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
|
|
|
教育指南 速成教育果真速成吗?--社会性别与幼儿早期教育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1-18 10:20:02
最近听说在中小学生中十分流行速成教育,据说有人在提倡六年的小学按照速成法教育,可以在三年之内完成,还说现在到了高中才让学生分出文理科来,是耽误了学子的青春,如果从小就分出文理科来,能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在中国近几年,我们的确是求才心切,教育界也出现过几次“大跃进”。记得1958年,我就曾经被“跃进”了一次,幼儿园的大班不办了,升小学一年级。我等不足6岁的孩子成了一年级小学生。记得当时突然就没有了晚间的点心,而成了“晚自习”的学生,十分不习惯,还跑到比我们小一岁的中班,馋嘴人家有饼干吃。
速成教育提倡者有很多理由,最主要的理由是小学生那两门功课,无论如何压缩到三年可以学完。当然这些属于认知范畴的知识是应该三年学,还是六年学,不是我们所有的家长必须弄明白的事情。我们做家长的必须弄明白的是一个人拥有童年对于他的一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就像一棵树苗必须经过幼苗这个阶段,速成的树木质疏松,无法做栋梁,就连速成的稻米,我们都会觉得没有晚熟的稻米好吃。过早地失去童年,过早地进行文理分科进入技能训练,对儿童成才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现在美国的大学教育都在实行素质教育,据我所知,我国浙江大学2002年招收新生有大的改革,将不再像过去招生那样报专业,而是笼统地报考文科一类,文科二类,或者理科一类,理科二类,这样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基础教育,到大学三年级才开始专业教育。哪里像现在社会上这些流行的论调,要让中小学生提前进入专业训练?
有很多事业有成的人士在回忆往事时,往往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是童年的人与事,我常常惊讶一些作家和艺术家他们的文学艺术灵感往往来自他们不泯的童心,尽管他们白发苍苍了,他们还保持着对事对人的孩子一般透明的好奇心。如果说仅仅是为了技能的训练,过早剥夺了孩子的童年,让孩子成了“小大人”,“小人精”,其实失去的往往是一个孩子对人对事的好奇心,失去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实机械的技能训练早一些,晚一些问题都不是很大的,但是破坏了一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却是家庭教育出了大的问题。
我听到一个孩子这样告诉我,我问她现在读书累不累,她说太累了。每周要到学校上课,晚上要些作业,双休日被爸爸妈妈安排的满满的,她在双休日要上数学奥赛班。英语班,作文班,她说最可怕是上数学奥赛班,她一点都听不懂。我问她这么累,你怎么能坚持下来呢?她告诉我,她的妈妈说的,小的时候累一点,只要以后考上了大学,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她怎么高兴就怎么玩,她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了。怪不得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学风实在是不敢恭维的。孩子如果从小这样念书,可以说真正求知的快乐,和追求真理的理想和创新的激情都被这种过早的重负挤压的干干净净的了。他们把上大学当成“苦役”之后的“解放”。在这样高压的家庭教育下,孩子无论上了怎样的名牌大学,都是一件十分失败的事情。
因为他们将上大学看成从此不用读书,逃出苦海的彼岸。这些家长辛辛苦苦地当“监工”,干了一件他们最不应该干的事情,就是他们把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全部破坏掉了。现在看看那些进了大学门的而学习兴趣全然没有的学生,真是让人感到痛心疾首的。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