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
|
|
|
家庭教育 产院有、有过研究婴儿第一声哭的课题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2-14 20:48:49
>>>>>>>>提问
>>>>>>>>休闲宝贝网回答:
哭,一说到这个词,我们脑海里会浮现一大堆其它的词,首当其冲的是“软弱”,当然还有“男儿有泪不轻弹”,广东方言的“喊包”、“大喊十”、“流马尿”等等,新华字典对“哭”的解释是:因痛苦悲哀而流泪发声。大伙对哭的理解是它是一种情绪反应,那什么是情绪反应(废话,当然是跟情绪有关的反应了,这大多数是躯体上的)。小弟愚见,对哭的理解应该返回到每个人一生中第一声的哭声那里(每个人的第一声哭声是在与母体分离后,或者有可能是在分离前或者分离过程中——婴儿可能早在母亲作动的时候就感受到“不安”,谁知道呢!呵呵),每个人的第一声哭声是在出生时发出的这点大家没意见吧。
哭,是一种情绪反应,情绪是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以及不愉快的情感。婴儿出生的时候知道这些吗?它知道什么是不愉快,什么是情绪,不安?不,它什么都不知道,因为那时语言系统还没有形成,这些都是以后我们的语言系统完成后去猜想婴儿的感受而已。甚至乎婴儿都不能用知道这个词,感知某样事物,首先就得有对自己的一个概念,有了这个自己的概念才能通过它去感知与自己有异的物体,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一切,没有对比就没有一切,比较是一切真理的基础(以上全是小弟原创的费话)。
婴儿在没出生前一直待在母亲的子宫里头,没有接触过其它事物和环境,它所“知道”的,只有母亲的子宫里的“舒适”,在它的出生的过程中,它感受到它周围环境的变化(与之前“环境”的对比而得来的),感受到母亲身体的抽搐,在它头部离开母亲阴道口的一刹那,它“哭”了。这个“哭”当然是不带任何情绪的哭,是最最纯粹的哭,成人的哭,除了是单纯的情绪“发泄”(一般我们应对悲伤事件就是让当事人“哭出来”,注意这个出来),还是吸引别人注意、要求别人关注、请求某人满足的手法(这也是自婴儿出生之初就学会,因为一出生哭着的婴儿,我们会尽快地让它的亲人抱它哄它)。
哭,在婴儿“看来”就是一种对缺失的“承认”的“反应”,缺失对象当然就是母亲的子宫,所谓“承认”,就是婴儿真实感受到环境的变化,而通过“哭”这个反应来平衡自己的“情绪”。星期天在weiweian的心理志愿者的活动http://www.weiweian.cn/html/new_huodong/133703546.html,藏海龙医师介绍的PTSD,放的竹野内丰主演的心理医生的影片,过后的分享,“哭”便是其中一个主要的课题。片中的主角、分享的同学,面对悲伤事件时候“哭”不出来,就是对悲伤事件的否定,隔离悲伤事件进入意识,拒绝它被语言系统解读。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