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 |
|
|
|
幼儿期 当心宝宝的“情感败血症”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3-01-31 21:29:08
看着别人家的宝宝面对妈妈的离开哭得生离死别似的,而你的宝宝却从来大大方方地任你来去自如,你千万别先偷着乐,因为,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3岁的佳佳在小区里是有名的乖宝宝,和谁都挺好。但是,妈妈文慧却发现,每次上班之前和佳佳告别时,佳佳连头都不抬一下。下班回家想和佳佳亲热亲热,佳佳也表现得很冷淡。这孩子是不是不正常?佳佳妈妈心里开始不安了。
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因为她和孩子之间确实出现了问题:母女间没有建立起安全依恋关系,所以佳佳对她“不亲”。
婴儿依恋的3个阶段
第1阶段:出生~6周。
这时候的婴儿处于无社会性阶段,对于任何能给予孩子营养的抚养者都会有相似的反应,很少表现出抗拒行为,对于成人微笑的面容有偏好。
第2阶段:6周~6、7个月。
属于未分化依恋阶段,婴儿对人类有偏好,对熟悉的人可以有大笑,但是,对于任何人的关注都感到快乐。
第3阶段:7到9个月间。
属于分化的依恋阶段,这时候婴儿喜欢围绕在母亲身边活动,当与母亲分离时开始表现出抗拒行为,而母亲回来时则表现出喜悦,65%的宝宝会与母亲建立这种安全型依恋。
你的宝宝有没有这些异常表现
大约30%左右的宝宝会表现出不安全型依恋。
10%左右:抗拒型依恋
在陌生环境里会紧靠妈妈,很少有探索行为,每当母亲离开时哭闹比较厉害。当母亲回来时,虽然想靠近母亲,却不允许母亲走近自己,对于陌生人更加戒备,紧张。
20%左右:回避型依恋
当母亲离开时很少有焦虑表现或抗拒行为,当母亲返回时也会很漠然。但是,对于陌生人却比较友善。
5%左右:组织混乱型依恋
在母亲离开时非常压抑,几乎不表现出任何情绪,当母亲返回时,对于是否接近母亲很矛盾,有时会在母亲接近自己时突然跑开。
影响宝宝建立安全依恋的原因
还有研究表明,母亲或抚养者的抚养质量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建立安全型依恋,而婴儿的气质类型则影响孩子建立哪一类不安全型依恋,胆大的孩子形成抗拒型依恋,胆怯的孩子形成回避型依恋。敏感的母亲或抚养者总能根据孩子的气质了解孩子发出的信息,及时做出正确反应,因此,培养母亲或抚养者的敏感性对于建立孩子的安全型依恋最为重要。
孩子不亲你——因为你的态度
妈妈的表现:对孩子忽冷忽热,很多时候不负责任。 导致的结果:婴儿往往会采取极端方式(纠缠、哭闹)来获得关心照顾,有时会表现出愤怒和怨恨,容易形成抗拒型依恋。
妈妈的表现:对孩子缺乏耐心,对孩子的信号不敏感,反应不积极,对孩子缺乏兴趣,以自我为中心。 导致的结果:容易使孩子产生回避型依恋。
妈妈的表现:母亲或其他抚养者常常对孩子比较忽视,或有过躯体虐待。 导致的结果:使孩子心里产生矛盾冲突比较多,想亲近又害怕,不知道母亲何时会对自己好,何时会忽视自己。这类孩子容易形成组织混乱型依恋。
让宝宝亲近你,父母要做的:
3岁以前是关键
对于宝宝来讲,3岁之前是和父母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因为,3岁之前,宝宝已经在和父母或其他抚养者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内部工作模式,已经知道怎么做可以回避痛苦,可以获得爱抚。
人们经常认为孩子3岁之前没有记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孩子虽然长大以后不能清晰地回忆起3岁之前的经历,但是,照顾者对待宝宝的态度以及经历的特殊事件会以隐性记忆贮存在宝宝的脑海中。谁带大的孩子亲谁,就是这个道理。
发展心理学家的5个建议:
父母要和孩子建立起稳定、一致的合作关系。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发出的各种信号(包括言语和非言语信息)能够及时感应并准确做出回应,不因为孩子淘气或做错事情而喜怒无常,并始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总会在他需要的时候出现。
父母要和宝宝经常进行反射性对话。用他能懂的语言耐心解释他那没完没了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形成对他人和对自己的看法。这对他与他人交往十分重要。
父母要主动和孩子修缮关系。偶尔的情绪失控,或误解孩子是难免的,重要的是一定要在事后进行精心修缮。让孩子认识到生活中会有各种误解,父母也可能出错,但父母无论怎样生气都是爱孩子的。千万不要让恐惧和害怕的阴影在孩子与父母的交往中成为障碍。
父母要保持一致性的叙述。在平常和孩子的交流中,父母应该尽可能让孩子看到、听到、感受到一致性的事,形成对自己、家人或世界相对稳定的评价。如果父母之间经常发生争执、或说话前后不一致,让孩子无所适从,对孩子建立安全依恋会构成障碍。
父母要和孩子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父母要关注孩子每天积极的变化,及时表达对他的肯定和鼓励。否定、怀疑、训斥、打骂孩子应该成为父母的禁忌,快乐的孩子必然会建立安全型依恋。
文/祝卓宏(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 本文由《母子健康》杂志社提供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