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问题 |
|
|
|
育儿问题 为什么会胎死腹中?胎死腹中会有什么不舒服?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0-04 14:53:37
>>>>>>>>提问
休 闲 宝 贝 网
>>>>>>>>休闲宝贝网回答:
所谓胎死腹中是指胎儿出生前在子宫内就已经死亡的状况。导致胎死腹中的原因相当多,最常见的包括:
1、母体的疾病:
糖尿病;高血压,不论是怀孕之前就有高血压,或是怀孕引起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败血病,或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
2、宝宝本身的问题:
染色体异常和先天性畸形;感染:病毒感染或是细菌感染;胎儿免疫溶血疾病;脐带意外:脐带脱出、脐带扭结、期待栓塞;代谢异常。
3、生产过程的问题:
胎儿窘迫或是胎儿窒息等等。
4、胎盘因素:
胎盘早期剥离;胎盘功能不足;过期妊娠;前置胎盘;双胞胎输血综合征;母儿血型不和。
5、环境的问题:
环境毒物;药物等等。
通常在产检的时候,可利用胎儿心跳监视器以及超声波,检测胎儿的心
跳,在胎儿出生之前发现胎死腹中状况。怀孕中期以后的胎死腹中,通常孕妇自己也会感觉到某种异状。最明显的感觉是胎动消失,完全感觉不到胎动。另外的征兆包括子宫不再随着怀孕周数变大,体重没有增加或减轻,但是这两个征兆比较不明显,需要一段时间才会观察出来。由于现在的产妇,大多有规定的产检时间,所以大部分的胎死腹中,都是在产检的过程被发现,另外有部分则是因为宝宝没有胎动,到医院检查时发现的。
胎死腹中的发生率大约是千分之六左右,80%以上是发生在足月之前,一半以上发生在28周以前。由于医学的发达,在生产过程中胎儿死亡的情况现在比较少发生。
“胎死腹中”后的处理
通常确定胎死腹中以后,医师就会进行适当的处理,通常会进行引产。大部分的胎死腹中,都可以经由阴道自然生产,并不需要开刀。如果死胎留在子宫内太久没有处理,会对母体产生不利的影响。通常胎死腹中的时间超过四个星期以上,孕妇就会出现血液凝固功能受损的并发症。
胎死腹中的引产过程和自然产生差不多,但是因为胎儿较小,所以出血的情形会比足月生产小,恢复也会较快。所以如果没有其他的问题,避孕3-6个月,就可以考虑再度怀孕。但是如果有异常的情形,例如高血压或是糖尿病,可能需要经过一番调养以后,再考虑怀孕。
有些胎死腹中的发生,属于偶发事件。但是也有部分则是有明确的病因,举例来说,有些孕妇患有明显型的糖尿病,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治疗就再度怀孕,则再发生胎死腹中的概率仍然相当高,例如胎盘早期剥离或是妊娠糖尿病,虽然无法预防其发生,但是经过小心的产检以及及早处理,可以降低危险性。有一些胎死腹中的发生,则属于意外的事件,如脐带意外,这一类的问题既无法预防,也和下一胎会
7b6
不会再度发生意外没有关系。
如何预防“胎死腹中”
对于打算怀孕的妇女,虽然没有办法完全避免胎死腹中的情形发生,但是可以借由你本身的努力,将胎死腹中的概率降到最低:
1、在打算怀孕的时候就开始补充叶酸:
根据大规模的医学研究,从怀孕前三个月到怀孕三个月,每天补充0.4毫克的叶酸,可以使胎儿神经管缺陷(包括无脑症、脑膨出和脊柱裂)的机会降低40%-80%,这是少数可以预防的先天性畸形,包括胎死腹中的一个办法。
2、治疗母体的疾病:
许多母体的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或甲状腺异常,都会增加胎死腹中的机会,所以在怀孕之前应该进行相关的检查,如果发现这一类问题,应该先治疗以后再怀孕。
3、避免环境中的毒物:
环境中的读物都会增加胎儿死亡的机会,过去有一篇报告指出,美国每年由于孕妇抽烟,导致超过4000个胎儿死亡。孕妇也切忌没有经过医生处方擅自服用药物。至于毒品如海洛因,也会导致胎儿死亡。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或是毒物,例如多氯联苯和戴奥辛也可能引起胎儿死亡。这些状况都应该尽量避免。
4、调整作息:
许多研究发现,过重的工作负担,会增加早产、流产、死产以及他而生长迟缓的机会,所以孕妇应该调整作息,要有充分的休息。
5、按时产检:
孕妇应该按规定的时间产检,可以及早发现问题,例如妊娠糖尿病或是妊娠高血压,并且及时处理,不但可以减少胎死腹中的机会,也能确保母体的安全。
6、重视产前教育:
产前教育可以提供资讯,让孕妇了解怀孕的生理变化以及应该注意事项。无知会导致风险,例如许多孕妇本身不了解抽烟或是乱服成药对宝宝所造成的伤害,也不知道怀孕危险的征兆。参加医院的各种产前教育,可以获得各种资讯,降低风险。
7、注意流行疾病:
有一些传染疾病,不但会造成胎死腹中,而且即使胎儿存活,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例如德国麻疹。所以如果怀孕前发现没有德国麻疹抗体,应该先注射疫苗再怀孕。如果是怀孕期间,才发现没有抗体,则在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以避免被传染。
8、注意性生活:
有些性传染病,会造成胎儿死亡或重大畸形,如梅毒。避免多个性伴侣,或是使用保险套,可以避免性病的传染。若是发现有感染的现象,应该及早治疗。
1f3a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