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婆媳经典育儿观念比拼
 宝宝睡得多会不会变傻?
 护理:秋冬季宝宝皮肤问题
 断奶期哪些食品应该BB少吃...
 带宝宝外出一定要注意
 给宝宝断母乳应该有过渡期...
 外国的妈妈不赞同为孩子把...
 出牙次序知多少(组图)
 小儿度夏莫剃光头(图)
 四个月宝宝要补微量元素
 蚊虫很嚣张,宝宝很受伤
 bb学走路 三种情况多注意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婴儿期 >> 

婴儿期 婆媳经典育儿观念比拼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7-08-04 20:10:54

 
  婆媳之间的“硝烟”往往是由于观念不同引起的,媳妇自恃科学、前卫,婆婆自命经验丰富,谁对谁错?请看专家评判。婆说婆有理,媳说媳科学,看专家怎么说吧……

    1、洗澡好不好?

  传统观点:婴儿不脏,没必要洗澡。而且新生儿体软,弄不好会弄伤婴儿,或者引发感冒。

传统婆婆PK现代媳妇:婆媳育儿观念大比拼!

  现代观点:新生儿皮肤柔嫩,防御能力差,新陈代谢旺盛,如不经常洗澡,汗液及其他排泄物蓄积会刺激皮肤,容易发生皮肤感染,故应经常洗澡。 >>>网友总结经典育儿49条

  专家点评:现代观点更科学。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天即可洗澡,有条件的最好每天或隔天洗一次澡。冬天可减少次数,每周l~2次。

  专家提醒:

  ·洗澡前半小时内不要喂奶,以免溢奶,洗后可喂一次奶。

  ·水温以感觉手背不烫为合适。

  ·洗澡时,母亲用拇指及食指或中指按住孩子的双耳,使耳廓盖住耳朵眼,以防水进入耳朵里。

  ·在脐带未脱落前不可将新生儿全身浸入水中,防止脐带污染引起感染。

  · 动作要轻柔敏捷,每次洗澡不超过10分钟。

  2、借奶要不要?

  传统观点:产妇的初乳发黄,不可食。婴儿出生后最好吃几天其他正在哺乳的产妇的奶,这样的孩子日后不挑食。 >>>三代妈妈讲述“育儿经”


  现代观点:妈妈的初乳是为婴儿准备的最理想食物,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含有多种预防、抵抗疾病的抗体和免疫细胞,对保护宝宝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借奶不仅没必要,而且不卫生。休 闲 宝 贝网

  专家点评:传统观点其实是以前因初产产妇奶水稀少而沿袭下来的一种老习惯。初乳中活的淋巴细胞,进入新生儿体内,制造的免疫球蛋白A,能杀伤侵入婴儿机体的细菌和病毒,保护婴儿免受胃肠内细菌的侵害;巨噬细胞可以吞掉病菌;乳酸可防止细菌在婴儿大肠内繁殖等等。所以,无论母乳分泌多少,都要让宝宝吃到妈妈的初乳。 >>>30招享受“育儿”的乐趣

  专家提醒:

  ·宝宝降生后,应尽早吸吮妈妈的双侧乳头,妈妈喂奶前要清洁乳头。

  ·每次喂奶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以免新妈妈乳头受伤。

  ·妈妈应睡眠充足,心情愉快,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喝水,以便让乳汁更多更好。
 
  3、硬枕软枕好?

  传统观点:婴儿睡硬一些的枕头可以使头骨长得结实,脑袋的外形长得好看。

  现代观点:婴儿头大,几乎与肩同宽,侧卧时头与身体也在同一平面。因此,没有必要使用枕头。

  专家点评:小儿颅骨较软,卤门和颅骨缝还未完全闭合,长期使用质地过硬的枕头,易造成头颅变形,或一侧脸大,一侧脸小,影响外形美观。但现代观点也不全面,刚出生的婴儿平躺睡觉时,背和后脑勺在同一平面上,颈、背部肌肉自然松驰,可以不用枕头。但孩子3个月后开始学抬头,脊柱颈段出现向前的生理弯曲。为了维持生理弯曲,保持体位舒适,最好使用枕头。

  专家提醒:

  ·婴儿枕头高度以3~4厘米为宜,并根据婴儿发育状况,逐渐调整枕头的高度。枕头的长度与婴儿的肩部同宽最为适宜。

  ·枕芯质地应柔软、轻便、透气、吸湿性好,枕头与头部接触区尽量做成与头颅后部相似的形状,枕套可选用半新的棉布制作。

  ·小儿新陈代谢旺盛,头部出汗较多,汗液和头皮屑混合易诱发颜面湿疹及头皮感染。因此,婴儿的枕芯要经常在太阳下暴晒,枕套要常洗常换,保持清洁。

  4、晚上咋照料?

  传统观点:婴儿应当和父母同床睡,夜间方便照料。

  现代观点:现代生活压力太大,年轻父母睡得太沉,容易忽略婴儿的存在而造成婴儿窒息,所以,应该让婴儿独立睡在婴儿床内。


  专家点评: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传统方式有利于和婴儿交流感情,白天父母不能与婴儿亲近,夜间可以补偿过来。但这种方式会影响年轻父母的睡眠质量,使他们没有充沛的精力投入第二天的工作。现代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不利于及时解决孩子的需求。其实,把婴儿床紧靠父母的大床是个不错的办法。

  专家提醒:

  · 婴儿睡眠时,不应给他蒙脑袋。>>>金猪妈妈遭遇“育儿门”


  · 婴儿床不应放在窗帘、帏帐等附近,以免帘布被风吹到婴儿脸部影响婴儿呼吸。

  · 床头、床尾板不应有孔洞,以免婴儿手脚被卡住。

  5、 刮眉能长粗?

  传统观点:满月时给婴儿刮眉,将来长出的眉毛会更黑更浓密。

  现代观点:婴儿的眉毛在3~6个月时会自然脱落,长出新眉,所以根本没必要给新生儿刮眉。

  专家点评:婴儿毛发的状况与遗传因素及母亲孕期的营养有关,与剃不剃无关。

  专家提醒:

  ·给婴儿刮眉难免刮出外伤,引起感染,眉毛可能因之无法再生。

  ·刮掉眉毛会使眼睛少了一层保护的防线,易引发眼部疾病。

  · 一些家长不仅给婴儿刮眉,还给婴儿剃掉胎发,这样 会剃掉胎儿头上具有保护作用的“胎皮”,使细菌侵入,甚至引起头皮疾病。


  6、吃奶喝水否?

  传统观点:奶是奶,水是水,给孩子喝点水没坏处。

  现代观点:母乳或牛奶有大量水分,而且营养丰富,不必再给婴儿喂水了。

  专家点评:自以为最懂营养学的现代父母这次要向“土办法”学习了。婴儿和大人一样需要喝水。水在成人体内约占65%,婴儿约占70%~75%。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婴儿对水的需要相对要比成人多些,正常婴儿每天需水量约为150毫升/公斤体重。除了喂奶外,给婴儿喝点白开水是必要的。

  专家提醒:

  ·由于婴儿肾脏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如果饮水不足,奶粉再调制过浓,或在辅食内加盐过多,往往会加重其肾脏负担。

  ·如果婴儿一天之内尿量和排尿次数很少,又烦躁不安,睡眠不好,晚上哭闹,就应考虑到孩子可能缺水。

  ·给婴儿喂奶前不要给婴儿喝水,更不要给婴儿喝糖水,否则,会减弱婴儿对母乳的兴趣。

  7、哭了就要喂?

  传统观点:婴儿肚饥就会哭,婴儿饿了就得喂。

  现代观点:人的生活要有规律:定时进食、定时睡眠,所以对婴儿的喂奶时间也要有规律,即定时喂奶。>>>育儿易犯的17种“错误”


  专家点评:我们提倡按需哺乳和定时哺乳相结合的方式。从一开始就定时喂哺,这不仅可能满足不了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可能由于吸吮刺激不够频繁而导致乳汁分泌的减少。按需喂奶可有效地刺激催乳素的分泌,能使乳汁分泌得早些,还可预防奶胀,降低急性乳腺炎的发生。但按需喂养不等于一哭就喂。因为宝宝啼哭的原因很多,也许是尿湿了,也许是想要人抱了,也许是受到惊吓了,等等,妈妈应该作出分析判断。经过1~2周后,婴儿的吃奶需求就会渐渐地形成一定的规律,两个月后根据规律采用按时哺乳比较好。

  专家提醒:

  ·有些婴儿过于安静,即使饿了也不啼哭。所以,对这些不善于啼哭的婴儿,就应该注意他们的体重。如果婴儿体重不增加时,就应该考虑增加喂哺的次数了。

  ·有些婴儿老是有吃奶的要求,其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婴儿吸吮位置不正确,吃不到足量的奶;二是吃的时间很长,由于疲劳而入睡,但很快又醒;三是喂奶时间太短或母乳过稀。如果存在上述问题,那就要改进喂哺技术了。

  8、 擦奶皮肤好?

  传统观点:将乳汁涂抹在婴儿的脸上可使孩子的皮肤嫩白细腻。

  现代观点:婴儿肌肤娇嫩,乳汁腐坏后,细菌容易落户繁殖。

  专家点评: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是婴儿的最佳食品,但也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新生儿面部皮肤特别娇弱,血管极其丰富,细菌如果从毛孔侵入,会使婴儿面部皮肤产生红晕,不久变成小疱继而化脓。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溃烂以致形成疤痕,破坏宝宝的容貌。

  专家提醒:

  ·婴儿本身的皮肤已经很细腻,注意其皮肤清洁比养护还要重要。

  · 如果怕婴儿皮肤干燥,擦拭化妆品,请选用不含刺激的婴儿专用护肤品。

  9、 鲜奶胜奶粉?

  传统观点:产妇奶水不够用鲜牛奶要比奶粉好,因为牛奶的成分是适合小牛犊的营养需要的。

  现代观点:人毕竟是高级哺乳动物,婴儿的需要和牛犊的需要不会相同,所以婴幼儿配方奶粉比牛奶好。


  专家点评:鲜牛奶虽然很适合于小牛犊,但对于婴儿来说,鲜牛奶中含有太多的蛋白质和磷,而含铁、叶酸太少,很容易出现胃肠不消化和缺铁、缺叶酸。在合适的配方奶粉中,蛋白质被分解成原子单位即氨基酸,因此很容易被婴儿消化和吸收。所以,在宝宝满1岁以前,对于那些母乳不能满足喂养的产妇来说,一种近似于母乳的标准婴儿配方奶粉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中美父母的育儿喂养差异

  专家提醒:

  会有一些婴儿对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质甚至对于糖有不耐性或者过敏,但相比之下,对鲜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的婴儿数量更多(8%)。这种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腹泻、体重增长缓慢,有时还有可能出现腹痛。

   10、鱼肝油没必要?

  传统观点:以前的孩子什么都不加,也长得很好。所以,加鱼肝油之类没必要。

  现代观点:由于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所以婴儿一般从1~3个月起就应添加鱼肝油,以促进钙磷的代谢吸收。

  专家点评:鱼肝油是一种维生素类药物,主要含有维生素A和D,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小儿佝偻病和夜盲症,婴幼儿适量补充有好处。

  专家提醒:

  ·维生素A、D均为脂溶性维生素,与其他水溶性维生素如B1、B2等不同,过量摄入维生素A、D不能被及时排除,而会在体内贮存起来,进而产生毒性作用,所以补充鱼肝油不宜过多。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可产生维生素D,户外活动多的婴幼儿可以少用鱼肝油。

  · 一些婴儿食品如亨氏婴儿营养米粉系列,已强化维生素A、D,有规律食用这类辅食可以减少鱼肝油用量。


  ·鱼肝油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两者的功能及副作用又各不相同,在治疗佝偻病或夜盲症时,因用量较大,时间较长,应分别使用单纯的维生素D或A制剂,以免导致另一种维生素中毒。

想了解更多的关于育儿的话题吗?快进入搜狐母婴宝宝手册”栏目浏览更多的内容,或者进入搜狐母婴妈妈教室”社区和更多的网友交流经验吧

编辑:芯蕊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