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疾病
   育儿问题
   家庭教育
   起名问题
   宝宝疾病

   相关栏目
 我的孩子记忆总是没有别的...
 人们常说热感冒,到底准确...
 感冒了,应该吃些什么?
 宝宝发烧后身上出红点怎么...
 小孩子补钙哪个比较好
 怎么矫正3-4岁小孩的X型脚...
 八神是么样连超大
 杂样能长好呢?
 大便隐血是什么意思?
 白色的被子洗黄了应该怎样...
 这样的病是手足病吗?
 我手上长了几个绿豆一样大...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FAQ >> 宝宝疾病 >> 

宝宝疾病 造成小儿麻痹的原因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6-09-11 08:14:43

  >>>>>>>>提问








>>>>>>>>休闲宝贝网回答:


休 闲 宝 贝 网
  脊髓灰质炎病毒自口、咽或肠道粘膜侵入人体后,一天内即可到达局部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咽壁淋巴组织、肠壁集合淋巴组织等处生长繁殖,并向局部排出病毒。若此时人体产生多量特异抗体,可将病毒控制在局部,形成隐性感染;否则病毒进一步侵入血流(第一次病毒血症),在第3天到达各处非神经组织,如呼吸道、肠道、皮肤粘膜、心、肾、肝、胰、肾上 腺等处繁殖,在全身淋巴组织中尤多,并于第4日至第7日再次大量进入血循环(第二次病毒血症),如果此时血循环中的特异抗体已足够将病毒中和,则疾病发展至此为止,形成顿挫型脊髓灰质炎,仅有上呼吸道及肠道症状,而不出现神经系统病变。少 部分患者可因病毒毒力强或血中抗体不足以将其中和,病毒可随血流经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严重者可发生瘫痪。偶尔病毒也可沿外周神经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特异中和抗体不易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故脑脊液和粪便内病毒存留时间较长。因此,人体血循环中是否有特异抗体,其出现的时间早晚和数量是决定病毒能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因素。 

 多种因素可影响疾病的转归,如受凉、劳累、局部刺激、损伤、手术(如预防注射、扁桃体截除术、拨牙等),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均有可能促使瘫痪的发生,孕妇如得病易发生瘫痪,年长儿和成人患者病情较重,发生瘫痪者多。儿童中男孩较女孩易患重症,多见瘫痪。

  脊髓灰质炎最突出的病理变化在中枢神经系统(本病毒具嗜神经毒性),病灶有散在和多发不对称的特点,可涉及大脑、中脑、延髓、小脑及脊髓,以脊髓损害为主,脑干次之,尤以运动神经细胞的病变最显著。脊髓以颈段及腰段的前角灰白质细胞损害为多,故临床上常见四肢瘫痪。大部分脑干中枢及脑神经运动神经核都可受损,以网状结构、前庭核及小脑盖核的病变为多见,大脑皮层则很少出现病变,运动区即使有病变也大多轻微。偶见交感神经节及周围神经节病变,软脑膜上可见散在炎性病灶,蛛网膜少有波及。脑脊液出现炎性改变。无瘫痪型的神经系统病变大多轻微。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即侵入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组织,则形成隐性感染;抗体低下病毒则进入血循环,引起病毒血症。若机体缺乏免疫力,病毒随血流经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沿神经纤维扩散,引起无瘫痪期症状;如果运动神经元受损严重,则导致肌肉瘫痪,引起瘫痪期症状。



我姐姐2岁得了小儿麻痹,治疗得及时,恢复得很好,现在根本一点都看不出来,腿挺直还长,不用担心,能够治愈!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少数病例出现肢体弛缓性瘫痪为特征。

什么原因引起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即侵入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组织,则形成隐性感染;抗体低下病毒则进入血循环,引起病毒血症。若机体缺乏免疫力,病毒随血流经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沿神经纤维扩散,引起无瘫痪期症状;如果运动神经元受损严重,则导致肌肉瘫痪,引起瘫痪期症状。

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有什么症状

潜伏期3~35日,一般为7~14日。按症状轻重及有无瘫痪可分为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

(一)隐性感染(无症状型):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二)顿挫型(轻型):约占4~8%,病毒侵袭全身非神经组织。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可出现①上呼吸道炎症状,如不同程度发热,咽部不适,咽充血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②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等;③流感样症状,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持续1~3日,自行恢复。

(三)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且循环神经纤维散布全身,可在发病之初出现此期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在前驱期后有1~6日无症状或症状减轻,而后进入此期。

(四)瘫痪型:约占感染者的1~2%,其特征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瘫痪

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少数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增多。血沉增速。

2.脑脊液检查:细胞数迅速降低,蛋白量则增高,形成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3.病毒分离: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出病毒,可用咽拭子及肛门拭子采集标本并保存于含有抗生素的Hanks液内,多次送检可增加阳性率。

4.血清学检查。

如何治疗

(一)无瘫痪型。

1.卧床休息。

2.肌痛和四肢项背强直者局部给予湿热敷,以增进血液循环,口服镇静剂,必要时服盐酸哌替啶及可待因,减轻疼痛和减少肌痉挛。

3.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加维生素C1~3克,每日1~2次连续数日,以减轻神经水肿。

4.对发热较高,病情进展迅速者,可采用丙种球蛋白肌注。

5.肾上腺皮质激素。

(二)瘫痪型。

1.患者应躺在有床垫的硬板床上,注意瘫痪肢体的护理,避免外伤受压,置于舒适的功能位置,以防产生垂腕垂足现象。有便秘和尿潴留时,要适当给予灌肠和导尿。

2.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3.中药治疗 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4.呼吸障碍及吞咽困难的处理。

5.循环衰竭的防治。
预后

根据这份研究报告所显示,小儿麻痹症是可以预防的。虽然他并不完全是不治之
症,但至今也尚无特效病原治疗只能靠服药及复健来维持。小儿麻痹症状还分四
种型。每种的症状不同,相对的治疗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唯有明白各个的病症才
能真正的对症下药。而服用预防的口服疫苗也不能保证完全不会罹患小儿麻痹
症,甚至有可能会因为服用了疫苗而导致罹患小儿麻痹症。对小儿麻痹症有更确
切的认知,能多一份保障。目前世界各地都在积极的想办法让小儿麻痹症完全的
消失,许多对疫苗的研究报告也指出罹患小儿麻痹症的人越来越少,但现今能无
法完全的预防。做了这份报告後才得知,为什麼那麼多资料都是针对"预防",
原因就在於无法完全根治,只能倚赖药物及复健去抵制.
祝宝宝早日康复!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