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预防小儿患夏季肠道传染病...
 蔬菜的10个错误吃法 ...
 儿童肥胖千万不能“硬”减...
 儿童如何远离流行性腮腺炎...
 让宝宝玩水乐趣与知识并存...
 如何提高跟孩子相处的质量...
 四招让孩子心灵上“断奶”...
 孩子白天犯困需要留神有病...
 换频道时让孩子眨眨眼(图)...
 维生素A帮助提高儿童抵抗...
 盛夏防儿“脱水热”
 雾霾天气回家洗手洗脸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幼儿期 >> 

幼儿期 妈妈们无需“过度焦虑”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8-07-12 17:03:34

 

  说起事不关己的事情,我们都能有根有据、有理论、有分寸,可一旦面对自己的宝宝,我们就跃跃欲试、手忙脚乱、爱心一发而不可收拾。其实,过犹不及!

  我们就此咨询了一些儿童教育专家,他们提出了一些案例、观点,说明妈妈的哪些担心是合情合理的,而哪些是多此一举、自寻烦恼。休 闲 居 编 辑休 闲 宝 贝 网

  “冷面巡捕”妈咪

  有的冷面巡捕是非典时期培养出来的,有的则与生(宝宝的出生)俱来。妈妈定期进行巡逻杀菌,疏而不漏,堵截任何可能的病源,彻底消灭任何使孩子感冒或者发病的微生物。如果这样的妈妈在你身边,你总得提心吊胆,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千万别打喷嚏或者咳嗽,恐惧细菌的妈妈会立刻露出紧张的神情——“别传染给我的孩子。”

  分析

  事实上,每个孩子平均每年感冒6次,这样算来,幼儿园里大约总有5%~10%的小朋友可能把感冒传染给别人。而且你也无法确定散播细菌的罪魁祸首在哪里,因为感冒从症状出现的前2~10天就开始酝酿了。连医生都不能断定什么时候感冒已经痊愈,不再传染。

  除非你把宝宝放在一个完全消毒的隔离室里,不然他就可能会感冒或者得其他的病。生病没什么大不了的,也是孩子身心成长的一部分,过度的卫生习惯反倒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感冒会让孩子觉得不舒服,但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可是出于礼节,要让感冒的孩子在家里静养几天,直到发烧和身体乏力的症状完全消失再回到幼儿园。只要他自己感觉好些,就可以让他和平常一样活蹦乱跳了。过分强调卫生会减少孩子的“自在”和“天人合一”的快乐。

  “爱因斯坦”妈咪

  她用莫扎特的CD来给胎儿进行启蒙;孩子刚刚蹒跚学步,她就拿着各式各样的育儿卡片,每天在孩子面前翻来翻去;她会不计支出,每周带孩子去练习空手道、学围棋、画画、钢琴、芭蕾……她找法国和英国的朋友到家里玩,为了能够给孩子熏熏语感和西洋的做派,心里希望自己的宝宝能成为通晓“琴棋书画”、“学贯中西”、“文理兼备”的天才,能被名牌大学录取,被跨国公司录用……

  分析

  让孩子每天看图识字、听莫扎特、安排种类繁多的学习项目渐渐成为父母的义务,问题在于这些训练常常缺乏人文的背景和性情的熏陶,而仅仅成为一项可以“兜售”、“炫耀”的技能,孩子对待它们的态度也是“应付”大于“爱好”,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迹象证明它们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智商。研究者认为,父母的这些方式甚至会揠苗助长,弊大于利。

  如果孩子感受不到乐趣,他们的好奇心没有被唤醒,强制性地进行大量阅读和记忆只会事与愿违。如果正规教育开始得太早,孩子会很有挫折感:“我怎么这么笨!?”“爸爸妈妈想让我干什么?”这样可能会造成孩子排斥阅读,排斥学习,甚至影响能力的正常开发。研究表明:成长中伴随着爱和关怀的孩子更容易成功,他们与父母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不一定是那些学过“十八般武艺”的孩子。快乐生活的基础不是各种学习内容填充起来的,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自信建构成的。

  然而,我们并不想说儿童时期的兴趣激发不重要,我们强调的是方法问题。孩子要以孩子的(非父母或成人的)方式获得学习的乐趣,而不是参加目的性强、带有催肥饲料性质的“职业培训”。你需要的可能不是批量生产出来的刻板的学习卡片,也不是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甚至不需要很具体的知识作为基础。相反,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讲故事,编故事,带他一块儿观察窗台上的瓢虫的铠甲、蚊子的小细腿儿、苍蝇的复眼,和孩子一块儿听你喜欢的音乐,一起手舞足蹈,一起胡乱涂鸦……这些所带来的启发常常比强制性的教育更润物细无声。

  “孩子第一”妈咪

  当你和这样的妈妈说话时,她不会倾听,她视线的余光常常瞟在孩子身上:她两岁的女儿又跑过来了,这已经是第N次了,她好像又发现了新大陆:“妈妈!妈妈!这个胡萝卜是金黄色的。”妈妈这时没有对孩子解释,打扰大人说话的孩子是不礼貌的,相反她很高兴,她的宝宝居然把“胡萝卜”和“金黄色”联系到一起,太准确了!于是兴致勃勃地说:“宝宝真棒,胡萝卜是金黄色的,你能不能告诉我,还有什么东西也是金黄色的?”而客人呢?这时候被置之不理。

  分析

  学龄前儿童爱打断别人说话,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孩子这时候还不能理解——别人也有自己的感受、观点和事情。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姑息,而是至少鼓励孩子学会用“对不起”、“打扰一下”之类的用语,作为打扰的前奏。

  另外父母还要言传身教,教孩子学会倾听。比方说,你正在给孩子讲大力水手的故事,不要突发奇想去洗盘子或者打电话;孩子说话时,也要听他把话说完。如果孩子总是打扰你的话,还有一种可能,即他觉得你给他的时间不够多,或者不够全心全意地对待他。所以适当拿出一些时间,专注地与孩子相处,这样孩子既能学会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也能学会尊重别人专注于其它事情。

  如果大人有重要的事要谈,跟孩子说“对不起,妈妈很忙,需要和叔叔阿姨谈话,宝宝自己玩。”这时你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比如给他纸、蜡笔、积木、或者一盘CD,让他有事可做。如果他能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不要吝惜你的表扬,鼓励他再接再历。

  “糖果终结者”妈咪

  这种妈妈会建立严格的糖果壁垒,让家里找不到曲奇、巧克力或冰淇淋的踪影,她认为要多吃不含糖、淀粉少的、植物纤维丰富的食品,如营养麦片、蔬菜、水果、无糖酸奶等。

  分析

  一个完全避免糖果的营养菜谱是不明智的,完全拒绝含糖食物常常会造成一种逆反心理——孩子可能不会着迷于巧克力,但却可能什么时候迷上奶油蛋糕或者冰淇淋。

  “保姆恐惧症”妈咪

  这样的妈妈会跟你一遍一遍地抱怨:“我从来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你体会她做妈妈的不易,她的疲惫和不修边幅也证明她需要休息一下。她应该去参加一个健身班,或者单独和老公过几天二人世界,总之要找一点时间给她自己,所以你向她推荐一个有经验的保姆,可以帮助她照顾孩子。而她立即流露出一种无法将时间割爱的表情:“但我爱我的孩子。”而且补充道:“我觉得没有人能像妈妈一样照顾好孩子。”

  分析

  很多妈妈在需要别人照顾自己孩子的时候,都感到非常自责。如果妈妈整天工作,她的自责感就会加倍,所以她想把空闲出的每分每秒都大把大把地用在孩子身上。

  然而这种见缝插针的投入并不会让妈妈感到多大的释然,挤出来的那一点点时间对于宝宝也没有多大的不同。每对父母、每个婚姻都需要偶尔摆脱孩子的可爱骚扰,需要有二人世界的时间重新为彼此充电。只有一个懂得照顾自己的妈妈才能更好地照顾好宝宝。学会请人帮忙很重要,偶尔找一位保姆来照看一下孩子,或者找亲戚朋友帮帮忙,以便自己有一些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偶尔的离开会使你更珍惜孩子,而且当你回家的时候,宝宝也会更珍惜你。

  当你忘我地付出,隐了形,失去了自我,不一定能得到回应;而当你永远独立地保留自我时,你反而会得到反馈。我们没有权利为了任何人——哪怕是至爱的宝宝——任何事丧失自己。这样的妈妈教育出来的宝宝想必也能有个性的呼吸空间。

  你是“过度焦虑”妈妈吗?最好分析一下自己,看看你的焦虑是明察秋毫,还是庸人自扰?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整理
  采编自:父母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