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
|
|
|
教育指南 海外儿童教育中的一个问题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1-16 02:24:04
今夏,各地举办的夏令营活动不少。其中有两个活动尤引人注目:一是人民日报海外版主办的“海外儿童学中文夏令营”,另一个是宋庆龄基金会举办的“小大使回国访华团”。      这两个活动颇有异曲同工之处:从营员看,均是旅居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的后代;从活动形式看,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即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增进对祖国或故土的感情。      感谢主办者的一片苦心,也感谢家长们的一片爱心。是他们把海外儿童聚在祖国的怀抱里;是他们把海外儿童的教育问题摆在重要议程上,并取得了实效。      这些海外儿童生活在海外的环境里,异域的风情、别样的条件、他国文化的熏陶,使他们对自己的“根”、对自己的祖国或故土感受不深,或不甚了了。再加上国外一些媒体的片面报道,也使他们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然而,通过夏令营的活动,尽管时间较短,却使他们的片面认识得以纠正、全新的感受油然而生、对祖国或故土的情感有所加深。      请看:      一些原以为中国是“噪声很大,人多拥挤”,担心旅馆没有热水,甚至要自带矿泉水的同学,实地一看感叹道:“中国实在太令人吃惊了,它那么大,那么丰富,一切都那么动人!”      参观过一些城市和名胜古迹后,不少同学说:“文化多样化,建筑有的非常现代,有的又古香古色,有很多历史遗迹,从中学到了不少历史和文化知识。”      来自美国的俞小舟同学,到夏令营第一天一句中文都说不出口。但第二天在老师的要求下,她用中文自我介绍后受到表扬,一下子就“活”了。她兴奋地说:“我总怕说不好,但一到这环境里,我又会说中文了!”      ……      百闻不如一见。10多天的夏令营是短暂的,但营员们的收获却颇大。孩子们的可塑性很强,这些美好的印象、这些切身的感受,无疑会在他们今后成长道路上产生影响和作用。      由此联想到海外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目前仅就出国留学生而言,大约尚有20多万在国外。按一个家庭一个孩子计,也有20多万个孩子,何况有的家庭不止一个孩子。倘若再加上华人华侨的子女,那将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这部分人是一支可观的力量。记得在一次“学中文夏令营”闭幕式上,一位老者对孩子们说:“在你们当中,今后肯定会出大科学家、外交家、名教授……你们要努力啊!”此话虽对孩子而言,但对教育部门来说,也是一个提醒: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海外儿童的教育,不仅尤有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时日的推移,对海外儿童的教育,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欧洲,在美国,各类中文学校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在家庭里,父母言传身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陪读的情景比比皆是;在国内,举办诸如夏令营活动也不在少数。这些都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但笔者以为,如此似乎还失之于零散,缺乏系统性。倘若有关方面、有关人士能出面组织、出资筹办一个专门为海外儿童服务的学校,岂不更好?对这个学校的情形可描绘如下: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但课程、学时要有一定的保证,上多少学时,要学几门课程,均有明确规定;教学内容针对海外儿童的特点而设,主要要有以人文知识为主的课程,比如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名胜古迹、学习中文、祖国新貌等;教学方法上,听课与动手并进,讲授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等等。有这样的学校,让旅居海外的孩子们定时“回炉”,想来必有益处。      由两个夏令营活动生发出一点感想,不揣冒昧,笔陈报端。当然,这也并非什么新建议,只是一些想法,且粗疏。但如能引起对此问题有兴趣人士的讨论,引起有关方面去探索,去操办,则幸甚矣。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