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营养不良的年代早已过去了,可如今新的问题又来了:营养过剩、小儿肥胖。父母可要注意了,不要让孩子变成肥胖宝宝……
肥胖宝宝是这样养成的休 闲 居 编 辑休 闲 宝 贝 网
肥胖宝宝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营养过度,二是运动不足。因而导致了全身脂肪组织的过度增生和堆积,于是就形成了肥胖宝宝。
营养过度
无论多么有营养的食物也有其适宜的摄入量,不能无限制地吃,尤其是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三大产热营养素,它们提供的能量之比应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1:2.5:4-5,如果其中哪种营养素摄入过量,都会引起宝宝肥胖。
目前富含各种营养素的婴幼儿食品越来越多,如配方奶、维生素AD奶、酸奶、婴儿米粉、饼干、糖果、果冻等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许多父母认为蛋白质对宝宝生长有利,多吃点好,但他们却忘记了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一般含脂肪也比较高,如花生、肉类、冰淇淋、奶酪等,于是造成了蛋白质和脂肪的同时过剩,肥胖宝宝出现了。
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食品都添加了蔗糖,如酸奶、冰淇淋、糕点、饮料等,有些父母在给宝宝喂牛奶和奶粉时还会特意加一些糖,实际上,糖唯一的作用就是供给热量而别无其他营养,多余的糖则在宝宝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这样成为肥胖宝宝就在所难免。另外,有研究显示:人工喂养及断奶过早都容易造成宝宝肥胖。
缺乏运动
宝宝肥胖的另一方面原因就是运动(特别是室外运动)不足。原本孩子就已经摄入过多食物,而父母有时对宝宝的关爱又有些过头,怕宝宝冻着、热着、累着,这样一来,多余的脂肪也不能通过运动得以消耗,因此就形成了脂肪堆积。
肥胖背后的隐患
引发合并症
肥胖宝宝活动时常表现出心跳过速、气短、易劳累等外部表现。同时还容易引起一些合并症,如婴儿期肥胖儿容易患呼吸道感染,重度肥胖儿童易患皮肤感染等。
由于肥胖儿童的胰岛素代谢有变化,因而在肥胖儿童中还常发现患有胰腺炎的孩子,后期可发展为糖尿病。
心理压抑
体形肥胖还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来说,难免因此遭遇他人的嘲笑、奚落或随便起外号等情况,这样一来往往导致肥胖宝宝的自我评价差、自我压抑、丧失自信心、性格孤僻等心理问题。
营养不均衡
肥胖宝宝看起来胖乎乎的,似乎不缺乏什么营养,一般人也仅仅会视这些宝宝为营养过剩的结果。但实际上,肥胖的背后还隐藏着其他隐患,例如,宝宝吃糖多了,热量够了,就不想吃别的食物了,食欲不振影响了其他营养素的摄入,于是必然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乏。也就是说,肥胖宝宝一方面是由于某些营养素的过量摄入引起的,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存在着其他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的隐患。0-3岁的婴幼儿正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素的不均衡必然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不做肥胖宝宝
如果儿童时期的肥胖延续到成人期,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会更大。如何不让宝宝过于肥胖?不妨从以下方面加以注意。
合理搭配营养素
父母要学会合理搭配营养素来喂养宝宝,以防某些营养素过量或某些营养素不足。1岁以内的婴儿应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同时在母乳或配方奶的基础上添加辅食,在计算营养素摄入量时,一定要把一天所吃的各种食物中的同一营养素相加。例如,有的父母认为按比例调配的奶粉不够稠,宝宝吃了很快就会饿,于是通常在奶中再加入婴儿米粉,那么,配方奶和婴儿米粉都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A、D等,那么计算时就要把它们分类相加,而后再把当天宝宝吃的所有的食物(包括零食和饮料)的营养素也加在一起,再与每日适宜摄入量相比较(各类维生素及矿物质适宜摄入量请参看《母子健康》2004年11期),看是否合适。
养成正确饮食习惯
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也很重要。尽量母乳喂养,按需喂养,宝宝出生3个月内不要喂固体食物。
父母给宝宝吃的食物要分割得大小合适,不要过大,应以小块为主。吃饭不要狼吞虎咽,细嚼慢咽容易产生饱的感觉。少让孩子吃甜食、喝甜饮料,少吃油炸食品。
并且,父母平时不要把食物作为奖惩孩子的手段。
保证每日活动量
尽量保证孩子充分的室内外活动量,不要将孩子整日闷在室内长时间处于静态。活动宜选择全身运动,并尽量选那些孩子感兴趣的活动。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例如能走路就不坐车,能自己爬楼梯就不坐电梯,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
父母还应为宝宝制定详细的运动计划,至少保证每天运动1~2小时,每周运动5天,连续12周为一个周期。
《母子健康》爱心提示
● 准妈妈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孕期头3个月避免营养不足,后3个月应避免营养过剩或体重增加过快,以免给宝宝埋下肥胖的“种子”。
●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婴幼儿的生长
发育十分重要,虽然它们不产热量不会使宝宝变胖,但同样不能给宝宝摄入过多,摄入过量就会引起宝宝中毒。
● 多吃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或粗粮,
少吃或不吃含热量高而体积小的食物。限制高热量食品或精细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如精白面粉、油煎食品、糖、巧克力、奶油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