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10“不”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家庭中孩子美育的特殊意义...
 网上妈妈教你育儿小奇招
 给小孩买书的五个注意(图)...
 育儿:儿子给我讲故事
 取代打骂其实有很多方法
 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激发孩子创造力的几个步骤...
 教养孩子是艺术,不是科学...
 孩子喜欢追求名牌怎么办
 育婴热点概念你不容错过
 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图)...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教育指南 >> 

教育指南 解决孩子冲突6大步骤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6-12-26 14:09:35

 

  孩子们在一起玩免不了会有冲突。当孩子们发生冲突时,爸爸妈妈常常感到为难:即便错在别的孩子,如果去批评他,也显得自己“护犊子”;如果不论青红皂白,总批评自己的孩子,又会委屈他。该怎么办?

  其实,只要我们变换一下角色,就可以把冲突变成孩子学习为人处世的绝好机会,让他们通过解决冲突获得成长。休 闲 宝 贝 网

  丁丁和冬冬在一起玩积木。自己的城堡快搭好的时候,丁丁的积木用完了,她问冬冬:“给我几块积木,好吗?”冬冬一边搭,一边说:“这些积木我也要用。”“可是你还有那么多呢。”丁丁边拿边说,“就给我几块。”冬冬急了,大声叫:“妈妈!妈妈!丁丁抢我的积木!”

  冬冬的妈妈该怎么做呢?是对冬冬说“你是主人,要让着客人,快把积木给丁丁”,还是对丁丁说“小朋友不要抢玩具,要好好玩”?

  我们来看看冬冬妈妈的做法。

  她没有马上对孩子们的行为做出评判,也没有马上要求孩子们如何如何做,而是首先对孩子们的情绪表示理解,让她们把自己的不满都表达出来。

  冬冬的妈妈对孩子们说:“我看你们俩都很生气,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好吗?”

  冬冬说:“丁丁抢我的积木!”

  丁丁也抢着说:“我的积木用完了,可是冬冬有好多积木,一块也不肯借给我,她一点儿也不愿意帮助别人!”

  冬冬的妈妈说:“哦,我知道了,冬冬不借积木给丁丁,丁丁很生气;丁丁拿走了冬冬的积木,冬冬也很生气。是吗?”

  两个孩子点点头。

  两个孩子的情绪都表达出来了,她们都感到自己有权利把话说出来,大人并没有压制她们。下面,冬冬妈妈着手让她们充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大家一起来看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冬冬妈妈接着对冬冬说:“冬冬,你怎么想的,告诉丁丁好吗?”

  冬冬:“丁丁,我不想让你拿走我的积木。”

  丁丁:“可是你有那么多,我只要几块,你都不肯给,我觉得你都不像我的朋友。”

  冬冬妈妈:“冬冬,你听到了吗?丁丁说她只要几块,你都不肯给她,所以她很不高兴。”

  冬冬:“可是那几块我也要用的。”

  冬冬妈妈:“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也要用那几块吗?”

  冬冬:“我需要那个半圆形来做房子的顶。”

  冬冬妈妈:“那别的积木你可以给丁丁用吗?”冬冬点点头。

  “丁丁,你听见了吗?她也需要这个半圆形的积木。不过她可以给你别的积木。”

  丁丁:“可是,我也想用这个半圆形做房顶。”

  事情都说清楚了,大家也都明白了对方的想法。现在,冬冬妈妈要开始帮着孩子们了解冲突是怎样产生的,看到自己在这场小小的冲突中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自己的做法究竟让对方产生了什么反应,帮助孩子了解应该怎样与别人交流。

  冬冬妈妈:“冬冬,你有没有告诉丁丁你可以给她别的积木,你想留下这个半圆形积木?”

  冬冬:“没有。”

  冬冬妈妈:“你看,你不说清楚,丁丁以为你一块都不肯给她,觉得你都不像她的朋友。”

  冬冬:“可是她也不等我答应,就拿走我的积木,我也很生气。”

  冬冬妈妈:“丁丁,你看,冬冬也愿意借给你积木,可是你不等她答应就拿走她的积木,她很生气。”

  丁丁:“如果我知道她还愿意借积木给我,我就不会这样做了。”

  冬冬妈妈:“冬冬,你听到了吗?”

  冬冬:“听到了。”

  冬冬妈妈:“如果你们都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也许就不会这样了。”

  即便在这个时候,冬冬的妈妈也没有给孩子们下一个“仲裁书”,而是继续引导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她教给她们在作决定的时候,不仅考虑自己,同时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因为唯有这样,才能达成协议。这种做法不仅能有效地锻炼孩子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灵活性,而且还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在内心建立“公正”、“关心”这些道德的观念。

  冬冬:“可是,妈妈,这块积木该给谁用呢?”

  丁丁:“阿姨,我要用来做房顶。”

  冬冬妈妈:“冬冬你听,丁丁说她要用这块积木做房顶。”

  冬冬:“可是,我的房顶也要用的。”

  冬冬妈妈:“丁丁,你听见了吗?冬冬也要用它来做房顶。”

  丁丁:“那我们‘剪刀锤子布’,谁赢了谁用这块积木。”

  冬冬:“我不愿意。如果我输了,我就没有房顶了。”

  丁丁:“那你说怎么办?”

  冬冬:“我不知道。我就是不愿意‘剪刀锤子布’,那样就总会有一个人没有房顶。”

  冬冬妈妈:“你们的房顶都要做成圆的吗?”

  冬冬:“我喜欢圆的房顶。”

  丁丁:“我就是不喜欢方的房顶,那不好看。”

  冬冬妈妈:“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设计其他样子的房顶?”

  冬冬、丁丁:“好呀!”

  接下来,冬冬妈妈引导孩子们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引导孩子们的讨论向着能达成协议的方向进行,也就是说,引导孩子们充分考虑对方的需要和感受。最后,当孩子们想出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她给予了孩子们充分的肯定。

  冬冬妈妈:“那房顶还可以是什么样的?你们有什么想法?”

  丁丁:“三角形的房顶也很好看。”

  冬冬:“这里有三个小的半圆形,用两个小的半圆形做屋顶,也很好看呢。”

  丁丁:“用几个长条形,一条一条搭在一起,长的在下面,短的在上面,也有点像三角形,蛮好看的。”

  冬冬:“对呀!把一个长的柱子摆在中间,旁边放几个短的柱子,这种房顶也很好看呢。”

  丁丁:“不如我们都搭几种不同的房顶吧!”

  冬冬:“好呀!把这个半圆形给你吧,我要这两个小的半圆。”

  丁丁:“那你用柱子做另一个房顶,我用长条形做,好吗?”

  冬冬:“好的。这样,我们的屋顶就都不重样了。妈妈,你说这样好吗?”

  冬冬妈妈:“你们俩都同意吗?”

  冬冬、丁丁:“我们都同意。”

  冬冬妈妈:“你看,你们自己就能解决问题了,而且解决得很好。”

  丁丁、冬冬:“耶!”

  问题解决了。冬冬妈妈引导孩子们体会一下她们现在的感受,想一想她们之间的友谊。这个时候,孩子们对彼此的友谊常常更有信心。

  冬冬妈妈:“现在,你们还生气吗?”

  冬冬、丁丁:“不生气了。”

  冬冬妈妈:“你们感觉怎么样?”

  冬冬、丁丁:“很好!”

  冬冬妈妈:“你们还是好朋友吗?”

  冬冬、丁丁:“是!”两个小朋友拥抱在一起。

  等冬冬和丁丁都把自己的城堡搭好了。冬冬妈妈给孩子们的城堡拍照留念。孩子们非常高兴。

  通过冬冬妈妈这样的调解,相信丁丁和冬冬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搭不同的房顶,也不仅仅是如何分配积木。

  与和成人交往相比,孩子们与同伴交往的时候,更有机会看到别人的视角,了解彼此之间观点的差异,进而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理解别人的感受。他由此学到的不仅是一种解决冲突的积极方式,还有一种公正、负责、关怀他人的态度。在这个基础上做出的决定,常常能顾及别人的利益和感受;如果孩子能时时处处考虑到别人,他就会成为一个有道德感的人,在为人处世上表现出良好的修养。

  处理冲突6步骤

  步骤1:认同并接受孩子们对冲突的感受和不同的看法。

  在孩子们的冲突中,常常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从每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说,他的感受和看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作为成人,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表达自己感受和看法的权利。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协调两个孩子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而不是去做仲裁。

  步骤2:协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倾听对方的诉说,帮助孩子澄清和说明问题。

  让孩子们重复事情发生的过程,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感受,同时倾听对方。通过这个过程,帮护孩子们相互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体会对方的心情。

  比较小的孩子常常不能很好地交流,他们常常不能清楚地表达,也不太会倾听对方的诉说。这些都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

  孩子们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我中心”。这个步骤可以引导孩子走出自我中心,思索别人的立场和感受。

  有时候,因为沟通不够有效,孩子们不太了解对方的意图,容易出现冲突。帮助他们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想法,有利于他们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步骤3:协助孩子们认清他们的责任。

  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

  步骤4:让孩子们对如何解决冲突发表自己的建议。当孩子们想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的时候,给他们提供一些线索和提示。

  孩子们通常会有自己的解决办法。也许我们会觉得这些办法不合适,但是让孩子们对如何解决问题提出建议,会让他们感到满足。所以,不要简单地否决孩子们的建议,而要把一方提出的建议告诉另一方,让他发表对这个提议的看法。

  如果孩子们的讨论陷入僵局,没有解决的头绪,成人不妨给一些提示,引导孩子们思考的方向。但这并不是说要孩子们照办。

  步骤5:如果孩子们觉得别人提出的办法不合适,要给他们拒绝的权利。当然,他们可以接受自己觉得合适的建议。而当孩子们就解决冲突达成一致的协议时,要支持他们的决定。

  成人的角色之一,是要引导孩子们协调不同的意见,尽力达成协议。当孩子们各自提出建议、共同商讨解决办法的时候,成人要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建议是否公平,别人是否能够接受。讨论每一个解决方法的时候,成人要表现出对每个孩子的感受的关注,让孩子们看到,必须用互利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步骤6:在适当的时机,帮助孩子们和好和恢复友谊。

  孩子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修复他们之间的友谊关系。

  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对对方做错了什么,让他做一些让对方感觉好一点儿的事情,可以减轻他的内疚,并且对自己与对方的友谊保持信心。

  如果一个孩子做出了补救的善意举动,成人要问一问另一个孩子是不是感觉好一点儿。这样,受伤害的孩子心中还能保持着对对方的良好印象,他们之间的友谊关系还能维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小贴士

  是否要让孩子们相互道歉?

  心甘情愿说出来的“对不起”是有意义的,而迫于成人的压力、言不由衷的道歉却往往难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这种“歉意”只是对成人的敷衍,而非发自内心,既没有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也没有教会孩子考虑别人的利益。处理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时,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发展同情心是最根本的目的,而道歉,则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