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当好家长的十个要点
 抓住孩子学习的敏感期
 “懂”和“不懂”的区别
 溺爱十种,种种都危险
 0~1岁宝宝的情感发育
 儿童的性格会随季节变化?...
 父母打孩子产生五大危害
 如何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
 08年童书排行榜入围图书
 教育孩子 不做被动父母
 生活中的亲子创意游戏(图)...
 孩子做错题 家长怎么办?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教育指南 >> 

教育指南 三代妈妈讲述“育儿经”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7-02-05 17:59:41

 

  孩子,永远是家里的宝贝疙瘩。但这个“宝贝”到底应该怎么带,每个家长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多少年来,这本“育儿经”一直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变迁,并展现出其时代的烙印。在此,本版特请来3位极具代表性的妈妈,讲述不同时代的育儿观。

  60年代 粗放型 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行休闲 宝 贝 网

  冯淑珍(75岁):我几个儿女当年都是“粗放式”带大的,没现在这么多讲究,他们几个哪个不是活蹦乱跳、没病没灾的?当时的观念就是,只图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把他们拉扯大就知足了!

  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习俗上是请子女多、身体好的妇女给喂第一次奶,叫做“开奶”。在此之前只给孩子喂点水。过去给孩子喂饭没有现在这么讲究,就是把高粱米煮熟了,然后用嘴嚼碎,再吐到一块干净的布上,用布把饭里面的汁挤出来,放上点糖当奶粉喂孩子。

  小孩儿出生7天或12天,就得睡家里祖传下来的“悠车”。所谓“悠车”,其实就是一个木制摇篮,挂在大炕的上方,有一米长,两端是椭圆形的,上面4个铜钩用4根粗绳子拴着,固定在屋顶的吊环里。把孩子放在“悠车”里,肩、臂和腿都要用布带子绑住,一是防止翻身掉下去,二是让他不“溜肩膀”,胳膊腿长得直。睡“悠车”的孩子长大身材好,没有前鸡胸、后罗锅、溜肩膀、罗圈腿之类的毛病。但也有不好的,就是绑住胳膊腿的孩子不能随意翻身,只能仰卧,时间一长,有些“后脑勺”就被压平了。

  那会儿根本就没有什么“尿不湿”。尿布都是旧衣服、裤子改的,还是那种家里自己织的布,硬硬的,很粗糙。从大儿子到小女儿,我都一直在用这几块尿布,早就洗得泛白或变黄了。

  我总觉得,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什么样的孩子就该长成什么样。平时,我会给他们唱几首小时候就听过的儿歌,其他时间,几个孩子几乎天天都去院子里疯跑、去水库洗澡、摸鱼。

  专家点评

  冯女士的育儿经,绝大部分都被时代淘汰了。现在的育儿经中再不是只有“吃好”、“喝好”、“长得胖”、“别磕了碰了”这么简单的几个字,而是有了更多新的内涵在里面。比如,不能违背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采取绑腿等方法。因为婴儿出生后,下肢呈自然弯曲状态是正常的,肩部和头部也是一样。如果过分束缚,反而会影响骨骼发育。过去孩子生得多,家长和孩子很少交流,不重视亲情之间的沟通,忽视了心理教育,可能会造成其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的障碍,甚至导致性格孤僻。但值得发扬的是,过去的孩子都是满院子跑,不像现在活动空间大多局限在家里,会更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

  80年代 规划型 提前给孩子规划人生

  宋芬(52岁):我生女儿的时候是1980年。那个年代生孩子,生就生了,没见谁想那么多。我和丈夫在单位都很忙,所以谁也不能把心思全放在孩子身上,只能轮流管。

  我女儿断奶很早,1个月就给她喂奶粉了。因为怕烫着她,每次喂前,我都把奶瓶放在嘴里试试温度。3个月时,我开始给她吃蛋黄,4个月喂烂面条。她大一点了,特别不爱吃饭,必须得边哄边喂,有时太费劲了,就开电视让孩子看,达到多喂几口的目的。

  老人都说孩子怕冻不怕捂。每到降温,我就给她捂上厚厚的一层,晚上反复起来,看是不是又踹被子了。

  她小时候爱让人抱着,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面,我都抱着她,全家一起看电视时,每次她不老实,就得把她放在腿上,又拍又晃,有时还得使劲地颠,这才听话。

  女儿几个月的时候,就让她学走路了。一来担心地板脏,不愿让她在地上活动,二来怕爬的时间长了,耽误了学走路。

  我们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每天监督她做作业,否则不能下楼玩。我妈说,邻居的孩子,小时候都没怎么管,现在也都挺有出息的。可我觉得不对,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完全看家长怎么描绘,怎么给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我们从小就给孩子做了规划,上什么小学,考什么高中,学什么乐器,准备多少钱留着出国上学用。

  专家点评

  这位家长犯的错误不少,比如,辅食添加不够合理,母乳喂养的时间不够。孩子在6个月以后才能给他们吃果泥等糊状食物,不应该吃蛋黄、烂面条等。喂孩子吃饭是不好的习惯,我们现在更讲究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鼓励自己吃。孩子不能总捂着,否则很容易体质变差,易生病。冬季室内温度低时,给孩子盖被子也要盖到腋窝以下。如果棉被较厚,要把孩子胸口处的被子掀起来一点,以利于呼吸和散热。不要错过孩子的爬行阶段,爬行可以增强手、足、胸、腹、腰、背、四肢的肌肉力量,且锻炼协调性,并扩大视听、触觉,增强小脑平衡与反应能力;不要老抱着孩子,让他们多接触自然,多做户外活动,保证每天至少1小时。

  新一代 信息型 照着书本养孩子

  王睿(28岁):怀宝宝时,家里所有的家务活都不用我干,每天的菜谱也都由家里人精心烹制。婆婆每天变着花样给我做补汤,全家人都围着我转。

  怀孕时,我买了很多书“恶补”,还上网搜索一切需要的育儿经验,常常泡在网络育儿论坛里,和年轻妈妈交流心得。

  孩子刚生下来时,我什么都不会做,尿布不会换,奶粉不会喂,大部分时间都是婆婆和大姑在照顾。一次心血来潮,把孩子带回自己家,结果,孩子晚上受了凉,得了支气管炎。

  听说给孩子喂奶要严格按照每两三个小时一次的频率,所以孩子睡着了我也要把他弄醒喂奶。有人说孩子在四五个月前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睡觉时会惊醒,需要大人在一边陪伴,我就抱着他睡。

  可再注意也有出问题的时候。一次给孩子喂朋友从美国带回的高级液体奶粉,结果他连续10天不大便。这可把我急坏了,心急火燎去了医院。医生左看右看觉得孩子没病,后来得知孩子吃的是美国奶粉才找到根源:原来美国的奶粉并不适合中国儿童,孩子吃了火气很大就不排便。

  在教育方面,我崇尚一切以孩子快乐为目标的“开放式教育”。我会带他听音乐、看戏剧、到游泳馆健身等。我们这一辈的新妈妈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想法比较先进。一次,儿子在客厅自己跑着玩,脚下一滑摔了一跤,我看在眼里却不去扶,他四下张望,撇了下嘴,就自己爬起来,什么事也没有地去玩了。

  专家点评

  相对于父母代代传承的育儿经验,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批新妈妈可能会有不少源自科学的育儿知识。普遍拥有较高学历的“独生父母”们往往借助网络的力量来拓宽育儿知识的来源。新媒体、专业书籍、长辈传授经验,成为当代育儿的“三大法宝”。所以,育儿知识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口口相传,变得更加多元。只是“80后”们大多只在理论上达到了一定高度,在父母眼里,他们更多的不过是“眼高手低”。年轻父母自己要有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照顾好孩子。也可以去医院开设的婴幼儿养护教育班听听专家的课,有利于做好各种准备。

  编辑:美娜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