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涉世未深,纯净的“眼眸”里容不下半点“沙砾”,他们鄙视虚伪崇尚理想,在这个年纪他们爱憎分明,比较理想主义。他们对父母的“言行不一”、“言不由衷”等非常反感,认为他们虚伪。家长应及时适当地处理儿女对父母的这种看法,否则很有可能会直接影响父母儿女之间的感情交流。
孩子的对“虚伪”的天生排斥,是一种正常的、可贵的品质。首先,我们不应指责他们的“愚钝”,而应尽量不伤害他们的这份“纯净”,不让他们过早沾染上社会的“瘴气”。否则一旦他们过早地“看破红尘”,太现实,等他们成年以后就有可能成为牢骚满腹的嘲世者。其次,我们应该坦然承认自己的“虚伪”行为,诚恳解释不得不“虚伪”的原因。休闲 居 编 辑休 闲 宝 贝 网
案例
王平是高三的学生,最近与一位女同学走得很近。王平的妈妈有些不安。她不是担心儿子谈恋爱,而是担心门不当户不对。为此她曾多次给儿子“下毛毛雨”,甚至还直截了当地谈到了门不当户不对家庭不利的事例。王平对此非常敏感,对妈妈的干涉尤为不满。下面的一段对话是王平的女同学刚离开王家后发生的:
“妈!你干吗对赵敏不理不睬的?弄得大家多尴尬。人家不就是从外地来的吗?你也没必要这样看不起人嘛!”
“妈是为了你好。赵敏是个蛮好的女孩子,可惜她不是我们上海人,据说家境也不是特别好,和我们不是门当户对。”
“门不当户不对就做不成朋友了?人家刚来上海,人生地不熟,我不就想帮帮她吗?”王平连珠炮似地说,“你还大学教授呢!上次你还劝你班的学生在交朋友时不要太注重家庭,要看人品。现在轮到自己儿子了,你马上180度大转弯,想不到您这教育别人的人也够虚伪的。”
王平的妈妈被儿子一席话说的真不知如何回答。
提示
*接受孩子的批评,鼓励孩子帮助新同学。
*解释我们大家都在某种程度上存有虚伪意识的现实。
处方
接受孩子的批评,鼓励孩子帮助新同学:
处方一
*作为高三的学生能给做大学教授的妈妈发这么一通议论,即使弄得妈妈无言以对,也表明母子的交流是有基础的。如何加深这种交流?王平妈妈应该接受孩子的批评。尽管孩子话说得有些苛刻,但是一针见血,点出问题的要害。案例中的对话可以这样延续下去:
①“儿子现在蛮有思想的嘛,你说得对,在对你与赵敏的交往上妈妈是有些不必要的担心,也确实有点虚伪。妈妈为此向你道歉。”
②“妈妈非常高兴你能帮助新同学,也希望你能坚持下去。”
③“妈,你转得真快,不愧是做教授的。”儿子也许会挺尖刻地回应妈妈,妈妈这是可以这样说:“不转得快行吗?再过几个月你就要离开家上大学了,我不希望儿子抱着对妈妈的偏见去上大学。”
处方二
*王平的妈妈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值得我们家长学习。孩子有时是大人的“老师”,他们待人的“真诚”,是许多大人在社会打拼中早就丧失了的。一旦孩子指出我们的问题时,我们要克服思想中的痼疾,摆脱任何旧的观念,向孩子承认认识上的偏差。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向孩子说明,帮助孩子了解父母的苦衷:
1.正是因为父母特别关爱孩子,才导致过分的担心。
2.妈妈阅历比孩子多,不愿孩子步前人后尘。
3.我们成年人或多或少有些旧思想和偏念。
处方三
解释我们大家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存有虚伪意识的现实:
*在相互信任重新修复后,我们也有责任让孩子看清社会的严酷,要严肃地面对现实。诗歌和童话带给我们美好的遐想,但未必全是现实:
1.现实是残酷的——我们不可能总活在烛光晚餐和欢声笑语,有时也会有悲伤和哭泣。
2.现实是无情的——错误的决定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这个代价要连累几代人。
处方四
*这是一个讨论虚伪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妥协和让步的机会。家长要坦述自己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保持自己的生活原则,可以举例说明。各自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原则就有可能发生冲撞。为了社会的协调进展和某种利益的平衡各自都会选择自己妥协途径。你也可以换下面几种方式来解释虚伪和妥协的关系:
1.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和我“步调一致”,我也不可能总按着自己的意志来生活,有时为了达到目的也只好采取折中的方法。
2.如果地球不能按我的意志来转动。这是我的问题,不是地球的事。
3.当我们在进行折中和妥协时,会被熟知自己的人视为虚伪。
小结
当然,向儿女道歉要比给他们解释大家都在某种程度上存有虚伪意识的现实要容易得多。难得青少年没有被现实生活搞得太现实,但也要避免孩子被保护的太严密,过分依赖“童话”般的生活。
在鼓励儿女坚持自己的生活原则的同时,也要找机会向他们指出生活的多面性,指出在生活中人们难免要做出违心、折中和看似虚伪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当儿女指出我们自己虚伪之处时,一定要沉着,不要生气,更不要斥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