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从市场上买回一个菠萝,年幼的孩子被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孩子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这位母亲可能会有两种方式对待孩子。
一种方式是:母亲耐心地告诉孩子:“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很硬,有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哦!它很重,你提不动它;但是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它。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房去切开,切好后用盐水泡一泡,吃起来就又香又甜了。” 休闲宝 贝 网
另一种方式是:母亲告诉孩子“这是菠萝”。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菠萝采取行动,比如他可能摸了一下菠萝,赶紧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且对着妈妈喊:“妈妈,这个菠萝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妈妈回应说:“是的,孩子,菠萝会刺手,不要紧的。”孩子又抓起菠萝的叶子想把它拎起来,可是菠萝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妈妈,这个菠萝很重,我拎不动它。”“是的,菠萝很重。”孩子可能又尝试着滚动菠萝,结果它真的滚动了。孩子高兴极了:“妈妈,我把菠萝滚动了。”妈妈也很高兴:“你真能干!”“妈妈,我闻到一股香香的气味,菠萝是不是可以吃的?“对,孩子,菠萝是一种水果,是可以吃的。”“怎样吃呀?”“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的,然后用盐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
这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吗?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第一种方式使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有关菠萝的一些常识:菠萝是多刺的,是很重的,是可以滚动的,是很香的,是要泡了盐水才可以吃的。这是妈妈直接告诉孩子的,不是孩子自己发现的。将来妈妈又会带回来一件新的东西,孩子也可能会像这次那样等着妈妈告诉他关于这个东西的知识。第二种方式最终也让孩子了解了有关菠萝的常识,但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的,孩子不仅懂得了菠萝的特性,他还学到了认识菠萝的方法,你可以摸它,可以拎它,滚动它,闻它,切开它,尝它……两种方法的结果很不一样: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学到了知识,可是他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种方式孩子也学到了知识,速度比较慢,但是孩子同时学到认识事物的方法,还学会了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认识方法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孩子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大部分家长可能都在不自觉中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对待孩子,这其实是剥夺了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对孩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所以,我们给家长下面这些建议,帮助孩子建立主动学习的习惯:不要按照成人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更不要在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不要代替孩子做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的工作,也不要养成整天看着孩子做功课的习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魏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