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宝宝的另类饥饿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教育指南 >> 

教育指南 家里有个人来疯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13-10-23 11:06:21

 

  当孩子出现“人来疯”时,常让大人尴尬不已。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可能是人格、行为发展上有所偏差,或家长平时对孩子行为限制、要求过多,而造成的负面影响。给孩子一点时间,训练他的社交技巧,学习做个小主人、小客人,当他有好的表现时给予鼓励,他会做得更好的。

  三岁的小慧平时是个规矩乖巧的小女生,可是每次家里有客人来,她就一反常态,总是显得特别兴奋,在客人面前跑来跑去,有时甚至会大叫,吵着妈妈要这个要那个,“野”得连妈妈都快不认得了,又不方便在客人面前发火,这种情况常让小慧妈妈好尴尬。为什么平常乖巧的小朋友会“人来疯”呢?休 闲宝贝 网

  教养态度影响孩子行为表现

  两岁左右的小朋友,独立的自我意识便会日益增强,开始有强烈的表现自己的欲望,设法让别人注意自己,平时要满足他这样的需求并不困难,可是当大家注意力不在他身上时,就很容易出现不同于平时的脱序行为。

  “渴望受到不停的关注”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潜在的一种需求,“适当的关注”满足了孩子的需求,但是过度的关注反而会让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当他突然察觉大家的注意力不在他身上时,不安的情绪马上就会出现,伴随而来的却是无法预料的行为,目的便是吸引父母的注意。此时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并正确引导,孩子的脱序行为如果受到肯定或是目的得逞了,在不知不觉中就有可能变成习惯!

  相反,有些过于严格的父母,对孩子的限制很多,“要求”在孩子心中变成了压抑。当家中有访客或外出做客时,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与限制,总因为碍于颜面而有了不一样的标准,孩子察言观色的能力,真的是父母们所无法预料的,一旦限制解除,孩子心中的压抑自然会宣泄出来。此时,特别容易兴奋,且自我控制能力还不足的孩子们,似乎知道在这个时候不管怎么闹,父母也不会有太严重的处罚,怎能不趁机“疯”一下呢!

  找出问题的症结

  案例一

  每次客人一进门,妈妈会叫小慧自己玩,如果小慧不依,妈妈便会取出一支棒棒糖或小玩具,来转移小慧的注意力,取得片刻的时间招呼客人。这算乖巧的小慧当然就满足了,但是日子一久,妈妈做法却对小慧产生了“类化”的效应。每当有客人进门,小慧就会主动要棒棒糖、要玩具,为了招呼客人,妈妈也不曾拒绝,但是逐渐长大的小慧,已经不再是棒棒糖或小玩具可以应付的了,于是逐渐出现哭闹、大叫的行为,妈妈也束手无措了。

  案例二

  平常爸爸、妈妈不许恺恺喝可乐、汽水之类的饮料,但是每当家里有客人来时,爸爸、妈妈却准备了汽水请客人,虽然还另外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果汁,可是恺恺总会拿着杯子对着客人说:“我要喝汽水!”

  妈妈的眼神很明显的让恺恺知道不可以,但是客人一句“没关系啦!只喝一点点,孩子嘛!”,这时爸爸、妈妈也不好意思坚持,客人就这样成了恺恺解除禁令的“金牌”了!像恺恺的爸爸、妈妈这样严格的父母,总觉得自己对孩子管教严格是应该的,甚至引以为豪,如何能接受自己孩子出现“人来疯”呢!

  虽然每次客人离开时,恺恺总会因为不当的行为被处罚,爸妈也逐渐不太敢带恺恺出门,家里有访客时就想办法把恺恺支开,但情况并没有好转,相反的,恺恺反常的行为却越来越多。

  如果孩子染上了这“疯病”,除了人格、行为发展上会有偏差之外,最大的后遗症可能是父母,常会因此吵架,责怪对方没教好孩子,一家人因此失去了快乐的气氛。但只要找到问题所在,这“疯病”并不是没药可医的。其实孩子行为出现偏差是一种警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因为家人的互动模式出了问题,父母的管教方法传达给孩子错误的认知,当然就会从孩子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啦。

  就像小慧的妈妈,每当客人来时就用棒棒糖、玩具来安抚小慧,自己忙着招呼客人,无疑的为小慧传达一个“只要客人一来就可以吃糖、就有玩具可以玩”的错误讯息,才会导致小慧养成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要求的习惯。要解决小慧的问题并不困难,此时小慧不适合再陪妈妈看店,与家人商量好。只要妈妈花一些时间让小慧脱离那样的情境,相信情况很快便能得到改善。

  对于恺恺这种情形,有时父母必须做些妥协才能消除对峙的情况,可乐、汽水,对孩子有多大的吸引力,相信父母都很清楚,严格禁止无非是为自己找麻烦,只要适当的满足一下孩子的要求,“解除禁令的金牌”就没了作用,客人来访或出门做客前,跟孩子约好应注意的礼貌,相信必能收到效果。

  让孩子有机会参与学习

  父母的逃避无法让孩子成长,积极带着孩子共同参与,才能让孩子有学习的机会,即使是“人来疯”的孩子,对于小主人或小客人的角色,还是相当好奇也喜欢参与的,不妨带孩子外出做客,或是安排接待访客活动,给孩子来个机会教育。

  为了避免活动时出现尴尬场面,让父母不知所措,事前与孩子沟通、说明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考虑孩子的状况,注意时间是否过长,场所是否适合。甚至在整个过程中,要让人照顾孩子,或预先准备好孩子可以自己玩的静态玩具,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安排孩子可以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孩子有适当的表现机会,而不至于太无聊或不耐烦。

  此外,活动前还要让孩子明白,并不是整个活动都以他为中心,也必须尊重大人们的安排。当属于孩子的活动结束时,应对孩子明确说:“现在爸爸、妈妈要和叔叔、阿姨谈大人的事情了,你自己去玩积木(预先安排好此时孩子可以做的活动)。”这样既可以让兴奋的孩子受到一定的制约,又可以让孩子有适当的心理准备,退出大人们的交谈。客人离开前再让孩子一起送客,让孩子与客人道别。相信整个活动结束之后,父母必然能体会到“用心”的重要,也不难发现孩子“疯”的原因。

  活动前跟孩子说明,或一起讨论过程中须注意的规矩与礼仪,还可以将规定书面化,让孩子有清楚的标准可以遵循,也提醒自己该注意的细节,活动后更要将整个活动过程跟孩子做一个讨论,孩子表现好,要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孩子表现不好,则给予批评,并再次强调正确的行为方式,当然父母也必须一起坚持订好的规则才行!

  行为导正需要一段时间

  孩子能够全程参与必能满足他期待受关注的渴望,赏罚分明可以让好的表现持续,纠正不妥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心中自然会有遵循的标准,自制力也必然随之增强。不但能使孩子的不成熟行为逐渐减少,还能训练孩子的社交技巧,学习做个小主人或小客人。

  不过“人来疯”的行为不是一天造成的,当然行为的导正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父母的耐性与坚持度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全家人的配合才能让孩子走回正轨。给孩子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份经验,只有父母用心、勇敢的面对问题,才可以陪着孩子踩稳成长路上的每一步,而不会造成遗憾哦!

  文/赖映秀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