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 案:
牛牛今年3岁3个月,刚进幼儿园。不久,牛牛爸妈发现牛牛说话开始结结巴巴。原来,有一次,老师提问牛牛,牛牛答得不好,老师批评了他。从那以后,牛牛说话就有了障碍。刚开始只是有些字发音困难,现在更是不敢说话了。牛牛爸妈看到这种情况十分着急,但不敢催他,总是让他慢慢说,不要急。有时候,牛牛为了说一句话,要费很大的劲儿,可一旦开了头,就一口气说很长很长的话,不敢停下来,弄得面部表情都变了形。牛牛爸妈认定牛牛口吃了。为了避免他在幼儿园受到小朋友的耻笑,牛牛爸妈特地请了个保姆,让他呆在家里。休 闲 宝 贝 网
解 析:
牛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吃患者,他只是在语言发展阶段出现了口吃现象。这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正常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1岁半以前属于被动性语言阶段,他们更多的是听别人说话。1岁半以后才进入主动性语言阶段,此后的几年里,都是孩子学说话的阶段。牛牛正处于学说话的年龄,如同成人学习某项技能一样,在没有形成稳定的技能之前,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顺利,出现一些发音障碍是正常而自然的,不是病态的口吃,只能叫做口吃现象。这样的口吃现象大多发生在幼儿2~5岁的时候。一般说,女孩比男孩的语言发展要好,因此口吃现象常常发生在男孩身上。
就像牛牛,他刚入园,生活的转折是一个重要诱因。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常常会出现一些适应上的困难,带来情绪上的紧张和压力,再有诸如师生、伙伴之间关系上的一些障碍,就会诱发口吃现象。不过,牛牛的口吃现象不是病态,是学习说话的年龄出现的一种自然语言现象。
家长不要轻率地把孩子定性为患了口吃。只要保持轻松自然的亲子氛围,忽略孩子的口吃现象,包括不要总是强调让孩子“慢慢说”等,孩子的口吃现象很快就会得以改善。因为成人对孩子的评价会给孩子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孩子常常就如成人评价的那样发展,口吃现象就会更为严重,使暂时性语言现象变成为真正的口吃。
导致孩子口吃现象的3种诱因:
模仿 模仿是孩子获得行为的一种重要机制。孩子的周围有口吃的人,孩子成为口吃者的概率就大。
指导失当 家长对学话阶段的孩子的学话操之过急,对孩子学说话做过多的矫正、恐吓或逼迫孩子说话,增加孩子内心压力,容易导致口吃。
情绪紧张 生疏的环境,火灾、地震、亲人亡故等突发事件,会引起口吃。此外,有些习惯用左手的孩子被父母强迫改用右手时,往往也会产生口吃。(文/马志国 责任编辑:蔡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