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 |
|
 |
|
学龄前 母亲是一种职业(八)
人气:
9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8-27 18:03:43
(接上文) 超越自我是每个人的希望。在这中间,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试想,如果我们没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一个孩子刚上学就不喜欢学习,那么,9年义务教育中,他该多么痛苦呀!那么怎么保护呢?是不是要家长充当“二老师”呢?不是的。在孩子两三岁时,我们要鼓励孩子提问,激发他的好奇心,并给予解答。孩子再大些,当他具有了一些知识,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时,家长就不要急于回答孩子的提问了,而应给他自己探索和成长的空间。我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告诉大家—— 一个6岁女孩的研究报告 这个研究报告来源于女儿的一个问题。她说:“妈妈,我特别喜欢漂亮的动物,见到它们我就想摸摸。”我赶紧告诉她:“你可别随便摸,有的漂亮动物有毒。”过了一会儿,我把这事儿忘了她又来了:“妈妈,花蝴蝶有毒吗?”这下,我傻了,我还真不知道。“妈妈也不知道,等妈妈看看书再告诉你,行吗?”女儿走了,我突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女儿提出问题时,我为什么说妈妈看书后告诉她,为什么我不和女儿一起去书呢?我在想,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傻事呀,就相当于孩子上动物园,我告诉她怎么怎能么走就到了,孩子又要上颐和园,我又告诉她怎么怎么走。结果,孩子就认识了一条路。 其实到动物园的路很多,怎么让孩子认识更多路呢?一个办法——教孩子识别地图。孩子认识地图了,他的足迹就会比我们大得多。现在,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住处化时代,孩子需要的是获得住处的手段,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她找到这种途径。 基于这种认识,我便对女儿说:“你不是想知道蝴蝶有没有毒吗?那好,咱上图书馆查书。”打遍北京所有图书馆的电话,终于找到一家少儿图书馆。带女儿到那儿,查了许多资料,我们认识了许多蝴蝶和其他昆虫。晚上回来,女儿完成了她的第一份学术研究报告。 后来,在女儿的再坚持下,她把文章投到了《北京晚报》,参加了正在举办的“暑假你读的一本好书”的征文,她获得了二等奖,而且是参赛年龄最小的选手。 有了这次经历,她再有问题,就知道可以上图书馆查资料了,后来,又知道了上网查询。为解决一些问题,她还走访过地震局,消防局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她获得了一种能力而不只是知识本身。 还有,如何鼓励孩子主动获取知识呢?我认为,重要的在于—— 把学习兴趣培养在生活中 什么是学到的知识?我们也许都有一种经验,在学校学习了许多,但到后来,该还给老师的都还给老师了,该忘得净光的都忘得净光了,最后剩下的那些才是自己的知识,是源于生活本身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多数可能正是你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你主动获的东西,并不完全来源于课堂。因此,我们家长就要总结自己的体验,擅于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并适时告诉他得到知识的渠道。 一些家长可能告诉过孩子,查电话号码拨“114”,但有多少家长让孩子新手试过呢?我就有这样的经验。女儿到商场去玩,发现除了电梯外还有楼梯,问我为什么,我告诉她是紧急出口,着火的时候用的。她问我有电梯为什么走那儿,电梯不是更快吗?当时,我就想回答她,可我忍住了,让她自己想别的办法。“着火,哪管儿?”我说消防队。“消防大队怎么走?”“可以打‘114’查消防大队的电话号码,再打消防队的电话问。” 回到家,女儿开始打“114”。一会儿她把电话挂了。“妈妈,不对呀,里面没人说话。“原来,号码拨完,有两声铃响,然后里面问你查哪儿,你才能告诉人家。而女儿不知道,她拨完号码就开始说要查哪儿,等查贸易员接听时,只听到了她半句话,可能以为有人捣乱,就切断了。于是,我告诉她等里面有人问时再说。好吧!第二次接通,人家告诉她了。刚说完,她就放下了电话。号码是什么?没记注。我说,你再问,拿支笔记一下。这下她坦然了很多,拿了支笔,“68……”,人家挂了,她还没写出完,又没记下来。我说这样不行,你听完,先在心里记住,然后记下电话,马上写在纸上。第四次,才真正查出来。可从这以后,“114”怎么回事她就知道了。所以,我说要注意把学习兴趣培养在生活中,然后,贸下孩子自己学习的窨。家长不公要告诉他方法,而且要让孩子去实践,通过实践,孩子能对知识有更深的领悟和体验。 到现在,我女儿已完成了几份学术报告。没人相信,一个7岁孩子能写出出一份完全按规范写成的科学报告《海水为么是咸的》。我认为,生要的不是报告本身,而是孩子科学思维模式的树立和培养,是提出假设加以验证,得出结论的科研方法的掌握,是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感悟的途径。关于这一点,我想讲一下女儿的一个社会实践的故事。(转下文)
母亲是一种职业(九)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