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朗活泼的孩子大多聪明伶俐,接受知识比较快,长大后也容易在各种环境中与人交往,拥有快乐的人生。
孩子开朗的性格大多来自家长。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孩子的习性、语言、动态及世界观的形成与其家长极为相似,让孩子在笑声里愉快地长大,拥有快乐的人生,家长首先需要一个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并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休 闲 宝 贝 网
和其他情商一样,孩子在出生几周后就已经具备“幽默意识”,当父母两手横托着他做突然下坠的动作时,他就能意识到父母是在逗他笑,小脸会漾出笑容;二三个月时,家长用手绢遮住自己的脸又突然拿开时,孩子已经会冲你发出笑声,小手还挥来挥去,想把手绢抓在手里。
等到孩子一周岁左右,蹒跚学步时,家长可以让他扶着墙,在拐角处与他玩捉迷藏;或者抱着他在镜子面前做鬼脸,这时,孩子往往会发出“咯咯”的笑声。
孩子二三岁时,已学会“察言观色”,能够从身体和物品的不协调中发现幽默。比如,当他看到家长把鞋当成帽子“戴”在头上时,会哈哈大笑;看见爸爸围上妈妈的花头巾或者妈妈学爸爸抽烟的姿势时,更是大笑不止。同时,有的孩子还开始学会了幽默,他会戴上妈妈的遮阳帽,穿上爸爸的大皮鞋,甚至拎上沉重的公文包,大摇大摆地去照镜子,或者故意在家长面前走来走去,当家长被逗笑时,孩子会更加自鸣得意,装模作样。
四五岁的孩子已经会搞些小恶作剧了,比如故意用嘴模仿放屁声让家长听。这个年龄的孩子,掌握的词汇越来越多,对语言中的幽默十分敏感。当他不愿意吃苹果时,如果妈妈晃动着苹果对他说:“哎呀,请你快点把我吃掉吧,我想早点钻到你肚子里去睡觉呢。”孩子一定会会心地微笑,愉快地吃掉苹果。在孩子这个年龄段,家长应当多利用同音异义词和双关语与孩子对话交流,多给他讲一些简单的谜语故事和风趣童话,如《数蛤蟆》、《小猫刮胡子》等,以增强孩子的幽默感。
孩子长到6岁开始上学后,有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在家里讲笑话,讲故事,并做出认真倾听的样子。当孩子讲到可笑的地方时,家长要与孩子相呼应:“是吗?”“啊,真的?”“哎呀,太有意思了!”同时,脸上呈现出惊喜或恍然大悟的神情,与孩子一起哈哈大笑。如果孩子讲的是一个粗俗的笑话或思想不健康的故事,家长要及时制止,并给他解释原因,教他学会辨别是非。
幽默的家庭教育不是轻松或者放纵教育,而是一种寓教于乐,变“僵学”为“活学”的教育方式,家长不可操之过急,要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利用各种时机对孩子进行熏陶和引导。(文/吕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