使孩子思维凝固休 闲 宝 贝 网

  镜像一:妞妞就是不喜欢上幼儿园,每天早晨都要和妈妈谈条件:“妈妈,今天给我买一个棒棒糖,我就去幼儿园。”为了减少麻烦,妈妈总是说:“好的。”第二天,妞妞又会说:“妈妈,给我买个娃娃,我就去幼儿园。”……

  镜像二:佳佳要一个玩具,妈妈买回来的不是她想要的那种,于是佳佳就不停地哭,妈妈哄不好她,只好答应重新买一个,佳佳这才不闹了。

  解析:孩子还小,问题好像不算严重。现在我们有经济条件,满足孩子一些要求没有什么大不了。有些家长可能会说等孩子上学以后我就不听她的,不该买的东西坚决不买。

  这话说得好,但你想过没有,孩子真的能接受吗?如果不接受,他会有什么想法呢?

  2~7岁年龄段的孩子,心理特质是自我中心的,专注于直接的变化,无法理解潜在的意义。他们思维刻板,不灵活。等到上小学,由于无法扭转原有的思维定势,还会觉得要什么妈妈就会给什么,如果妈妈不给,就会给孩子造成这样的感觉:“妈妈不爱我了。”失落感油然而生。接下来孩子心理得出了新的结论:如果上学损害了我的利益,那么上学不是一件好事。有了这样的结论,孩子还会爱学习吗?

  因此家长在最开始的时候,对孩子教育要采取多种方法,比如请老师给孩子找小伙伴,或请老师表扬孩子、鼓励孩子等等,使其顺利地去幼儿园。

  我有一次问四年级的孩子:你最喜欢妈妈什么?很多孩子回答:我要的东西妈妈都给我买。没有一个孩子回答是因为妈妈爱他。可见,物质需求是孩子最关注的,也是生活的必然,但如果给孩子绝对的物质满足就会使孩子的思维凝固在物质上,缺少亲情和思维的多元性。

  建议:对孩子提出的物质要求,凡是过分的,一概不满足。这样孩子才不会事事提条件,得不到满足时,也就学会了忍耐。

  学龄前的孩子,提出的物质要求不会很过分,很多时候家长会妥协。这样的局面如何转变呢?家长可以逐步减少妥协的次数,让孩子知道妈妈有说“不”的时候;妥协的时候要有附加条件,让孩子知道,条件要相互满足,大家都有权利;觉得某一件事不能妥协的时候,坚持到最后,即使孩子为此得病,也要坚持,让孩子心理建立一种“度”,就是“遇到这样的事情再闹也没有用,妈妈不会答应的”。这样逐步改变孩子自我中心,看妈妈的脸,理解妈妈的思想,思维也就不那么刻板了。

  物质的多少好坏不与孩子的自信成正比

  镜像一:帅帅从幼儿园回来,对妈妈说:“妈妈,小强昨天过生日,他妈妈给他买了个大蛋糕,可好吃了。”帅帅妈一听,心里愤愤不平,就说:“不就是一个大蛋糕吗,等你过生日的时候,妈妈给你买一个比小强那个大的蛋糕。”帅帅听了,高兴地跳了起来。

  镜像二:小小站在幼儿园门口,对着妈妈大喊:“我不坐破夏利,我要坐宝马。小花家的就是宝马。”小小妈忙解释:“今天爸爸用车,咱们坐出租车回家。”“不行!我就要坐宝马!”小小妈无奈了,蹲下来哄小小:“我们叫一辆现代好吗?现代比夏利高级。明天妈妈叫爸爸打车去办事,妈妈开车来接你!好宝贝,就一次。”

  解析:孩子很小就学会了比较大和小,好与坏。应该说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当孩子回家来,说:“妈妈,我学会了一首新儿歌,我来背给您听。”这时候,孩子心里升腾的是自信,是收获的喜悦。他知道,今天他进步了。当孩子回家来说:“妈妈,小强和我拍皮球都得了5分。”这时候,孩子心里充满的是成就感,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他知道,我能做得很好。

  孩子经常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很乖是不是!”“妈妈,我没有不听话!”“妈妈,我长大了对吧!”这些都使你清晰地感受到孩子在对比中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内心的自信在增加。自信是藏在内心的,谁都抢不走。

  但是,把比较的思维特质附着在“经济”上就不乐观了。物质的需求是外在的,有给予才有收获,没有人给或者失去了,就一切成空。

  建议: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会注重外在的美丽,关注与别人的不同,提出疑问,这不是缺点,是特点。家长如果巧妙应对,不仅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比较,同时让他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当孩子闪烁着大眼睛问:“妈妈,我们家为什么没有汽车?”你要用坚定的语气说:“以后我们会有的!”孩子问:“为什么他们现在有?”你要说:“是因为他们一家人一起努力。孩子听话,不捣乱,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爸爸妈妈努力工作挣钱,攒下钱来买的。我们一家人也共同努力,不远的将来,我们就有自己的汽车了。”这样教育的结果,使孩子知道自己哪样做是对的,并心存美好的希望。

  让孩子误认为用钱可以解决问题

  镜像一:壮壮今天在幼儿园把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小玩具踩坏了。妈妈毫不在意地说:“没关系,妈妈赔他一个就是了。”妈妈觉得这样已经解决问题了,殊不知孩子是故意将玩具踩坏的。

  镜像二:君君虽然是男孩子,在妈妈眼里却没有男孩子味。君君班里有个淘气鬼,很爱打人,君君总是挨他打。有过几次的挨打经历后,妈妈急了,对君君说:“从今以后,谁打你,你就打他,使劲打,打伤了没关系,妈妈有钱,带他去医院。”

  解析:孩子是知道对错的。他做错事的时候,会先看着你,看你的反应后,再决定做还是不做。这说明孩子有基本判断是非的能力。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得不分青红皂白,孩子看后就会茫然,对与错的概念就会混乱,会随着自己的感觉而任意胡为,经常闯祸,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也不怕批评和惩罚。

  家长尤其不要让孩子认为,妈妈有钱,闯了祸妈妈花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样孩子会理解为:我的后果,由妈妈承担,不会损失我的利益。

  很多时候孩子胆怯,往往因为不知道事情来了如何处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所以变得畏手畏脚。如果知道结果都由别人担着,自己不会有什么损失,胆子就会变得格外的大。

  建议:不要让孩子觉得你用钱等为他撑腰,因为当这些外援没有时,孩子的底气就没了,有的是胆怯、恐惧和更强烈的依赖感,一旦遇到事情,孩子就会咧开嘴大哭,同时叫着“妈妈”,而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想到我们不在,孩子就不会处理问题,真叫人担心。什么时候我们会放心呢?教会孩子靠头脑解决问题、控制局面。

  看似我们的要求高了,其实不然。当孩子在幼儿园因为得不到要的玩具而准备发脾气时,教他停一下,问问自己还有什么好办法:找老师、讲道理、说好话、拿另一个玩具交换……你这样教孩子,就会发现孩子变得快乐了,打架少了。

  送礼物换来老师的特殊关照影响孩子的自我判断力

  王晓春老师在《富裕时代的家庭教育》一书中写了这样一段精辟的话:用金钱贿赂老师特殊照顾自己的孩子,只能说明你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你心里明白他和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肯定赢不了,所以才贿赂老师,悄悄把他的起点往前挪一挪。这是没出息的做法。没出息的做法培养不出有出息的后代。

  逢年过节,家长给教师送个小礼物,这本是人之常情,但礼一旦太重,再加上附加条件,性质就变了。不管得到什么样的照顾,都不是孩子自己争取的,没有锻炼孩子的能力。孩子也会为此认不清自己,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以后离开了被照顾的环境,就会产生错觉,好像整个世界都开始与他作对,做什么都不顺利,渐渐地丧失了自信,变得萎靡不振。所以给孩子一个同等的环境,让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参与一些竞争,对孩子大有好处。不求老师特殊照顾,要求家长自己用心教育孩子,使他从适应小社会开始,逐步走向成功。

  富裕了,日子好过了,再富不能用钱富孩子,要富孩子的精神、思维、能力。寻找适合孩子的、科学而独特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同样可以教育出好孩子。(文/孙阳立 责任编辑:蔡葵芳)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