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 |
|
|
|
幼儿期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9-16 21:11:33
休 闲 居编 辑休闲 宝 贝 网
优秀的学生都是相似的,有问题的学生各有各的问题。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是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些会随年龄增长而自然化解,但也有些需要成年人的帮助才能有效解决。华南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李文彬老师认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的心理问题:
一是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入学、升学的不适应和厌学。青少年的入学、升学使他们的学习环境有了明显的变化,因此相应地也带来了适应新环境的问题。大部分青少年能很快就适应新环境,但也有小部分青少年却总感到陌生、恐惧、拘谨、自闭等。
二是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焦虑、嫉妒、易怒、孤独等。焦虑的主要原因有考试焦虑和青春期焦虑。考试焦虑表现为对考试缺乏自信,对考试过分紧张,甚至害怕考试。青春期焦虑表现为对自己在青春期所出现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产生恐惧、羞涩、紧张、孤独、自卑等烦恼。嫉妒心重的孩子对别人的优势,轻则有意视而不见,重则试图破坏。易怒主要表现遇事感情用事、任性,缺乏理智。随着独立意识的增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
三是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主要有自卑、自我中心、意志脆弱、抑郁等。高中阶段是自卑感的多发期,自卑使青少年怯懦、自我否定、害怕失败。在娇生惯养环境中长大的青少年,容易产生目中无人、固执、任性、自以为是等情绪。意志脆弱的青少年耐挫折能力低下,受不得一点的委屈与逆境,当遇到被长辈批评、被同辈拒绝、考试成绩不理想等不如意事时,就会闹情绪,甚至付诸极端的行为。抑郁在青少年中相当普遍。据调查发现,高中生存在病理性抑郁者占总调查数的25.14%,其中81.48%为轻度抑郁,占调查总数的20.48%。青少年的抑郁主要由学习、人际关系的挫折及自我认知偏差引起。主要表现为自卑、忧郁悲观、消沉、厌世、冷漠、懒散。由于抑郁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之一,应当引起学校与家庭的重视。
[专家建议]
家庭预防机制
李老师认为,要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减少心理问题,家庭可以通过构建四大机制来发挥重要作用。
一.构建家庭宣泄机制。适度的宣泄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之一。家庭的宣泄机制指的是家长要为家庭营造一种认真倾听与平等对话的氛围,使青少年的任何心理矛盾都可向父母表露与交流,并获得父母的共鸣与指导,释放心中的紧张与压抑。这一机制要求家长在生活中能真正做到把孩子当作朋友,以尊重、理解、平等、民主的方式对待孩子,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建立长期的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的朋友式的亲子关系。
二.构建家庭支持机制。这一机制要求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切实体验、理解孩子的心理不适,尽量与孩子产生共鸣,对孩子的苦恼多一点宽容与鼓励,少一点指责,使孩子沐浴在家庭的爱的温暖中,增强其面对困难的勇气。同时父母又站在过来人与成年人的角度对孩子作适当的指导,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遇到的问题,而不是越俎代庖,以此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三.构建家庭开发机制。这一机制要求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意开发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为开发自我效能感,家长在平时应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与闪光点,并及时、反复地正面强化,以提高其自我评价。同时也要在表扬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指出其缺点,要求孩子克服,把孩子培养成自信、自尊、自强、自重的人。为开发心理承受力,要求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要溺爱孩子,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充分信任孩子,放心让他们接受人生风雨的洗礼。
四.构建家庭联络机制。这一机制要求家长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扮演好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桥梁的角色,防微杜渐,共同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携手防范悲剧的出现。
家长应对策略
家长们首先应该明确地认识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是很正常的,去看心理医生也不是一件丢人的事。
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心理问题不是表现在孩子出现哪些病症,而是孩子埋藏在内心的不良情绪。青少年时期是孩子逐渐从家庭独立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成长阶段中,孩子要独立面对很多崭新的东西,因而也很容易产生困惑。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多多少少出现一些与以前不同的举动,作为家长,要怀有一颗理解的心,要善于询问和倾听,不要一上来就把孩子批评得一无是处,这样很容易造成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隔阂。
青少年的心理是很脆弱的,需要家长的细心保护。孩子获取成功,家长应该给予鼓励;孩子遇到挫折,家长应该给予理解和安慰,不要打击孩子的情绪。应该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不要事事替他决策。须知,善于理解孩子的家长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
另外,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家长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中国有句话叫“身教胜于言教”,家长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并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不和的家庭环境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创伤。
还需注意的一点是:现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社会化的环境。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内向、孤僻、不合群的性格。作为家长,应该从小为孩子提供社会化的机会,多带他们到户外运动,多参加集体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