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担心孩子变成“小气鬼”,你强迫他把手里的东西分给别人。可是静下来想一想,换成自己,如果一个比你高大有力的人强硬地夺走你心爱的东西而不顾及你的感受,又该如何呢?
猫王昨天和爸爸发生了严重的冲突,结果是被爸爸打了屁股。 起因是和小莹姐姐出去玩时,两人为了地上的几根小粉笔头争了起来,猫王在争执中表现得很没风度,大声尖叫,推搡姐姐,而且不听劝导。休 闲 宝 贝网
爸爸先是好言相劝,又返回家中拿来好的粉笔给他,但被他狂怒地打掉在地上,哭叫着说非要刚才那几根粉笔头。面对他近乎歇斯底里的胡搅蛮缠,爸爸终于失去耐心,发挥了他身强体壮的优势,打了猫王的屁股。在他的抽噎中妈妈听到原来他反复念叨的是——是我先发现的。
妈妈忽然想起从前看到的一支美国儿童歌曲,那首《幼儿所有权法则》,里面不是有一句歌词——“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是啊,在这个31个月的小人儿心里,这就是他界定“拥有”的法则呀!
猫王进入两岁之后,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加强,开始爱动辄说“不!”,开始在乎“自己的”东西。虽然妈妈爸爸反复给他灌输“分享”的意义,但显然收效甚微。他爱的食物,喜欢的玩具,甚至是他坐的椅子,别人是决不能染指的。可同时却并不影响他心安理得地在幼儿园的“分享日”里大吃特吃别人的东西——呵呵,“享”可以,“分”?——断断不能。
妈妈最开始十分焦虑他的这种趋势,怕他变成一个十足的小气鬼,怕影响他与其他人的交往和相处,也曾强迫过他把手里的东西分给别人,可结果除了换来他拼命反抗和大哭之外没收到什么效果。静下来想想,换成自己,如果一个比你高大有力的人强硬地夺走你心爱的东西而不顾及你的感受,又当如何呢?经过反思,又看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和其他父母的经验,妈妈有了新的感触和应对之法。
一,试着站在他的立场体会他的感受,放弃不必要的焦虑。
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身就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反叛期,独立意识的觉醒其实是孩子成长的标志,作为家长,首先应当喜悦地接纳这一事实。对“占有”的意识增强的同时,他的语言能力又没有发展到他可以很清楚地表达内心的感受,所以这个时候强迫他去和别人“分享”多半会遭到大哭和抵抗。
这时家长不要把目光盯在诸如“他怎么变成这样?”“这么自私长大之后怎么和人相处?”之类的问题,那样除了带给自己焦虑之外于事无补。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你会发现情况也许没有你设想的那么糟糕。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你在试图理解他,这样才会给以后的疏导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允许差异,不要和别的孩子比较,即使是同龄的。
在许多公众场合里,见过有的家长呵斥自己的孩子“看人家多大方,你怎么这么小气呢?快把吃的给小朋友一点!”,甚至强行做主去分配,而孩子呢,要么一脸茫然的表情,要么大哭大闹,弄得家长也非常尴尬。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如果超市里有售——漂亮、乖巧、懂事、从不哭闹、热爱学习等等集优点于一身的“孩子”,你真的会买吗?因为不同,才能凸显个性的魅力,不是吗?别人的孩子懂得谦让,很好啊,但用不着拿别人的优点来比照和要求自己的孩子,如果真的要比,为什么不先比比那谦让孩子背后的家长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呢?何况这里还有一个孩子的自尊心的问题呢。
三,给他时间,先“自私”后“分享”
只有先确认“拥有”,才能谈到“分享”。“私人拥有”是分享的第一步,也是不可逾越的一步,一个人,如果对他所有的东西没有安全感,是很难真正做到去和别人分享的。
先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私”心理,让他知道——妈妈爸爸会尊重你的独立自主权,要不要和别人分享可以由你自己决定。培养他“我是主人,我可以自己做主”的自豪感和安全感。然后再疏导,讲道理,向他灌输“分享是快乐的”,效果会好许多。
比如让他多做“轮流”和“暂时交换”的游戏,像交换玩具,轮流拍球,(比起把他的好吃的东西给别人要容易接受得多),到最后玩具还是属于他的,让孩子从中既体会到分享的意义,又不影响他安全感的建立。
四,多表扬多鼓励,夸张些也无妨
这个就不必赘言了,我的经验就是平时多鼓励,然后发现一点苗头,一次小小的进步就大力表扬,让他喜悦地发现原来自己的行为可以让妈妈如此快乐。这样他下次遇到同样情况时会很容易回想起你上次的反应,也会逐渐修正自己的行为。
曾和我一样皱着眉,生着气,觉得无可奈何的爸爸妈妈们,打起精神来呀!要坚信,困难总会过去的,你的宝宝是世界上最好的,花儿总会开放的——只要,用“爱”的阳光、“耐心”的雨水,和一颗温柔的等待的心。
附:
《幼儿所有权法则》
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从你手中夺过来,那东西就是我的;
那东西我刚拿过来,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远不会看来是你的;
如果我在搭积木,所有的积木都是我的;
只要看来像我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你的玩具放回原处时,它自动变成我的;
如果东西损坏了,那就是你的。
文/猫王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