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 |
|
|
|
幼儿期 幼儿的心理特点解析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3-06-17 12:12:12
幼儿的心理特点解析: 一、 “泛灵”心理 休 闲 宝 贝网 什么是“泛灵”心理呢? 世界著名的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泛灵心理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的东西的一种倾向。”你看,我们的宝宝们抱着布娃娃哄它睡觉、对着小树说话就是“泛灵”心理在起作用。 运用“泛灵”心理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将“泛灵”心理同移情结合起来,培养幼儿的爱心。 “泛灵”心理是幼儿的一种特殊心理,是他们思维力、观察力和认识力低的一种表现。幼儿年龄小,生活阅历太少,谈不上什么生活经验,他们多半是从事物表面的形状去认识事物、认识别人的。在他们眼里,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物。而移情是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欣赏和理解别人的感情,替别人着想。据说,孙敬修老人,一次上公园,正看到几个淘气的孩子在攀折小树的枝条。他不紧不慢的走过去,把耳朵紧贴在小树上。孩子们好奇的问他干什么,孙敬修老人回答说:“小树说胳膊痛得要命,要你们可怜可怜它。”听了这话,孩子们羞愧的笑了,再不攀折小树枝条了。这里,孙敬修老人并没有训斥孩子,而是运用孩子的“泛灵”心理和移情对他们进行了爱心教育,来纠正孩子一些比如不爱惜玩具、撕书等不良行为,效果很明显。 实践表明,幼儿对于会活动、有生命的东西,如小猫、小狗、拖拉机等,更容易产生“泛灵”心理。抓住这一点,将物拟人化,也是向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好方法。如我们教育幼儿不拖小椅子的方法……你看到孩子撕书时,就说:“你把书的衣服撕掉了,它多难受啊!”再如孩子要摘花或树木的叶子的时候……用这样的方法,比训斥、责怪、打骂的效果好,并培养了孩子的爱心。 二、要从孩子的“泛灵”心理出发,利用故事,进行教育 孩子们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片。而童话故事中,有不少是灵化了的人和物。在给幼儿讲解这些故事时,抓住他们的“泛灵”心理,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同样能取得好的效果。孩子在听这些故事或看动画片时,可以接受直接的心理体验,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比如《狼和小羊》的故事,孩子们对弱者小羊无限同情,对狼的仇恨心理、对善良始终会战胜邪恶都有着非常明确的体现。我们在平时的游戏中发现孩子都不喜欢扮演狼等恶势力,他们都喜欢扮演善良的动物,只好由老师来扮演。平时他们都很喜欢老师的,和老师很亲,但是在那个时候他们的心目中老师就是大灰狼,他们对老师豪不留情地进行打击,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应用这样的故事对孩子进行教育是非常有效的。如豆豆的理发……调食教育“怕老鼠的猫”等。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的“泛灵”心理是一种意识发展不完全的表现。我们在运用时,还要引导他们辨别事物,引导他们从本质上认识人和物,促进他们认识能力的提高。我们的教育策略也要相应地作出改变,如小班的孩子……而如果到了大班你还是这样“小椅子的腿会很痛的……”孩子是不会相信的。相反,经常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就很有可能成为哪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彼得潘。 二、“小猫”钓鱼心理——幼儿的注意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道:“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如果不打开这扇大门,人们就无法学习,也无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对幼儿来说也是如此。幼儿的一切智力活动,甚至一切心理活动都必须有注意参加才能得到发生、发展和形成。幼儿注意的发展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是发展幼儿聪明才智的必要条件。先说说目前的现状……:排除多动症或感觉统合失调等问题: 感觉统合是一种本体感觉。人们平时学到的一切技巧都是凭借本体感觉的。很多人经常回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平衡感觉差,其实都是由于感觉统合失调引起的。家长就要问了,怎么知道我的孩子感觉统合是不是失调呢?撇开一些孩子的症状不说,先问一句:你的孩子小时候爬过吗?会爬吗?先学会爬还是走? 1.让幼儿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心情愉快,兴趣浓厚,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往往是目的、任务明确,所以游戏时幼儿的注意很容易集中,前苏联的比都霍娃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要求幼儿把各种彩色的纸条分别放在颜色相同的盆子里,比较在游戏中与单纯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幼儿的注意,结果发现,在游戏中,4岁幼儿可持续22分钟,6岁幼儿可坚持71分钟,而且分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而在单纯完成任务情况下,4岁幼儿只能坚持17分钟,6岁幼儿只能坚持62分钟。因此应让幼儿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教导幼儿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地观察,区别物体的各种各样性质,训练儿童的注意推荐您一些智力游戏,如走迷宫、找相同、找不同、看看什么不见了、捉迷藏等。这种游戏孩子大都非常喜欢,因为我在思维训练兴趣组活动的时候发现孩子尽管他们的老师反映这个孩子很顽皮,注意力如何差,但是在兴趣活动中的表现是比较好的。 2.充实幼儿的生活的内容 为什么呢?我们平时可能也有这样的影响,比如在一个嘈杂的地方,你可能听不到什么具体的内容,只有一篇翁翁的声音,但是如果有一个你非常熟悉的声音出现的话,你可能很容易就听清楚了。所以说我们对于熟悉的东西,注意力往往要集中一些。因此我们要不断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充实幼儿的生活内容,让幼儿的头脑中储备更多的经验,这样他的注意力相对也要集中。要注意不断扩大幼儿的生活内容与认识领域,让幼儿在获取知识中发展各种兴趣,培养注意力。比如,可以带孩子一起参观展览会、博物馆、天文馆、画展,游公园,逛动物园,边看边玩边问边答,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如在逛公园时,看到小白兔可以问孩子:“小白兔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小白免的嘴和小花猫的嘴长得一样吗?”“大象的鼻子能干什么”等等。幼儿接触的范围越广阔,他们的兴趣就会越广泛,注意的范围也就越扩大。 3.多让孩子做一些目的与要求明确的事,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注意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一种最有效的注意,要培养这一注意,必须首先使幼儿明确任务,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使行为服从于活动的目的与要求注意的事,使孩子能不断积极、主动、自觉地保持注意。如晚饭后,爸爸可以要求孩子:把小凳子擦一擦,并且必须把每条腿擦干净;妈妈也可以要求孩子:给家里每盆花浇一壶半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孩子做完后,爸爸妈妈要检查完成的情况。做得好,给予鼓励,做得不够的地方,要让孩子重做。如果经常这样要求孩子做事情,既使平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坚持性差、粗心大意的孩子,也自然会聚精会神地努力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在提出任务和要求时,一次不要过多,既让孩子注意这个,又令他注意那个,反而会使孩子注意难以集中。小班的孩子更多的是能够理解单一的指令,如:到教室里去拿个椅子来。对于那些复杂的指令,他们就不能做到了,如,到教室里去拿把椅子,然后放到某某地方,放好了以后再去干什么什么…… 4.让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到不感兴趣而又必须注意的事情上去 兴趣在幼儿的注意中是不可忽视的,但也不能只考虑幼儿的兴趣,比如看电视是不需要什么意志控制的……要通过日常生活,逐渐培养孩子“集中注意”的习惯。为此,必须让幼儿逐渐学会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注意。由于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稳定性差,所以要经常使幼儿了解大人叫他做什么,有什么要求,从而逐步使他们学会根据需要(不仅仅是兴趣),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任务,进而促进注意力的发展。说到兴趣,那么兴趣与引导哪个更重要?例如某幼儿去学画画,学了两次就不愿意再去了,这时怎么办?强迫他去吧,似乎违背了孩子的以兴趣为主的观点,但是不去的话,又觉得半途而废,给孩子的影响也不好,这是其实就是重在引导。其实很多孩子的兴趣就是在引导中产生的。如涛涛爱上画画的例子。 5.创造良好的环境,防止幼儿注意分散 幼儿常常会因无关刺激物的干扰出现注意分散的现象,因此,要清除环境中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尽可能隔绝一切外来的“刺激”。如在幼儿练习计算,搭积木或看画书时,就应关闭电视机,停止不相干的谈话等,排除一切可能分散幼儿注意力的因素,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发展其注意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要让孩子中断一样行为,那么就应该提前几分钟告诉他。例如我们在娃娃家快收的时候…… 6.磨练幼儿的意志与耐心 测试一下你宝宝的耐性指数 1、做事不能有始有终。 2、任性。 3、经常容易哭。 4、情绪易激动,很难预测他们会干什么。 5、吃饭时爱动。 6、看电视时一会坐着,一会站着。 7、不能坚持玩一个玩具,而是拿拿这个,碰碰那个。 8、自私,只关心自己。 9、咬手指甲。 10、神经敏感、神经质或经常感到不安。 11、情绪不稳定,变化无常。 12、所做的事与年龄不相称。 13、经常争吵。 14、坐立不安,多动。 15、经常打碎朋友或家里的物品。 16、不能同朋友和谐相处。 17、经常打架。 18、冲动,做事前不思考。 19、饮食调节不好。 20、发火时骂人或说一些伤人的话。 21、不能如自己的愿望时就打滚耍赖。 22、经常哭哭啼啼地闹。 如果你的宝宝有半数以上“符合”上述条件,有可能是缺乏耐性宝宝。 缺乏耐性宝宝的特征 缺乏耐性的孩子会出现3种倾向:过度的暴力性、依赖性及散慢性。 暴力性 这是缺乏耐性儿童的最大特征。不管是谁让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就失控地尖叫、骂人或打小朋友等。刚开始自己还会自责,不过一旦形成习惯,自责感就会消失,连父母的劝导都听不进去,反而会使性子、发火。 依赖性 碰到稍陌生或困难的问题,便丧失了独自解决问题的意志,转而向别人求助,这种依赖性会使宝宝渐渐变得意志薄弱。 散漫性 注意力低下没有耐性的宝宝做事肯定没有持久性,因而会显得注意力低下、散漫。玩玩具时,看看这个拿拿那个;参加钢琴、美术、书法等学习班,没有一个能坚持下去。 鼓励孩子多玩动手操作游戏,以此训练他们的注意力 动手操作的游戏最能使孩子集中注意力,从而培养毅力。例如玩套叠玩具和拼图,5岁孩子更喜欢拼图。初学时可用简单的,如用加贺年片自己剪成5—8块的拼图。逐渐可以让孩子拼复杂的如分省份的地图和贴图和积木,拼的技术进步后可拼上切分30—50块的图。孩子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能处长到45—60分钟。 贴心提示:拼图游戏,培养孩子的耐性和毅力 初学时按图的指导拼插,以后可以自己把几套拼插玩具做在较大的多种形状的。如拼接大型塑料,用套图卡扣就可以做成房子,桌子,小车或攀登架。当孩子做成一件玩具时就会兴趣大增,管子套不进洞内,套圈扣不到小洞里。有了目的孩子会试来试去终于能自己造成。有时大人可以略微帮助使孩子学到用另外的办法又容易又牢靠地把东西做好。 最后,动手和克服困难是培养耐性和毅力的主要条件,父母选择的玩具要具备一定的难度,但也得易于克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果太难超过孩子的能力,孩子会失望而失去兴趣。所以选取材和背景都十分重要的。 如何磨磨孩子们的性子,让他(她)们多些耐心呢?给你推荐几个小窍门,你不妨试试。 幼儿园老师,我是这样做的: 当小班长 像王景鹏,平日里数他最没有耐心按要求去做事,请他来当小班长就不一样了。成了小班长,首先他自己会很漂亮完成任务,而且还能仔细地去检查、提醒每一个小朋友是否做到。 做小值日生 像小刘畅、展昊、闫明怡,不管什么时候见他们,总没个闲着的时候;无论进行什么手工活动,总是粗枝大叶的,唯独你让他们做小值日生,发本书了、发折纸了,或者擦桌了、插椅子,给你做的有模有样,极其认真、耐心,绝不会漏发、漏掉任何一个。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