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育儿问题
   家庭教育
   起名问题
   宝宝疾病

   相关栏目
 孩子应该怎么教?应该让孩...
 家长孩子老师
 怎么看待幼儿文学启蒙?
 小孩发脾气该如何?
 幼儿學英語應注意什么事項...
 5岁宝宝跳拉丁舞合适吗
 起个好听、有意义的名字
 要给宝宝取个名字
 小学生缩句应注意什么
 宝宝什么时候上幼儿园最好...
 小孩怎样开口学说话?
 鱼籽孩子是否能吃?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FAQ >> 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 什么是特殊教育中的缺陷补偿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7-07-14 01:24:32

  >>>>>>>>提问

在特殊教育中,缺陷补偿,代偿,康复以及最少受限制环境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休闲宝贝网回答:

1. 中国特殊教育理论的内容(一) 补偿理论:
(1) 补偿的概念: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和中国的实际,“补偿”应理解为:在集体失去某种器官或某种技能收到损害时的一种适应,是一种与正常发展过程不全相同的有特殊性的发展过程。在这种有特殊性的适应和发展过程中,被损害的机能可以被不同程度地恢复、弥补、改善或替代。这也就是说,在一个有生命地机体(主要是人,也可以是某种动物)的一部分组织受到破坏,或者组织虽未损害而生理机能有一定障碍的时候,其生物本能使其为了自身的生存,要去适应环境和自己受损的机体,其统一的机体的未被损害的部分就会部分或全部替代、弥补被损害的部分,产生新的机能组合和新的条件联系。人类也可以用工具或现代的科学技术,使其缺陷为其发展带来的不利因素减小到最低。这种补偿是积极的,正确的,是我们所希望的补偿的一种类型——正补偿。休 闲 宝 贝网

也可能产生一种补偿,是消极的,不正确的补偿,对已产生的机能损害产生消极的适应,被损害的机体屈服于损害,不再使用被损害的机体,也不寻求任何替代,出现的变化是增加了新的机能损害或加重了原有的损害,甚至把此种情况延续到机体的死亡。表面上来看,被损害的机体似乎也适应了环境,但这是低水平的适应,是消极的补偿。



(2) 补偿的三个因素:

a 生物因素:

人生下后就有某些先天的素质和为未来生理和心理发展奠定的基础,人能适应变化的外界条件,这些都是人的本能的东西。这些人的生物因素在产生了功能损害的时候是首先起着重要作用的,是补偿的物质基础,为补偿过程提供了可能性。

b 社会因素

这是补偿过程能够进行的外界条件。人的本身的遗传素质没有一定的外界条件就不能存在和发展,人还是有社会性的,所以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应该是统一的,社会环境就更加重要。社会为残疾人创造必要的可能条件,那么补偿过程就可更快更好地完成。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起码地补偿地外界条件是其直接抚养者地正确态度和一定的物质保证。良好的社会条件可以产生积极的补偿,不良的社会条件可以产生消极的负补偿。

c 意识(或心理)因素

首先,人是有意识的。人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认识、对环境、在生产中人际关系的认识等是人的意识的构成部分,这里面也应包括残疾人对自身缺陷的认识和态度。由环境和存在决定的残疾人本身的这些认识和态度对缺陷的补偿同样起着重要的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都是通过人(特别是残疾人)在起着作用,而残疾人不是消极被动地任凭外界因素在起作用,残疾人是外界作用的主体,是积极的接受者,是可以反作用于外界因素的。残疾人自身正确地、科学的认识残疾和乐观面对残疾、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创造补偿条件、用坚强地意志和乐观地态度自觉对待缺陷,这个可以使其补偿过程更顺利地进行,甚至可以超过人们的意料;反之,残疾人本身消极悲观、自卑逃避,即使有好的社会条件和潜在的生物学发展可能性,补偿过程也不可能很好的进行。

以上三个因素在补偿过程种使统一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平衡的。总之,要全面地、统一地分析在补偿中先天和后天、内因和外因诸因素地作用,以便在补偿缺陷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机体本身生理和意识的功能。



2. 特殊教育的四个基本观点(一)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有基本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特殊性。

残疾儿童不管其残疾的种类,也不管其残疾的程度,都是在社会上生活的人。然而,残疾儿童相对正常儿童来说,他们的教育和心理发展有某些个别差异。而且,残疾儿童的认知方式和过程与正常儿童也有不同。

(二)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性要具体分析

每类残疾儿童都在生理上、认知活动上、个性发展上、教育方式上和在其他方面有一系列的特殊性,对于格努事实列举出的特殊性不能等量齐观,要加以具体分析,以利于进行特殊教育。这至少要进行三方面的分析:

1、区分各种特殊性中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也就是区分出第一性的缺陷和由其派生出的第二缺陷。对于自幼耳聋的儿童来说,聋是第一性缺陷,哑是聋的结果,由于听不见而不能模仿言语而变成哑是第二性缺陷,哑是聋的结果。

2、具体分析在诸多第二、三性缺陷中的主要缺陷和次要缺陷。聋童语言发展的迟缓是造成他们整个心理活动缺陷的最主要的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影响着其心理发展的成熟。聋童心理发展和教育的特点无不与此因素密切相关。

3、具体分析是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性应该一分为二,不只看残疾给他们心理活动和教育带来的困难和不利一面,也要看到残疾给儿童心理带来的新的动力和积极的影响。聋童由于听觉障碍,他们更多地使用视知觉。经过多次生活实践地训练,聋童比同龄正常儿童视知觉更快,更完整,直观形象记忆也更好些。

(三)要从发展地观点看残疾,认识功能损害补偿和康复地可能性

有人把聋、盲等缺陷及其后果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这就产生了一种悲观情绪。实际上,世间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中不断发展,儿童的残疾也是一样。

除了生物的本身代偿和现代化的科学仪器可以帮助残疾人,残疾人的觉悟和社会意识可以使他们更自觉的训练和适应,使残疾带来的不好因素向好的方面转化。

(四)教育条件和后天环境在残疾儿童地发展中起重大的作用

这个在我看来使勿庸置疑的,对于任何人的发展,环境和教育条件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百分之五十以上(个人看法)。华生曾经说过:给我一打正常的孩子,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为任何人。(大意是这样的吧)虽然这样的说法未免有点绝对,但是,也是有一定正确的成分在里面的。虽然残疾人不属于正常的孩子之列,然而,他们也是社会人,因此,环境对他们来说,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3. 聋与哑的关系聋与聋哑是两种相互关联,但又有区别的现象。聋指的是听觉系统出了问题,而聋哑《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解释为:“聋哑病系因先天因素或幼儿使其种种原因使双耳发生重度耳聋,以至全聋,完全或基本不能接受外界声音刺激,无法学习语言或巩固和发展已掌握的言语造成既聋又哑的状态。”

鲁迅先生在《准风月谈.由聋而哑》一文中用文学语言进行过描述,他写道“医生告诉我们,由许多哑子,是并非喉舌不能说话的,只因为从小就耳朵聋,听不见大人的言语,无可师法,就以为谁也不过张着口呜呜哑哑,他自然也只好呜呜哑哑了。”所以,聋哑这一对状态,聋是因,是第一性(原发性)的缺陷;哑是果,是第二性(继发性)的缺陷。



4. 听力残疾儿童的认知特点听觉是人的一种重要感觉。听力损伤以后,给听力残疾儿童感知觉活动,以及整个认知心理活动都带来影响,在其感知觉活动方面会有以下的特点:

1、听力残疾儿童主要依靠视觉、肤觉、味觉、嗅觉等途径感知外界事物,而听觉不起或仅起较小的作用。

相对于聋童来说,视觉起着重要的代偿作用。聋童虽然听力损伤,但视、触大小知觉的能力并没有降低。

2、听力损伤给儿童感知觉带来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它限制了感知觉活动的范围和深度。

由于听力的损伤,很多信息,聋童没有办法了解。他们的感知觉活动缺乏语言活动的参与,虽然每天也接触到很多事物,但是反映事物性质的声音信号和表达这些事物的词语往往未能同时感受到。这样,他们的感知觉活动与学习语言的活动就没有同步进行,第一信号系统(客观事物)与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出现脱节,造成他们接触的东西不少,但会说的不多。



5. 听力残疾儿童的记忆活动的特点听力残疾儿童感知觉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头脑中视觉、肤觉、运动觉的表象比较多,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东西记得快、保持得也较好,并容易再现出来。

听力残疾儿童对形象记忆能力较强,然而,对语音,语调,以及文字材料得记忆则要困难得多和容易出错。

听力残疾儿童得记忆活动得另一个特点是,他们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方法——手语记忆。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发现,对语言材料,手语识记方式记得快,靠学习语音来记的口语识记方式记得慢;但在保持和再现方面,手语识记方式不如口语识记方式记得长久和准确。因此,要发挥手语识记和口语识记各自的长处,互为补充,以提高听力残疾儿童记忆的效果。



6. 听力残疾儿童语言活动的特点1、听力残疾儿童语言形成的过程与健全儿童不同

健全儿童在学龄前先学会了说话,即口语,到了上学阶段再学习书面语。他们认识字以后可以马上凭借已有的听觉和口语经验再造出许多句子。他们的书面语表达也完全与口语表达的顺序一致。可见,先口语,后书面语识言语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而听力残疾儿童缺少了听觉的帮助,没能适时形成口语,一般到了学校才开始系统地学习口语和书面语,造成口语和书面语一起学地状况。并且,由于缺乏听觉经验和口语的支持,一方面读不清字词句,另一方面不能灵活、正确地运用已学过地字词去表达课堂上没教过,而自己想表达地事情。听力残疾儿童往往不明白话应该怎么说才是通顺地,句子应该怎么写才是完整的。因此,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上通常是不通顺、不完整的。

2、听力残疾学生除学习口语、书面语外,还要学习和运用特殊的交际工具——手语。

3、听力残疾学生在感受口语的过程中还要使用看话的方式。



7. 听力残疾儿童思维活动的特点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听力损伤影响儿童语言的正常形成和发展,语言形成和发展的缓慢,又影响到儿童思维能力,其中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抽象思维活动要借助语言才能进行。因此,听力残疾学生思维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们的思维活动带有明显的形象性,思维发展水平比较长地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地阶段。可是,这只是人思维发展地初级阶段。

聋生地思维深度和广度上都与健全学生有一定地差距。但是,听力残疾学生地抽象思维能力也是可以提高的。只要从丰富他们地感知经验和提高语言水平入手,就能促进他们的思维水平更快地向抽象思维地高级阶段发展。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