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家庭虐猫事件研讨会
保冬妮(《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主编)休 闲宝 贝网
当清华大学的虐熊事件不了了之后,去年就有了复旦大学研究生虐猫事件,而今年3月网上竟然出现了令人发指的女子虐待小动物现场录像,甚至出现暴力虐待动物网站。虐待小动物,看似小事,其实反映的深刻内涵远远超出我们的认识。爱护小动物实际上就是爱护我们的心灵。而一个虐待动物的人,他的内心必定是冷酷的、阴暗的。那嗜血成性的心态必然带到人群中来,这样的人必定是孤独的、可怕的,他们不会得到真正的爱情,也不会有健康的亲情,但是,我们的家庭又有多少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实施了仁爱教育?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学校又提供给孩子多少这方面的教育?我们这次讨论会的目的就在于此。
钱锋(首都师范大学数字化音乐教育中心主任):
我2003年回国后,开始在首都师范大学教书,接手这批孩子之后,我发现他们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那就是中学给他的人性化教育不健全,这个不健全来源于家庭。这几起虐待事件从表面看起来好像是不善待小动物,但实际上是对弱势群体的漠视。
在美国,有很多弱势群体是通过小动物来得到心理慰藉,他们通过热爱动物来营造自身的心灵。而且美国很多医院都是可以养宠物的,因为病人是弱势群体。动物的世界里没有语言、没有歧视,它们可以忠诚地跟着那些残疾或者是有病体的人,给他们带去快乐。我觉得音乐对人有帮助,而小动物更胜过音乐。
怎么能让孩子懂得爱,首先让他们懂得关爱小动物、关注弱势群体。孩子们小的时候玩的玩具就是一个被动弱势,我们经常是玩了之后就仍掉了,但在美国是不允许的,孩子不玩的玩具要包装好后再送给其他孩子。小动物更是这样的,不能说你不喜欢了,就随便扔在街上。所以,在一个家庭里一定要有这方面的爱心教育,有了爱心,社会的人格质量才会好。我经常会让学生们创作一些有关小动物的歌曲,或者是参与一些公益活动。
我觉得,我们不必只一味地停留着对某一事件的批评上,可以找一些正面的事例来宣传,这样可以让人们更多地了解爱护小动物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益处。
在国外,很多人会提到我们的属相,那对于他们而言是很奇妙的东西,而且他们认为我们的属相之说一定和我们的动物意识很强有关,但实际的情况是什么呢?流浪猫狗越来越多,虐待小动物事件频繁出现,这些都让我们心痛。
应该多培养孩子的爱心,爱也是一种历练。
张丹(财富杂志中国分社主任):
说到救助小动物,常会有人说:“人还救不过来,还去救小动物,那么多的失学儿童,下岗工人,谁来帮助?”其实,救人和救小动物并不矛盾的,往往是救动物的人才会去救人。对动物的痛苦视而不见或者是去伤害小动物的人,对于社会都是危险。有调查显示,青少年时期有过虐待动物纪录的人,以后成为罪犯的比例非常高。我每天看新闻的时候总是心惊肉跳,总害怕出现更血腥的事件出现。我觉得,如何通过家庭这个社会最重要的细胞,把爱植入到孩子的心里去,这很重要。
我不赞成“宠物”的说法,更喜欢叫他们“伴侣动物”。我提倡大家多去关爱小动物,但并不提倡大家脑子一热都去买小动物来养,因为这样会促成更多的繁殖;如果你真的有爱心,就考虑去领养。一个家庭一定要科学、理性地喂养和照顾小动物一生。还要有科学的方法,比如到6个月要做绝育手术,没有更好的办法。遇到什么样的办法该怎么处理。很多都是觉得小的时候好玩,但过一阵子就扔了或者是拆迁了就扔了。做一个好的主人,也是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
保冬妮曾经引用甘地说过的一句话,我觉得很好。“一个民族对待动物的态度,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尺。”我们这些热爱小动物的人都强烈地呼吁,政府能够尽早出台动物保护法。
说到底线,你可以不爱动物,但不该加害动物。
刘利泉:(世中佳绩教育顾问)
对于虐待动物的行为,如果仅仅用口诛笔伐来让它灭迹也许并不现实,我们要通过个案引发开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现在的教育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对于因材施教是比较缺失的。我曾经办过一个私立学校,希望孩子们能在那里过的快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学习终归是个整体教育,要想因材施教,真正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发展,主要阵地不是学校,当然学校也不可缺少,所以我关了那所私立学校进入了家庭。因为,能让一个孩子独立站起来,只有家庭有这个能力。我经常把教育比做艺术,而这种艺术是根雕不是泥塑,要针对每一个形状不同的材料,把它加工成艺术品,而不是工业产品。
其实我们常所的遗弃动物现象也与家庭教育的盲目有关,因为盲目,所以在买小动物进家门的时候,没有全面的考虑。家长只是认为孩子喜欢就买了,可不喜欢了就遗弃了;而有些家庭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在宠物身上,好像觉得那是在施展爱心,其实把宠物那样“供”着也不行,应该把它们当成一个家庭成员看待。如果我们把每一件事都当成教育契机,那么教育才有可能比较正常的发展。总得来说,无论是爱心还是其他方面的缺失,根源大都在家长的盲目教育中。
卢悦(《婚姻与家庭》杂志社编辑)
这几起虐待小动物的事件让我们开始思考:为什么痛心疾首的问题会不断发生?在面对虐待小动物的事件中,社会分化成两个阶层,一批人看到这些事件后就会热血上涌,觉得特别痛苦和愤怒。但另外一批人却很冷漠。
我提出一个观点,爱是不是分等级的。我在读者文摘上读到过一篇文章,文章的大概意思是:德国有一个很有影响的老医生说,当纳粹逮捕共产党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当纳粹逮捕工会主席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当纳粹围堵基督教徒的时候,我也没有站出来;到最后他们终于找到我了,已经没人为我站出来了。这个故事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人的爱心和对别人的责任感并不是有界限的,如果你给自己设界限,比如你觉得小动物和我没关系,我不需要爱他,一些弱势群体也和我无关,我也不需要爱它,你会发现你爱的东西越少,对自己的利益损失越大,因为这并不是两个概念,而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爱是不是分等级的。爱并不是只属于少数人,也不是只属于人类或者人类的特权阶级。比如,有人爱猫,总有人说,还有那么多贫民需要爱护呢,等我们关心贫民的时候,我们又要分出那些艾滋病患者和吸毒卖淫的人,不救他们;然后我们再细分……到最后我们发现那些被我们排除在外的人,其实才是最需要救的,没有人可以把爱心划分给某个群体,否则我们和纳粹做的是一样的事情,纳粹认为爱是分等级的,犹太人是无权得到爱的;就像现在有人认为民工和那些社会底层做过坏事的人是要被剥夺很多权利是理所应当的一样,猫也同样如此。其实我们这里讨论的爱,就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世界上任何一种弱者的歧视的结局都是悲惨的。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会知道自己到底该不该爱动物。
另外,我们来做讨论来写文章,为的是把那些冷漠的人感化了,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谴责的层面上,这样他们或许并不感兴趣,我们应该告诉这些冷漠的人,爱动物有什么好处。它们可以陪伴老人陪伴,陪伴残疾人,可以帮助他们的孩子懂得如何去爱……懂得了益处,他们自然就开始关注起来了。
最后再谈一点,我们一直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我们的立法还没有跟上?
王键(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学生)
我的自身经历告诉我,应该尊重生命。我的母亲特别喜欢养狗,而我父亲特别喜欢养鸟,他们对我的影响很大,从小我就知道尊重生命。
进了农业大学之后,学校的氛围让我更加热爱和关注小动物。学校前不久组织了个活动,把北京的八大高校联合起来,搞了个爱心动物捐助,当然我们只是起到一个纽带的作用。我学的专业决定了每天都在和动物打交道,对动物可能会有更深的感情,但在拯救流浪猫狗的问题上,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力量微不足道。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保护动物其实是很多人都想做的事,那些虐待动物的事件也只是少数和个别现象。我们现在正和北大医学部商量,准备给一批流浪猫狗做绝育手术。
我们经常会上解剖课,我深刻地记得自己上的第一节解剖课,早上我们就把一只母羊牵进屋子,同学们都很喜欢它,给它喂草。然而下午它就在解剖课上停止了呼吸。老师告诉我们:“刚才它还好好的,为什么现在就死了,为的是让我们好好去学它,为的是让我们去救更多的动物。你们该用感恩和尊重的心态去看待它。它是个生命,你们该尊重它。”那堂课,让我懂得了对生命的尊重。
高燕(开心家族食品有限公司)
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在日本的街头会有那种收养小动物的棚子,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条件养那些小动物,就给它们喂食。我是个爱猫的人,很希望媒体对小动物的关注是一个系列,这样才能叫普及。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一是因为人口老龄化,孤独的老人越来越多。二是,中国倡导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也会感到独担。三是由于年轻人的压力很大,需要一个伴侣来陪伴。于是,很多时候,人们想到的就是我需要它,但没有过多考虑到我应该给与它什么。我们经常告诉客户,要爱动物,不能只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才去爱它。
有同志提到爱是没有等级的,我也同意。所以,我们不该因为它是否是品种猫狗,而有区别对待。
王寅(爱心人士)
我很爱小动物,但家人也并不全都理解,我的姐姐总是跟孩子说小动物脏,让孩子离它们远一点。当然家长的教育是一方面,舆论导向也很重要。我们很希望政府能有一个强大支持,让那些实在因为某些情况无法再把小动物养下去的人,能找到一个正规机构收容它,然后把它们训练成有用的动物,或者是以不痛苦的方式结束了生命。每个人的能力都很有限,一个人也做不了太多事。
我收养了一些小动物,这些都是我愿意做的事情,但我的能力太有限了,其实我很想告诉大家养动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即使这样,大家也不要随便丢弃小动物,如果你实在养不了了,尽量找个合适的地方安置。
罗旻(爱心人士)
我看法完全就是宗教的观点,宗教认为人有前生后世,并不是说人永远是人,就是轮回之道。你的前生不见得是人,有可能是一个动物。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每个生灵都曾经做过你的父母。不要说杀了动物,都是违反天理。有些人觉得那些动物和自己无关,但实际上,动物的感觉和人的感觉是一样的。有些人对于残害动物很麻木,但如果爆发了战争海啸或者其他事情呢,人们就会感觉突然,会想着怎么会这样呢?把人自身的感觉和动物的感觉熔合在一起,我们就会更善待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