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 闲 居 编 辑休 闲 宝 贝 网
泌尿道感染是小儿期的常见病
家里经常会有在3岁以上的孩子,老要尿尿,而且尿得不干净,尿时还会有尿道口痛。较小的婴儿不会诉说尿痛,常有排尿时哭闹、尿量少的现象。有这种现象的孩子多是因为泌尿道感染,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这与小儿的自身特点有关。小儿尿道相对比大人要短,使炎症、感染容易扩散。特别是女孩由于年龄小穿开裆裤,坐在不干净的地方使外阴部受到感染。小男孩由于包茎或包皮过长,分泌物得不到清洗形成包垢,使尿道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严重的会向上蔓延,发生泌尿道感染。
对于泌尿道感染要积极控制,彻底治疗,防止复发。反复的发作和感染可能导致肾脏的感染甚至引起肾功能的不全。由于小儿包茎引起反复感染的要考虑做包皮手术,还要注意休息,鼓励小儿多饮水,多排尿,减少细菌在尿道、膀胱内停留。平时要注意小儿卫生,大便后要洗臀部,洗尿布要用开水烫,还要注意尿道口的清洁,勤洗外阴。女孩尽量不要穿开裆裤。
有蛲虫的孩子要彻底治疗
不少在幼儿园或托儿所的孩子会觉得肛门痒,还会不自觉的用手去抓挠以解痒,这可能是孩子在外面传染上蛲虫了。
蛲虫是小儿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蛲虫体形细小,呈白色,俗称“线虫”。当蛲虫的虫卵被小儿吞入后在人体内孵化,并在肠道内发育成为成虫。当夜间小儿睡眠时,蛲虫爬到肛门附近排卵。由于蛲虫爬出,刺激肛门周围的皮肤而奇痒难忍,小儿用手指抓挠,于是手上沾染了虫卵;通过吸吮手指和用手抓食物吃,又把虫卵带入体内继续繁殖。蛲虫在体外产卵时也污染衣被、玩具等,因此很容易在幼儿园、托儿所中传播。
感染上蛲虫后,孩子会表现为以肛门、会阴部瘙痒为主征。常伴有睡眠不宁或醒后惊扰,晚上表现更严重。因痒而抓破肛门周围皮肤还会引起湿疹。长期反复有病的患儿,也可见食欲减退和面黄肌瘦的表现。
诊察蛲虫病时,发现孩子肛门痒后,还应注意夜间病儿肛门是否有蛲虫爬出。或于衣裤中找到成虫,或大便见有蛲虫。或经大便检查,找到蛲虫卵,已确定有蛲虫病的,可以用药物进行驱虫。
王医生建议,首先要养成孩子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勤修指甲,纠正吮手指的坏习惯,不饮生水,不吃腐烂不洁的瓜果。提倡熟食,不吃未熟的蔬菜、肉、鱼肉。
蛲虫多重复感染,故孩子应该穿满裆裤,要勤换衣裤;衣裤、被单要用开水烫洗,煮沸,经日光照晒,以杀灭虫卵;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保持用具,食具,玩具的清洁。蛲虫病儿应及时隔离。
在护理方面,平时家长对小儿的喂养,要讲究清洁卫生,饮食采取定时定量,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逐步地增加饮食的质和量,切勿暴饮暴食,饥饱失时,以免损伤脾胃,形成积滞,化生虫积。
养成孩子定时排便的习惯
小儿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的一种病征。小儿大便干燥十分常见,尤其是吃牛奶的小儿更是如此,大便如羊粪球状。有的小儿三五天不解大便,需用开塞露才能解下,十分痛苦。家长也很紧张,怕影响孩子的营养和生长发育。
对于孩子习惯性的便秘,是由于比较长期的不良大便习惯,胃肠道功能弱,肠道的蠕动功能弱,不能也无力将大便排出。所以只用泻药或被动排便的手段,只能暂时排便,而不能解决大便秘结的根本问题。
要防止孩子便秘要做到,从满月后可以给喝菜水,如用胡萝卜、芹菜、藕、番茄等煎水服;到半岁后,给吃些蔬菜,尤其是长纤维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白菜等,以促进肠道的蠕动。有些孩子只喜欢吃鱼肉蛋等高蛋白食物,不吃蔬菜,而形成大便干结。因此要给小儿多吃五谷杂粮,尤其是玉米面,小米面,杂面,白薯等,保持小儿饮食的多样化。可以多喝蜂蜜水,对于小儿大便的通畅也是十分有益的。也有人认为,每日清晨喝一杯白开水,对润肠通便有益。
要让孩子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大便的排泄由排便反射控制。一般在饭前饭后,最容易产生排便反射,因此,让孩子在早饭后坐盆。时间长了,孩子会到了时间就要大便。对于大孩子,家长要随时提醒孩子要大便。此外,要多运动,加强体育锻炼,也有好处。
王医生认为,治疗和预防小儿便秘的根本方法是改善饮食的内容,训练排便习惯。药物只是在必要时才使用,重要的是在预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