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疾病
   育儿问题
   家庭教育
   起名问题
   宝宝疾病

   相关栏目
 宝宝10个月了可是后脑勺有...
 把个月的宝宝,能吃‘盼盼...
 我有BB勒,我应该怎么办?
 只有早产儿会得早产儿视网...
 发烧的怎么办
 美赞臣的奶粉能喝吗?
 12岁有了BB怎么办?
 小孩出牙不正常怎么办
 宝宝才两月,脸上为什么长...
 孩子肚子痛是怎么回事?
 发烧一月不退应该如何养身...
 感冒了,全身都酸痛.想知...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FAQ >> 宝宝疾病 >> 

宝宝疾病 小儿横纹肌肉瘤的治疗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6-12-26 01:49:53

  >>>>>>>>提问

足底横纹肌肉瘤






>>>>>>>>休闲宝贝网回答:


休闲 宝 贝 网
横纹肌肉瘤一般见于横纹肌内,主要发生在颈部及泌尿生殖器官,多形性也仅见于老人的四肢,而发生于乳腺者十分罕见。其是由乳腺内软组织中的幼稚间叶细胞向横纹肌分化而形成的恶性肿瘤,具有生长迅速,体积大,有时可占据整个乳房,多不侵及皮肤之特点。且易在一年内出现血行转移,也可发生淋巴转移。治疗宜采用单纯乳房切除术,术后辅助放化疗。横纹肌肉瘤早期切除预后尚佳,如治疗不当,局部复发率达50%。病理:切面灰白,鱼肉样,有出血,质较软脆。镜检:肿瘤细胞大多呈梭形,胞浆丰富,红染明显,核梭形、染色质粗,核膜厚,核仁明显,2个核排列不规则,有较多的核分裂,部分细胞特大,胞浆特别丰富红染,呈椭圆形球拍状、带状,瘤细胞形态及大小相差 显,少量分化较好的细胞浆有横纹。肿瘤内血管较丰富,无明显间质,部分肿瘤出血坏死。(HE×400)。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生长缓慢,起源于皮肤的纤维肉瘤。诊断要点:常见于中年男性,好发于躯干部。损害为隆起性暗红色肿块,质 ,可呈分叶状,与皮肤粘连。生长缓慢,一般无症状,切除不彻底易复发,但很少转移。肿瘤由一致的梭形细胞和纤细扭曲的胶原构成,细胞异形性较轻,核分裂少或中等量,常围绕小血管或胶原排列成典型的席纹状或车辐状结构,瘤内常见残存的皮肤附件,而黄色瘤细胞、巨细胞和炎细胞少见。经典的DFSP组织形态表现为梭形瘤细胞车辐状或席纹状结构,瘤组织常浸润皮下脂肪组织内形成蜂窝状结构。(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01:瘤细胞梭形,大小形态较一致,胞浆少,有轻度异型,排列呈花瓣状。HE×400。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在B超引导下穿刺取肺部转移病灶组织,进行肿瘤分子靶标包括血小板衍生因子和CD117表达水平检测,结果证实,肿瘤组织血小板衍生因子和CD117均为阳性表达。他们选用对血小板衍生因子及CD117的过度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的靶向治疗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其进行治疗。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在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上,利用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结构分子作为靶点,使用某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结合的单克隆抗体或小分子酶抑制剂,阻断活化的癌基因及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和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这种以病变细胞为靶点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分子选择性,能高效并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近年来,304医院采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联合药敏指导下的个体化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治疗肺癌、淋巴瘤、结肠癌、乳腺癌等实体瘤30余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 病因学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RMS)是源于向横纹肌分化的原始间叶细胞,并由不同分化程度的横纹肌细胞组成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事实上,在间充质或上皮样恶性肿瘤中(肾、乳房、肺、子宫、卵巢)存在部分成横纹肌 胞分化,正如极少数横纹肌肉瘤有软骨样或骨样成分一样。由于横纹肌肉瘤源自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或源自专有的胚胎肌肉组织区,这可解释为什么在儿童时期发病率较高,以及甚至在正常无横纹肌的解剖区域出现肿瘤。
  横纹肌肉瘤根据其组织形态有三种变异型:胚胎性、腺泡性和多形性。WHO1969年将横纹肌肉瘤分为四型:胚胎性为主(包括葡萄状肉瘤)、腺泡性为主、多形性为主和混合型横纹肌肉瘤。本病是1839年Stafford最早描述的,Weber1854年首次应用横纹肉瘤这一名称,Pfamneustia1892年把肉眼呈葡萄状的横纹肌肉瘤称为葡萄状肉瘤。Stout1946年详细描述了多形性横纹肌肉瘤。Kiopelle和Theriault1956年,因横纹肌肉瘤中有瘤细胞排列成腺胞状或管状,而提出腺胞状横纹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是20岁以下病人软组织中最常见的肉瘤。Mark1995年的统计显示横纹肌肉瘤占软组织肉瘤中的4.1%。Brennan的统计示横纹肌肉瘤占软组织肉瘤的7%,居软组织肉瘤第六位。曾有文献报道横纹肌肉瘤占全部软组织肉瘤的比例高达20%。
  横纹肌肉瘤是小儿软组织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占小儿恶性实体瘤的10%。Bianchi等统计,儿童发病占全部横纹肌肉瘤的50%。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胚胎样横纹肌肉瘤存在染色体11p15.5的异常。基因图分析示该部位存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IGF-2),进一步研究显示胚胎样及腺泡样RMS中都有IGF-2mRNA的高表达,且存在于肿瘤细胞内,11p15.5区域有基因丢失,H19是11p15.5部位的一个抗癌基因。胚胎样RMS与胚胎骨骼肌相似。与胚胎样不同,腺泡样是高度恶性的小圆细胞肿瘤,常发生转移,可与Ewing`s肉瘤,原发性神经外胚瘤及淋巴瘤相混淆。80%以上腺泡样横纹肌肉瘤存在2号与13号染色体的相互易位。2号染色体上的PAX3基因与13号染色体上的FKHR基因发生重排,PAX3基因被认为是早期神经肌肉分化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而FKHR基因的产物是一个转化因子。PAX3基因与FKHR基因的融合基因被认为是导致腺泡样横纹肌肉瘤的原因。

二 病理
 发生于四肢和躯干者,位于深部肌肉或肌肉附近,常局限在相关肌肉中。多数肿瘤边界清楚,圆形或分叶状,瘤体大小不一,一般直径在5-20cm。大部分肿瘤有假包膜,可浸润和破坏周围组织。肿瘤质软,切面灰白或灰红,鱼肉样,常有出血坏死和囊性改变。当肿瘤向粘膜腔生长时呈现葡萄簇样,有光泽,水肿息肉状。
  手术中横纹肌肉瘤的形态无明显特征,很像高度软组织肉瘤,外围有新生血管反应区,主要为间质成分,它表现浸润性边缘,很难钝性剥离,假囊很薄、透明,浅色、柔软和脆弱。切开包囊后,可见暗红色组织,常有坏死和出血区。剖面灰红,组织脆弱易碎。在反应区内,常见“卫星”病灶,在肌肉内可有跳跃灶,这比其它软组织肿瘤更为多见。
  镜下其稠密的细胞区与稀疏的细胞区和粘液样改变区,三者可交替出现。另一恒定不变的特征为细胞分布无规律,同时其中的网状及胶原纤维非常稀疏。未分化的细胞形体小,具有圆或椭圆的核,染色深。随着分化的进展,出现典型的巨大单核细胞,胞核增大,具有空泡及大的核仁,胞浆嗜曙红性强,且呈颗粒状,胞核周围有极丝,还可看到横纹。分化差的细胞呈球形,胞核周围有一薄的胞浆环。进一步分化胞浆愈加充实,核呈偏心性,很多有丝分裂相,形状像“蝌蚪”或“球拍”,再分化后变为带状物,有时细胞可伸长呈角状。在这些细胞中可见到横纹,有些细胞可出现放射状丝状物,形成蜘蛛网样细胞。肿瘤的其余部分为侵袭状态的梭形细胞混杂,有明显的血管形成和较多的有丝分裂相,有时可有肿瘤细胞团和侵袭较大的内皮细胞间隙。
  腺泡样横纹肌肉瘤由未分化的小圆形—卵圆形细胞所组成,并聚集成为实质性 26c 小岛或小泡,小岛和小泡被粗糙的稠密胶原带分离,含有扩大的毛细血管。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是一种具有球形细胞、梭形细胞、巨细胞和球拍状及蝌蚪样细胞的多形性肿瘤,胞浆中很少看见横纹。
Masson三色染色能很好地显示微纤维和横纹。嗜银染色可显示稀疏的网状组织纤维和细胞间的胶原。免疫组化染色:Des、SMA(+),Vim、Myo(+)。目前多数学者认为,Masson三色染色中查见纵形肌丝围绕胞质呈同心圆状分布,对诊断横纹肌肉瘤有重要价值。
病理分期可采用 334 国横纹肌肉瘤研究组(IRS)分期法:
Ⅰ期:肿瘤局限,完全切除,区域淋巴结未累及。
Ⅱ期:肿瘤局限,肉眼观完全切除,有或无镜下残留。
Ⅲ期:未完全切除或仅行活检,原发灶或区域淋巴结有镜下残留。
Ⅳ期:诊断时已有远处转移。

三 临床表现
  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约占横纹肌肉瘤的2/3,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年龄分布呈现两个高峰,即出生后及少年后期,平均年龄5岁。好发部位为头部、颈部、泌尿生殖道(以葡萄簇样变异形为主)及腹膜后。病程短,多在半年内就诊。主要症状为痛性或无痛性肿块,肿瘤压迫神经时可出现疼痛。皮肤表面红肿,皮温高。肿瘤大小不等,质硬,就 1ccc 时多数肿块固定。肿瘤生长较快时,可有皮肤破溃、出血。头颈部肿块可有眼球突出、血性分泌物、鼻出血、吞咽和呼吸障碍。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表现为阴道血性分泌物、血尿和尿潴留,肛指检查可触及盆腔肿块。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多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及所属区域淋巴结,晚期多伴有血形转移。
 腺泡型横纹肌肉瘤多见于青少年,男多于女。好发部位为四肢、头颈、躯干、会阴等处,也可发生于眼眶。主要症状是痛性或无痛性肿块,肿瘤压迫周围神经和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时可引起疼痛、压迫症状和感觉障碍。早期即可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血行播散常在肺。
  多形性横纹肌肉瘤主要发生于成人,多见于40-70岁。好发部位为四肢及躯干,多位于肌肉肥厚处,如股四头肌、大腿的内收肌群和肱二头肌等。肿瘤常浸润至包膜外,在肌肉间隔较远的部位形成多个结节。病程长短不一,有达20年以上者。主要症状为痛性或无痛性肿块,肿块位于肌肉内边界不清楚,触诊时嘱患者放松肌肉便于触清肿瘤边界。肿瘤侵及皮肤表面时,可有皮温高、破溃及出血。此型特点为肿瘤较大,多在5-10cm,也有达40cm者。肿块质较硬,呈囊性。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可出现淋巴结转移。
  影像学检查:一般无典型的放射学特征,通常无钙化现象。肿瘤可侵蚀并破坏邻近骨质,尤以颅骨、前臂、手部和足部多见。应用加造影剂的CT和MRI检查,可较好地显示肿瘤的部位、体积、边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静脉肾盂造影可发现膀胱内不规则充盈缺损、肾盂积水等。其它的检查方法包括骨扫描(疑有骨转移)和淋巴管造影(疑有淋巴结转移)。

四 治疗
  建议施行如下的综合治疗:
1化疗:化疗在横纹肌肉瘤中极其重要,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儿童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疗效最为显著。化疗应包括术前的适当化疗和术后2年内的周期综合化疗。常用方案为VAC方案,成人剂量为:
CTX 600mg 静注 每周一次
VCR 2mg 静注 每周一次
ACT-D 400mg 静注 每周一次
每三个月为一疗程,儿童根据不同分期进行化疗,仍以VAC方案为主。CTX 300mg/m2,VCR1.5mg/m2,ACT-D 0.4mg/m2。
2 手术切除:尽可能广泛切除,最好同时切除区域淋巴结。手术范围应括肿瘤所在区域的全部肌肉,即行肿瘤起止点切除。如肿瘤累及其它肌肉间室,也要切除邻近肌肉至正常组织边缘3-5cm。较大的肿瘤及位于深部组织如鼻腔、咽喉、盆腔等处的肿瘤,最好先行放疗或化疗后再考虑手术。无法进行广泛切除时,应在原发肿瘤部位及区域淋巴结处配合进行放疗(4000-6000r)。眼眶肿瘤综合应用化疗和放疗,疗效不低于单纯手术。如需截肢,应在肿瘤区肌肉起点以上,否则极易复发和转移。
3 放射治疗:放疗对于横纹肌肉瘤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治疗。放疗应根据年龄、部位选用,有效剂量不小于4000r。放射野应包括瘤床及周围2-5cm正常组织。

五 预后
  横纹肌肉瘤是软组织肉瘤中恶性程度较高的,按多形性、胚胎性和腺泡性的顺序恶性程度依次增高。横纹肌肉瘤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血道转移,文献报道区域淋巴转移率为15%-25%。血道转移率可超过50%。血道转移主要为肺转移,其次为骨、肝、胸膜和皮肤。葡萄状肉瘤多局部广泛浸润,转移较少。横纹肌肉瘤的发生部位也影响预后,发生于头颈部和泌尿生殖区者预后较好,发生于四肢及躯干者较差。
  30年前,手术和/或进行单纯放疗者,5年生存率约为10%。目前,联合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如在开始治疗前无转移者,其5年生存率接近80%。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