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半的刘一楠入院3个月就出现了绘画的敏感期。那段时间,她每天来院后不接触任何教具,只用随身带的画笔画画。她没有什么绘画基础,常常要求老师帮她画。午睡时,她总是趴在床上,伸出右手食指反复描摹地面瓷砖上的花纹。2个月之内,每天中午她都会重复这个动作,每次大约40分钟。
刘一楠的画大部分都画在小纸片上,图案也画得很小。渐渐地,她的绘画内容也固定下来:反复画小鸟。刚开始画面凌乱模糊,看不出什么。后来的几个月,她自己画出了一些以圆形组成的小鸟,非常可爱,画画时也很少找老师帮助了。除了固定的作息时间外,她在幼儿院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画画。休 闲 宝 贝 网
在这之前,刘一楠刚刚度过执拗的敏感期。自从喜欢上画画以后,她整天都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中,非常安静,象变了一个人。家长说她在家也这样画个不停。有一天,我帮她整理书包,看到一本童话书,扉页空白处有一群排成队列、飞向空中的小鸟,形态由大到小,颜色由深绿到浅绿,个个憨态可掬,与扉页搭配得非常和谐,我以为是印上去的。当我发现这是刘一楠的作品时真是惊喜万分,不由得夸赞起来。刘一楠以前很喜欢别人夸奖,但那天她表现得很平静。我想,她一定是在绘画中发展了自我,满足了自我。
还有一个叫吕楠的小朋友,她各方面能力很强,能影响其他小朋友。当她处于绘画敏感期时,一天到晚带着纸笔,走到哪儿画到哪儿,教室里,走廊里,有时就干脆趴在地上画,始终保持着亢奋的创作状态。她的床紧挨着墙,午睡时我稍不注意,她就“嗖”地跳起来站在床上,捏着一根短短的铅笔头飞快在墙上画出一幅画。这一切仿佛是在一分钟内完成的。让我惊讶的不仅是她的行为,还有她的作品:墙面上出现了一个乘着降落伞从天而降的小女孩,两条辫子向上飞舞着,狂喜的笑容,精灵的眼睛,非常生动!这种造型成人根本无法想象!在我眼里,她就是个天才!午睡时也就不管这个天才,让她去教室画画。
在吕楠的影响下,其他好些小朋友也一天到晚带着纸笔,随时跟她趴在地上画画。当时国际学校大组的孩子们上美术课时都特别投入,我觉得与吕楠的影响有关。
还有一个例子。3岁9个月的彭怡慧当时也开始出现了绘画敏感期。她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小狐狸’,她画的内容也全都是狐狸。有一次,彭怡慧在走廊墙面上画了一只很大的狐狸,狐狸斜倪着眼睛,竖着大尾巴,憨态中有机警。在绘画敏感期中,彭怡慧也和吕楠一样不接触任何教具,来幼儿园整天就是画画,家长说,她们在家里除了看电视也是画画。
家长还反映,那段绘画敏感期中,彭怡慧原本有些急躁的性格逐渐变得安静了,顺从了。家长甚至担心这个孩子变得过于安静了。
孙瑞雪:孩子们只是简单地画吗?只是简单地写生、描摹对象吗?成人可能是,但正常状态下的儿童不是。这是儿童根据他内心的引导进行的自发活动,他在表达他看见的,想到的,想象的,向往的。表达他的注意对象,他的内心活动,他的喜爱,他的情感。
敏感期中的幼儿往往对敏感对象表现出痴迷的热情。幼儿绘画敏感期到来时正是如此。这个敏感期大约在4—5岁之间到来,但也有例外。整个敏感期持续1 个月到1年的时间。
幼儿从2岁开始画线状团,3岁左右开出有了运笔意识,画的形状成了不规则的梨型、圆形以及其他的简单形状。这个时期过后,儿童会不断要求大人给画,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能力有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儿童又开始自己画。此时儿童基本从宏观的角度来观察事物,能画出一个事物的基本轮廓,画人能画出头部、四肢和躯干,但没有多少细节内容。接着,他开始把握细节,对微妙的神态也有了感觉,他们的画也变得生动奇妙。这时儿童基本上已经进入了小学。
满足儿童敏感期的需求使儿童表现出:1.天才的创作智慧 ;2.无与伦比的热情、兴趣和意志力;3.迅速发展的认知能力和技能;4.得到满足之后人格状态的宁静、和谐和顺从;5.建构了巨大的潜力。
痴迷,热忱的状态,使儿童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使儿童深入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最终改造和创造事物。它又能净化儿童的心灵,让儿童发现非凡的美。
绘画是一种形象语言,是一种表达方式,这个敏感期发展得好,就可能奠定了成为绘画艺术家的基础。
马钟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