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来自周边环境的恐惧压力常常搅得宝贝不得安宁,有时候,哪怕一条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小虫子也可能让宝贝害怕得大惊失色,无论妈咪怎么解释,宝贝的小脸上都布满浓郁的恐怖色彩,怎样让宝贝恐惧的心灵全面放松呢?休 闲 宝 贝 网
解析宝贝的恐惧心理
对宝贝来说,恐惧、担忧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正因为恐惧、担忧,宝贝才能预知危险,并适时地避开危险。宝贝的恐惧心理一般在2岁左右出现,并且每个宝贝恐惧担忧的事物不一样。有的宝贝可能害怕小虫子、小狗、黑暗甚至吸尘器,也有的宝贝害怕新环境、陌生人,大多数宝贝的这种恐惧心理,会随着独立能力的增强而消退。但个别的宝贝会持续对某个事物感到强烈恐惧,甚至这种恐惧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这样的宝贝可能是患有恐怖症。恐惧带给宝贝的心理压力,有时会对宝贝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妈咪应该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宝贝缓解这种因恐惧带来的心理压力。
让宝贝摆脱恐惧的8个策略
1、坦然接受宝贝的恐惧
尽管宝贝的恐惧有时候看起来很愚蠢,很没有理性,但他们的恐惧仍是真实而严重的。因此,当宝贝告诉你他害怕某个东西,如抽水马桶、汽笛等,一定要注视他的双眼,认真地听他倾诉想法。让宝贝说出他的恐惧,列出他恐惧的东西有助于克服恐惧。相反,回避宝贝所恐惧的东西,那些恐惧的感觉并不会真正从宝贝的内心消失。千万不要因他那些看起来很可笑的想法而粗暴地嘲笑他,也不要试图一味地向宝贝解释那些东西并不可怕,他没有任何理由感到恐惧。这样,会让宝贝对自己的感觉产生怀疑,感到更加不安。最好的做法是:以理解与平静的心态面对宝贝的恐惧,让他明白恐惧很正常,你理解他的恐惧。妈咪平静的态度不会让宝贝觉得自己的恐惧是一件愚蠢的事,同时也能让宝贝感觉到十分安心。比如宝贝害怕狗,妈咪不要对他说:“没关系,那只狗不会咬你,没什么可怕的。”聪明的妈咪应该这样回应宝贝:“我知道你害怕那只狗,来,妈咪陪你一起走过去好不好?你不想走过去?那好,妈咪抱你过去好了。”
2、让安慰物带给宝贝安全感
很多宝贝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拖着一条褴褛的小毛毯,或者一只破败不堪的毛毛熊。这些物品可以让焦虑的宝贝处在陌生环境,或在感觉恐惧时安定下来。如果宝贝依赖他的安慰物,那就让宝贝带上他的安慰物,因为这条褴褛的小毛毯或破败的毛毛熊,可以帮助宝贝摆脱内心的恐惧与焦虑。一般到4岁左右时宝贝对安慰物的依恋就会减轻,他会开始尝试以别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恐惧。
3、给宝贝一些合理而简单的解释
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向宝贝做些解释,有时可以帮助宝贝摆脱内心的恐惧。比如,宝贝洗澡的时候看到浴缸里的水流进下水道,他就可能担心自己也被吸进下水道。这时,妈咪可以拥抱宝贝并告诉他:“水和泡泡会流进下水道,但是橡皮鸭和宝贝不会。”如果宝贝害怕救护车的声音,那就告诉宝贝:“救护车要救人,所以要发出很大的声音,好让其他的车给它让路。”
4、选择有效的刺激距离
给予宝贝刺激时,刺激物的距离要控制在较近的范围里。较近的距离能够让婴儿的视野更多地被刺激物填充,受到的视觉干扰也会大大减少,这样有助于增强宝贝注意的稳定性。比如,当新生的小宝贝醒来时,父母可有意识地在距离他们眼睛20-25厘米处,拿一个醒目的东西让他们看,对宝贝的视觉产生刺激,吸引宝贝的注意力。
5、正确使用刺激物
在和宝贝讲话的时候,妈咪的语速一定要缓慢而温柔,以免引起他们的厌倦、急躁和反感。用刺激物吸引宝贝注意时,刺激物晃动的速度要比较慢,并在宝贝的视野持续稍长一点时间。在宝贝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之前,最好不要将刺激物拿走。
6、让刺激变得活灵活现
飞翔的小鸟、开动的小汽车、翻飞的蝴蝶……这些处在动态中的事物与那些静止的事物相比较,更能吸引宝贝的注意,是最适合宝贝的选择。与动态的事物相比,更能吸引宝贝注意的则是一些可以互动的活动。如果不存在互动婴儿的注意力就会很快转移,他们会搜寻一些更特殊的事物。但是一旦存在着互动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会使宝贝兴趣倍增,注意力也会更加持久。
7、组合刺激效果最佳
孤立的刺激无法在宝贝的大脑留下印象,很容易被遗忘。因此,给予宝贝刺激的时候,最好将多种简单的刺激,如声音、图像、动作、情感等组合成整体提供给宝贝,给予宝贝多感官的刺激,这样就会提高宝贝注意的质量。
8、及时告诉宝贝刺激物的正确名称
不管宝贝能否听懂,一旦发现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刺激物上,就要及时告诉宝贝刺激物的正确名称。比如,宝贝对皮球感兴趣了,妈咪可以告诉宝贝这是“皮球”,而不要告诉宝贝这是“球球”。如果宝贝对汽车产生了兴趣,就要告诉宝贝这是“汽车”或“车”,而不要告诉宝贝那是“嘟嘟”。这样才能够帮助宝贝建立正确的概念。
当宝贝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可以根据宝贝的注意指向告诉他们周围物体的正确名称,随之将他们抱近这个物体。并且,当宝贝注意到这个物体时再强化这些词语,这样就能够在一两个月内培养宝贝对周围物体发生反应。比如,到宝贝7个月时在厨房里的几个家电面前说“冰箱”,他们就会看向冰箱。这就是有意注意的萌芽。(文/Laura 新加坡Happyfamily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