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的家长习惯陪孩子上科学馆、博物馆、游戏馆,却罕有人愿意花时间带孩子好好欣赏画廊、美术馆、音乐厅的作品,这反应了爸爸、妈妈们缺乏艺术欣赏的兴趣与能力,同时也不重视幼儿的美感教育,虽然很多家长流行把孩子送去学画、学音乐,但却只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验收孩子的成果,并未实际的参与,和幼儿一同成长,因此,孩子所有的美感教育成为一门死的学问,在生活中完全派不上用场,以致于长大成人之后,缺乏审美的眼光与自然散发的优雅气质。你希望孩子能够从小就拥有美感吗?具有立足国际舞台的水准吗?那可要从生活教育着手哦!
认识幼儿美感 【观念篇】
何谓“美”与“美感”?
美到底是什么?有人觉得未经开发的的山野风景比较美,有的人却认为人工雕砌的楼台华厦才是美;宁静、淡远是一种美,活力、鲜明是另一种美;古典音乐很美,摇滚、重金属乐也美……,即使是完全相反的两种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拥护者,“美”其实是相当主观的感觉,我们对美的欣赏与表现,是一种自我看外在世界时所产生的协调程度,这种协调会让人感觉到舒服。休 闲 居 编辑休 闲 宝 贝 网
“美”所涵盖的范围并不只限于视觉,透过听、嗅、味、触等其它感官,所得到的协调体验,都可以感受到“美”。色彩、造型所呈现的是视觉之美;音韵、曲调所表现的是听觉之美;酸甜苦辣所传达的是味觉之美;气味、芬芳所传达的是嗅觉之美;冷热、软硬所传递的是触觉之美,这些的经验会促使我们在生活及各领域追求极致,而美感教育就是培养个人欣赏外在世界的种种,让自己与外界间达到调和,它是一种直接而立即的经验,注重的是直觉和灵感,而非推理和逻辑,有时候教育上的一些经验,很难用语言、逻辑、推理解释清楚,必须借着美感教育,让孩子亲自去欣赏、揣摩,才能领会,所以从游戏活动到音乐、图画、语文、历史、自然等课程,都存在“美”,即使数学、物理或化学课程,也无不与美感有关。
幼儿的美感知觉发展
每个人与生俱来便有“美感”,不管它是以哪一种形式存在,都能令当事人心中产生一种感动,但是成人所认知的“美”,却因为受到个人学习经验、环境影响与社会价值,而与幼儿有所不同。哈佛知名的心理学家加纳研究显示,人的美感知觉发展可分为数个阶段:
1. 知觉期—这是美感最早萌发的时期,约在出生至2岁间,这个阶段的幼儿能够敏锐地分辨客观事物的特质,如长短、颜色、大小、深浅……,所以是“美感”概念的建构期。
2. 符号认知期—约在2岁至7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孩子以洗澡盆象征船、以易开罐拉环代表戒指,符号对他们而言,就是真实的世界,因为想象空间大,所以接受“美”的能力,也非常强。
3. 坚持写实期—约在7岁至9岁间,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意象的描述,强烈要求与实物相同,会认为像照片一样真实的画才是好画。
4. 主观美感期—约在9岁至13岁间,这时期已经进入讲求自我的青春期,所以会特别强调风格与独特,注重主观意念表达,在审美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个人意识。
5. 美感投入期—约在13至20岁间,此时期美感知觉发展的特征是能够批判选择,对艺术要求深入的了解,有形式分析能力与相对的判断标准。
从上面的各阶段发展,我们发现个人的美感知觉会随着成长而改变,如果给予正确的引导,美感知觉就会加强,相对的,它也会因为忽视或错误的学习而退化。
启发幼儿美感【实战篇】
10 Rule培养幼儿美感
小时候受到什么样的刺激,将来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幼儿的美感是可以被培养的,科学家甚至主张从胎儿时期就应该开始给予美感刺激,不过,教育的效果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如果家长一味求好心切,却不能提供孩子真正需要的,反而会揠苗助长,蒙蔽了幼儿天生的美感,以下便提供10个原则,让家长们参考。
1. 随时随地追寻“美”
2. 有计划地培养美感
3. 尊重孩子的创作自由
4. 用“引导”代替“示范”
5. 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6. 给孩子轻松、悠闲的心情
7. 五分钟战术
8. 让孩子实际的接触、参与
9. 从对谈引导幼儿美感
10. 给予单纯而自然的经验
玩出美感小艺术家
美的创意是一种天生的能力,但是美感与色彩感、音律感……则需要调教与引导,当我们教导幼儿用感觉去欣赏美,给予色彩、声音、气味……等刺激,让孩子心中产生和谐感,那么他对事物的解释,也就会以和谐为基础,展现出高度的美感,这必须透过日常生活的训练,一点一滴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