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
|
|
|
教育指南 不同时代的婚姻观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2-18 07:01:18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听起来似乎很自然,结婚,一种人生规律,千百年来一直都被烙上了深刻的时代印记,被时代赋予了很多特定的内容。至于为了什么而结婚,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每个年代的人们其结婚的目标取向有所不同,而且差异性比较明显和典型。
为共同的理想而结婚
人们都说,上世纪60年代是一个较为理想主义的年代。人们崇尚理想、崇尚激情,纵然物质生活相当贫乏,但人们的精神生活却非常富有。青年男女满腔热情,上山下乡干革命,热爱祖国,青年男女之间的称呼是“同志”、“战友”。“亲爱的”这种称呼在那个年代几乎是一种禁忌。因此,在上个世纪60年代结婚的青年男女,认为找到一个身份相当,而且志同道合的伴侣是非常幸福的。
家住伊宁市斯大林路五巷、已年近古稀的刘云辉在回忆起自己当年与爱人初次见面和结婚的经历记忆犹新。1964年,当时在某企业工作的刘云辉经亲友介绍与一位姑娘相亲。刘云辉说,当时紧张得像做贼似的,几乎不敢正眼看对方,最后双方都很满意,理由很简单,因为双方出身相同,志同道合。之后,两人书信交往,感情日深,半年后就结婚了。
结婚是为了生活
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那物资匮乏的岁月,上世纪70年代结婚的青年男女开始对物质生活有所要求,因此,那时候年轻人择偶时开始注重对方家底是否殷实,对方是否有一技之长可维持生活。
在华厦小区附近采访何春芳的时候,她的丈夫陈和平在旁边乐呵呵地笑着,看得出他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何女士说,当初嫁给爱人,就是因为看中他是个司机,何女士的这个嫁人的理由,对于今天的青年男女来说是难以理解的,然而,却反映出了那个年代青年男女普遍的择偶心态。何女士说:“60年代人都饿怕了,我只知道嫁给他至少不会挨饿。那个年代,自己还不懂什么叫情、什么叫爱,更加不懂什么叫浪漫,反正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就是最大的幸福。”
要爱情更要房子
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恋爱结婚的青年男女正好遇上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以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代浪潮,不但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还接触到了很多新潮思想,大大开阔了视野。然而,对于在机关单位里上班的青年男女来说,结婚要爱情更要房子。因为在福利分房制度下,许多机关和单位把婚否看成取得排队分房资格的首要条件。是否结婚,有无子女,不仅关系到分房的大小,甚至关系到有无资格分房。与此相比,爱情也许只能排在第二位。
居住在江南春城小区的马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当初匆忙结婚,只为分房。今年41岁的马女士和丈夫吴先生结婚16年了,一提到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急着结婚,马女士总是开玩笑似的说自己是被房子迷失了方向。马女士和吴先生的结合,有一定感情基础,但是马女士始终认为自己的终身大事有点遗憾,她所期望的是甜蜜的恋爱时间长一些、结婚的场景浪漫一点。她说:“如果再回到从前,还会选择吴先生,但要多考验他几年,而不是为了房子匆匆忙忙地把自己嫁了。”
“趋利务实”而为之
“趋利务实”是时下不少青年男女的“婚姻准则”。在现代文明新风的影响下,当今恋爱结婚的青年男女变得理性而务实,不但有“趋利”的一面,也有务实的一面,既注重实际,又追求爱情与浪漫。他们普遍认为,经济实力和爱情在婚姻中同样重要。
作为全职太太的任女士今年27岁,和先生结婚两年了,她说,老公大我14岁,曾经有过婚史,还有一个小孩。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发现他不但成熟稳重,而且对我也相当体贴,最终我们结婚了。”任女士说他们生活很恩爱,目前正计划着要一个孩子。看得出任女士非常庆幸自己的选择。
其实,关于每个人结婚的理由,谁又能用对错来评说呢?只不过因为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和最崇高的东西,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歌颂与赞美,人们更愿意将它理想化。无论在哪个年代,爱情与婚姻都应该是美好的。不管结婚是什么理由,能给自己幸福的就是好理由。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