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亲子游戏--骑大马(附图)...
 美国人教育孩子的12条法则...
 形体训练 训练优质宝宝
 交谈的注意事项(一)
 小动物对儿童的裨益(图)
 晨晨的泪水
 教孩子学会一步一级上下楼...
 跟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徐月...
 如何对待孩子恐惧心理(图)...
 1~1.5岁孩子的头围.胸...
 活泼的儿子咋成了闷罐&nbs...
 童话故事:换香蕉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教育指南 >> 

教育指南 消除宝贝对老师的偏见(图)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8-05-20 15:52:20

 

  对老师有偏见,影响良性师幼关系的形成。宝贝的偏见一方面来自“成见”,即“成人之见”;另一方面来自“主见”,即“主观的个人之见”。帮助宝贝消除对老师的偏见,有利于提高他的生活感受质量,维护宝贝的身心健康发展。休 闲 宝 贝 网

  驱除偏见中的成人阴影

  放学了,爷爷来接佳佳回家,老师主动告诉爷爷,宝贝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悠悠不小心在佳佳的耳朵后面划了浅浅的一小道,爷爷看了看说“没关系”,就走了。一会儿,只见奶奶牵着佳佳从家里返回来了,要求悠悠向佳佳赔礼道歉,老师解释说:“悠悠已经回家了,孩子们这么小,彼此有点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奶奶说:“明天孩子们上学来了,你得让悠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佳佳道歉。”

  佳佳很少在家里喝水,一天,老师向家长反映:“佳佳喝水有进步,是个好孩子!”奶奶就问:“你怎么喜欢喝水了?”佳佳回答:“老师‘治’我了。”奶奶接着问:“老师怎么‘治’你了?”佳佳说:“老师不让我玩玩具。”老师听了以后,心里非常委屈:天气干燥,每个宝贝都应该有一定的饮水量,佳佳怎么会把老师对她的关心爱护理解为“治”呢?至于不让她玩玩具更不知道从何说起,要么是该吃饭了,要求宝贝们收玩具,可她还想玩;要么是她想玩别的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发现老师没有帮她。但是,无论如何,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对老师有那么深的偏见,以至于感觉老师会“治”她!

  成人之见左右着宝贝的偏见

  古人言“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家长说什么,他们最相信,他们认识现象、分析问题的方法与结论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尤其是对老师还没有完全建立权威感和信任感的婴幼儿,对家长的话更是深信不疑。他们的很多“说法”都是成人的翻版,所以有些话,家长不宜当着宝贝的面直接说。因为宝贝不可能理解家长分析问题的情景和方法,而是直接牢记了最后的观点,并简单、刻板地套用在一切情形中。佳佳把老道的“治”字用在老师身上,是对成人之见耳熟能详的结果。

  宝贝印记了来自成人的偏见,有时是家长说话不讲场合,无意中传播给了宝贝;有时是家长有意让孩子获得自己的观点,形成一致对外的格局。不管怎样,这些做法都会妨碍宝贝正确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如果让宝贝对老师产生了偏见,危害更大,扭转偏见更难。

  对老师产生偏见的宝贝容易导致以下的问题:

  ★产生阻抗情绪,不愿意配合老师组织的保教活动。

  ★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在幼儿园缺乏自信和勇气。

  ★潜藏家园矛盾。家长听了孩子用偏见“翻译”过的故事,对老师的误会在所难免。

  ★妨碍教师对宝贝的真正理解。偏见是隐藏着的心理活动,并支配着外在的行为,因而外人不易解读。老师解读不了有偏见的宝贝,很多情况下就不能真正帮助宝贝。

  要让宝贝远离成人偏见的污染,父母应做到:

  ▲对老师有意见,可以找个时间和地点,单独与老师交谈,避免孩子在场。

  ▲听说和发现宝贝在幼儿园可能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先不要急于在孩子面前发泄情绪,表达观点,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妥善解决问题上。

  ▲如果有一个家庭成员在孩子面前对老师有微词,要主动请他打住,以后再谈。

  ▲不要急于让孩子看到或听到成人世界的“交易”,维护孩童世界的纯洁和宁静,先让他们聆听美好的声音。至于让孩子了解和适应现实社会,还不是这个年龄段宝贝的教育内容。

  冲淡偏见中的个人成分

  每到新学期,宝贝刚入幼儿园就会产生分离焦虑,老师和家长都想尽各种办法帮助他们适应幼儿园。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帮助宝贝,一个老师调查孩子们:“谁喜欢老师?谁不喜欢老师?为什么呀?”一个勇敢的宝贝先说:“老师,我不喜欢你,你说话不算数!你说发给我们小贴画,但你总是忘——”接着,其他宝贝都争相发言了,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不满:“老师,你总是叫错我的名字!”“老师,你总是离我们太远。”孩子们都是说出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例,证明自己不喜欢老师的缘由,这位老师非常坦然地接受了孩子们面对面的批评,进一步接纳和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渐渐缩短师幼之间的距离,宝贝们适应幼儿园的速度大大加快。

  直觉行动思维决定了宝贝的偏见

  成人有了熟练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而3岁前的宝贝处于“现象就是本质”的直觉行动思维发展阶段,他们常常从一件特殊的事情就推出一个定论,因此,宝贝的个人之见五花八门,充满了可爱的谬误与偏见。例如,有人问一个小男孩儿:“你长大了娶媳妇吗?”“不娶。”“为什么?”“背不动。”“背不动?”“猪八戒背媳妇!”原来,可爱的宝贝看了猪八戒背媳妇,就认为娶媳妇还得背,既然这么累,索性就不娶了。这就是宝贝个人之见的形成方法:一件事决定一个概念,虽然其事实基础是真实的,但是它的概括意义是有偏差的。

  虽然宝贝有那么多的个人偏见,但是家长一般都不会误解,也不会当真,视之为有趣的儿戏。但是当宝贝因某一件事情对老师产生了偏见,家长就不可能是儿戏的态度了,而且因为宝贝心无城府,就更加相信宝贝不会无中生有地瞎说了。但实际上宝贝得出的结论常常是片面的和表面的,家长要注意宝贝的这一思维特点,正确分析宝贝的说法。例如本例中几个幼儿反映的事实是确凿的,但是由此得出老师不喜欢自己的结论却是错误的。幸亏这位老师及时了解了孩子们的想法,在实际生活中加以更正,宝贝们的信任和自信随之增强。

  过滤出宝贝的个人偏见

  如果能澄清宝贝的个人之见,就能清晰地了解他的心理活动,增强提供帮助的针对性;同时也使家园关系更加清澈,增强家园沟通的透明度。家长可以采用“解释说法”与“追问事实”的技术,过滤出宝贝的个人之见。

  “解释说法”即用你的话重复宝贝的意思,以便确认宝贝的心理活动是否得到了你的理解。如果宝贝说“我不喜欢老师”,你就换个词重复他的含义:“你是说你觉得老师不好?”如果宝贝说“老师不喜欢我”,你接着确认:“老师对你不亲吗?”如果他不修正你的说法,说明你理解了他的心理活动。

  “追问事实” 是理解了孩子的想法之后,接着确认他的想法是否正确,通过追问,调查清楚事件发生的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和结果,你就能判断宝贝遇到的具体困难是什么了。针对佳佳说老师“治”她喝水的事情,家长可以进一步追问:你什么时候喝的水?你喝水的时候,还有哪些小朋友一起喝?你想喝水吗?你不喝水的时候,老师怎么说?其他小朋友不喝水的时候,老师怎么说?把这些细节问得青红皂白,你就很容易辨别出宝贝是个人偏见还是真知灼见了,然后再与老师沟通也不迟。

  文/晏红(儿童早教专家) (编辑:雨薇)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