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再谈儿童的手淫
 穿什么 得跟孩子商量
 图文:柜子上的大狼
 日常生活中的1分钟教育
 美国理想城帮助孩子长大
 妈妈的骄傲(图)
 热热热,渴渴渴(图)
 幼儿“劳累”备战迎接小学...
 我请女儿跳支舞
 卖假货的狐狸先生(图)
 小宝宝新入园,父母有功课...
 处理BB手足之间的嫉妒心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教育指南 >> 

教育指南 和孩子说话的五大注意事项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8-09-26 22:27:32

   
  
  注意事项一:语气肯定、直接了当。切忌语气委婉、目的不明。

  棠棠5岁,很爱画画。妈妈还在幼儿园里给棠棠报了钢琴班,所以每周一、三、五都有钢琴辅导老师来带他去上30分钟的钢琴课。一次,江老师来领棠棠的时候,赶上棠棠在专心致志地画画。江老师对他说:“棠棠,你能把你的画收起来吗?老师在等你上钢琴课呢!”棠棠头也不抬地说:“不,我还没画完画。”

  另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听了棠棠的回答后,说道:“棠棠,把画收起来,钢琴课的时间到了。”棠棠听后,乖乖地把没画完的画收好,然后高高兴兴地跟江老师去上课了。

  显然,使用不同的语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疑问句会给儿童选择的机会和空间,儿童通常会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比如,对于“能不能把画收起来”的问题,棠棠选择回答“不”。与疑问句相比,陈述句则不给儿童选择的余地,并能让儿童明白他们需要履行的责任,如“把画收起来”。所以,家长和老师在说话之前,应该明确自己是要询问还是要求。如果是要求儿童做某件事,最好使用陈述句,如果是询问儿童是否愿意做某件事,才用疑问句。运用成人间的婉转迂回的方式与儿童交流是不妥的。

  注意事项二:用词具体、形象、通俗,清楚地表达期望与要求。切忌用词抽象、笼统、华而不实。

  有一次,我听到某个老师这样对一群3岁左右的小朋友说:“每一个小朋友都应该爱护图书。”但是没过多久,就发生了书被撕破的事件。当老师责问犯错误的小朋友“为什么不爱护图书”时,小朋友问:“老师,爱护是什么意思?”

  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和老师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明明才给孩子说得清清楚楚,孩子却“明知故犯”。在我们气恼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责任可能就在我们自己?笼统,抽象的用词,如“爱护”,会给年幼儿童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所以,换一种形象、具体的说法是必要的。

  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做到不折书,不撕书,不在书上乱写乱画。”

  注意事项三:循序渐进、耐心仔细。切忌“一厢情愿”,高估孩子的记忆容量和接收信息的能力。

  在一次半小时的实验课上,一个年轻的实习老师计划教3~5岁的孩子学会播种。她这样说道:“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播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去水池边拿一个小纸杯,到门口的蓝桶里盛上大半杯黑土,然后到我这里来领一粒种子。把种子埋进土里,再到水池那儿接一点儿水,最后把纸杯放在水池边的台子上。”听完实习老师的指导后,有的孩子站起身,但不知道要做什么;有的孩子仍然坐在地毯上,看着老师;有的孩子去拿纸杯;有的孩子去捧了些黑土……

  孩子们的这些不同反应并不是实习老师的本意和初衷,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研究表明,对不到5岁的儿童来说,一次接收并记住一个以上的指导信息是有困难的。换句话说,一次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导信息,只会主观超越儿童有限的记忆范围,影响儿童的理解能力。所以,要使儿童能够执行并完成某样指定的任务,必须要让他们明白我们要他们做什么。而要让儿童明白,就必须分层次、按步骤地耐心指导和引导儿童。

  可以对儿童说:“现在每一个小朋友都去水池边拿一个小纸杯。”等到所有小朋友都拿到纸杯之后,接着说:“现在,到门口的蓝桶里盛大半杯黑土。”等他们都盛好黑土后,再接着说:“现在,每人到老师这里来领一粒种子”……

  注意事项四:直奔主题、简单明了。切忌话中有话。

  3岁的可可经常打人。一次,他又在打另一个小朋友。钱老师看见后,就急忙过去制止,并严厉地对可可说:“今天老师已经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要打人?”可可嘟囔着:“不知道(多少次)。”钱老师加重了语气:“5次了!”说完,却发现可可对钱老师的话并没有所期待的反应,比如说,感到羞愧或内疚。这样的结果让钱老师很失望。

  “我告诉你多少次了”是很多人训斥孩子的口头禅。但是,我们是否认真想过,年幼的孩子能从这句口头禅中听出什么呢?我们成年人自然懂得“我告诉你多少次了”这种强调语气的问句,间接地表达了说话者的失望和生气,并不寻求答案。但是年龄小的儿童却往往不懂得事情的发生频率与严重性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理解这话中之话。并且,这样的问句通常把儿童的主意力转移到了对“多少次”的询问上,从而弱化了说话人所想表达的“不要打人”的本意。因此,当教育对象是幼儿时,我们应该直接了当地说:“不要……”

  注意事项五:坚持原则,语言积极。切忌“威逼利诱”。

  这天,幼儿园组织春游,爸爸妈妈可以同去,但孩子们都自己背着午餐。午餐时,4岁的李琪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妈妈赶紧过来看她,问怎么了,李琪说:“我不喜欢苹果,可是你在我的午餐包里放了苹果。”说着,她就要把苹果扔掉,她妈妈制止了她,她还是哭着说:“我不要苹果放在我的午餐包里,我不要。”妈妈就威胁她说:“如果你还哭,我们就留你一个人在这儿了。”话音未了,李琪哭叫得更大声了,其他小朋友都看着她,她妈妈只好换了一个口气,说:“不要哭了,妈妈帮你把苹果扔掉,行了吧?”这一招看来管用了,不一会儿,李琪停止了哭泣。

  其实,李琪妈妈的这种处理方法,是非常不妥的。

  来自家长或老师的威胁,比如说,“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或者“把你送给捡垃圾的”等话,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制止儿童正在进行的不当行为,相反,会使儿童因为感到恐惧和害怕,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而加倍地宣泄情感,放肆行为,比如哭闹等。经常性的威胁甚至会危害儿童的心理健康。

  另外,一味妥协又会助长儿童讨价还价的习惯。李琪妈妈的处理方法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放纵了李琪任性、无理的行为,并且给其他儿童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所以说,家长和老师只有注意自己的言行,有必要地坚持原则,适时合理地约束和制止儿童的不妥行为,耐心地给儿童讲道理,才能规范儿童的行为举止,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李琪的妈妈如果这样做也许更好一些:把李琪带到另一个地方单独谈话,然后告诉李琪,她的哭闹影响了老师的工作和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对他们是不公平、不礼貌的,所以不应该再哭闹了。如果李琪继续哭,可以陪着她,但是不理会她的哭闹,让她自己慢慢感觉到哭闹是没有用的,等她停止哭闹后,再给她讲道理:“你可以不吃苹果,但是你不能把苹果扔掉,因为浪费食物是不对的……”

  和孩子说话,重要的是根据孩子的特点,说孩子能听懂的话,并坚持我们要表达的信念。只有这样,我们要传递的信息,才能最顺畅地到达孩子那里。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