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幼儿教育能否也“义务”
 在亲子游戏中提高创造力
 它飞翔在定义之上
 如果宝宝情绪失控
 孩子也需要心理营养(图)
 妈妈学习五种育儿观念
 搬家时怎样教育宝宝?
 如何为不同年龄孩子选图书...
 小游戏提升宝宝观察力
 宝宝入托请慎重选择幼儿园...
 宝宝是我家的开心果
 谁是宝宝心目中的英雄? ...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教育指南 >> 

教育指南 挫折教育的是与非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7-03-23 07:35:33

 

    在一次家长学校的讲座上,一位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了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不断地‘爱’孩子,照顾他的情绪,不让他受到刺激,那么,如何让孩子经受挫折呢?”这位家长接着说,“我理解的挫折教育就是不宠孩子,给孩子一些批评、惩罚,让孩子从小吃点苦。”

    这位家长的观点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他们把“维护儿童心理健康” 与“挫折教育”对立起来,之所以有这样的矛盾心理,是因为对“爱”与“挫折”的理解出了问题。 休闲 宝 贝 网

    说到“爱”孩子,照顾孩子的情绪,父母首先想到的就是竭尽所能,为心肝宝贝打造一个“无障碍”的环境。孩子天天生活在大人为他们撑起的保护伞之下,从来不知道什么叫雷雨和冰雹。一所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大扫除,结果到校做卫生的不是孩子,而是拿了扫帚、拖把的家长们。 

    这种“万千宠爱集一身”的现象,让许多家长为孩子的前途担忧,但对什么是挫折教育,各位家长往往莫衷一是,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贯彻执行。有的家长以打骂、罚站、忽视、关黑屋子甚至羞辱作为挫折教育的“教育手段”。父母以严厉惩罚的方式对付孩子,确实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教训,但也会在其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甚至有孩子怀疑自己不是父母的亲生骨肉。有的家长眼中的挫折教育,是人为地为孩子设置障碍、与孩子较劲、让孩子服输,甚至以针尖对麦芒的手段“打击”孩子,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孩子明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道理,只是能理解父母这种苦心的孩子恐怕太少。 

    6岁之前的孩子要经历人生中无数个第一次,而每一个第一次都是最好的“挫折教育”:第一次与妈妈分离,第一次离开家到陌生的幼儿园,第一次与小朋友争斗,第一次挨老师批评,这其中的每一个第一次都是挫折教育。此中的挫折教育,如果缺少足够的理解、支持、沟通和温情,其伤害一定会大于益处,这种“整”孩子的方式,是在故意为孩子制造“创伤性经历!” 

    生活中我们除看到“娇宠”和“挫折”两个极端之外,还看到许多家长将娇宠和挫折揉杂起来对待孩子。孩子摔倒了,有的家长会一边忙不迭地扶起孩子,一边又不住地训斥孩子:“哭啼啼真没出息!”给孩子吃零食时,有的家长会一边期盼孩子能多吃一点,一边又怕孩子吃多了撑坏胃,进而威胁孩子:“吃太多会肚子痛的!”这样的方式几乎不能算是教育。 

    “爱”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功课,我们的教育好像是个“跷跷板”,经常会从这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并以一种一知半解的教育方法来对待孩子。其实,这是在冒险,是在以孩子做试验品。 

    育儿启示 

    何谓真正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要做的仅仅是还生活的本来面目,顺其自然地让幼儿明白生活中有顺逆、苦乐。父母的作用既不是为孩子铺就一条虚假的坦途,也不是一味地制造坎坷,而是陪伴孩子走过他的人生道路。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给他自然的生长环境,既不要过于控制也不要过于保护。这个意义上的“挫折教育”不但与“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不矛盾,反而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心理成熟。因此,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并不难,只需坚持一个原则:你过得舒心,孩子就能过得愉快。 

    ※ 不以打击孩子、挫伤积极性来给孩子制造挫折。 

    ※ 该孩子自己面对的事情,不要替他面对。 

    ※ 孩子受点打击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让孩子懂得挫折的价值和意义比挫折本身更重要。多跟孩子沟通,让孩子从磨砺中长智慧。 

    ※ 孩子受挫后,父母不要用指责、批评的态度火上浇油,帮助孩子用理解的态度面对挫折并解决问题才是正途。 

    ※ 不要因为孩子有与大人不同的想法,就以“挫折”来对付他,既不泼冷水,也不替孩子尽犬马之劳。 

    相关链接 

    看看真正的“挫折教育” 

    一位中国学者讲述了他在一位美国的华裔教授家吃饭的“遭遇”:当天他们准备吃排骨,但美国教授的孩子想吃水饺,教授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只是说“你可以吃水饺,但要自己去买皮、做馅,自己包水饺。”这个孩子想了想,决定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市场买东西动手做,客人也一起帮忙,结果孩子高兴,大家也高兴。试想一下,如果教授以冷硬的拒绝来进行挫折教育,效果会比这样的方式更好吗? 

    一位叫山姆的小男孩羡慕邻居家餐桌上天天有鱼有肉,而自已家却从来不见荤腥。他问妈妈:“邻居家为什么总有肉吃?”妈妈没有回答。星期天,妈妈问山姆:“今晚想不想吃肉?”山姆说:“做梦都想。”妈妈带他到了一家建筑工地,她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告诉山姆:“挖完土方,我们获得的报酬就可以让我们有肉吃了。”山姆和妈妈整整干了一天,身上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终于把土方挖完了。晚上回家,孩子吃到了香喷喷的大鱼大肉,也明白了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在这样的挫折教育中,孩子有目标、有支持、有鼓励,也理解了吃苦的意义。

    摘自《读懂孩子的心》

编辑:小元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