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也是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孩子从生下来就接触到的事物,只要睁开眼睛就可以看见形形色色的图形。而图形的认知并不复杂,对幼儿来说,图形的识别远比路径的识别简单的多。
之所以普遍认为图形复杂,是因为如果要定量地比较等角等边等关系,这就要求对图形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深刻的认识,很多关系是要通过一串等量关系,一系列条件的确认才能得到的。这之间的逻辑推理远远高与算术。但对幼儿来说,这必要么,也不可能做到。如果确立了幼儿的图形训练目标不是定量分析的话,那么就可以说并不复杂。同时,又有个新的疑问冒出来,那图形训练怎么进行,有什么作用?休 闲 宝 贝 网
认知,包括图形的认知,可以说就是个记忆的过程,记住对象,记住识别对象的需要的几个特征。这实际是个反复刺激的过程,幼儿对正方型,长方型的概念的接受远比四边型容易。尽管四边型这个概念更普遍,识别长方型过程中自然也有识别四边型的过程,就是数数对象图形有几条边。原因就是,孩子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基本全是正方型,长方型,频繁的刺激已在他脑子里成型。忽然来了个“斜倒的长方型”,一下子难于接受。“歪倒了,快扶起来!”这就是一个孩子第一次见到非直角的平行四边型时喊出的话。图形的识别能起的作用就是让孩子清晰类和类中单个个体的区别和联系,大类和小类的区别和联系,能认识整体的共性和单一对象的个性。宏观对待,把握整体的能力,是图形识别带给小朋友的最大的收益。图形基本是以边或角来区分,按边角的数量和类型分类。也就是说,只要有了基本的归类思维,知道运用一种规则考察对象,有了基本的数量概念,那识别图形就是个依据规则去数数的事,毫无难度。
图形识别的作用在培养孩子宏观把握能力方面,训练的重点在于对规则本身的分析。这也是种归类,但它是和前面的归类训练有很大区别的。单纯归类训练主要是归纳出一个规则并用这个规则去区分对象,而图形识别则是对几个归类规则本身的区分组合。比如:四条边--四边型,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型,四个角相等--长方型,四条边相等--正方型。一项项规则的叠加,象抽丝剥茧牵出一样牵出最后的结果。图形识别的重点就是观察规则的组合和分离的相应类的变化,理解规则和类的关系,理解类之间的转变。
图形训练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图形的组合与分离。两个直角三角型拼出一个长方型,两个半圆拼出一个整圆,一个正方型可以剪成两个三角型也可以剪成两个长方型。这锻炼的是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这方面不主张采取设定的方式,由于图形的形体化,动手操作性很强,是个很好的锻炼孩子实践探索能力的训练。而图形的组合就是发现角和边的特性,而对幼儿这过程难以找到固定的方法去教。比如6个等边三角型可以拼成一个正六边型,摆给他看不和他讲道理的化,就变成了单纯的记忆。如果和他讲道理则必须定量地去分析,如:
“一个圆360度,一个角60度,6个就拼成一个圆了”
“为何一个角60度?”
“因为1个三角型180度,3个角一样,所以是60度。“
“为何三角型是180度,圆是360度?”
“圆又没角为何有度数?”
这些道理幼儿能明白么,如果不用定量分析,又找不到合适的解释办法。
图形的组合分离是个动手实践很强的项目。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规律,他也许会自己发现6个等边三角型可以拼成一个正六边型,很感兴趣的拆开再拼,反复几次,然后记住了。这也是个记忆的过程,但这和大人摆给他看截然不同。这个探索的过程是:首先他有意识或无意识偶然地摆出了这种组合,再回想前后的过程,反复尝试考察是否是个可以固化的规律,最后确认这个规律。这个过程中有观察,对比,重复实验,逻辑推理,总结归纳。如果摆给他看就没了图形组合分离训练的一点功效。在这过程中,由于孩子年龄,知识结构所限,完全放任很可能还没发现一点有意识的规律就完全失去了兴趣,所以家长的启发引导必不可少。
比如:拿张园纸剪成半园--把其中的半圆剪成3块--把另一半圆也剪成3块--拿起其中的一块去和三角型的一个角去比大小……
一步步来启发孩子,每个孩子年龄不同,需要启发的程度也不同,但要注意一点,必须把最后发现宝藏的喜悦留给孩子。
图形的世界是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世界,图形的训练是个动手实践的过程,放手让孩子去玩,会让孩子也会让父母万分惊喜,因为图形的世界有无穷的巧妙组合可以让孩子去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