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涂鸦,作为家长,不管懂不懂画,总会情不自禁以成人经验介入,久而久之,孩子的激情和创造力渐渐被扼杀。那么——
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休 闲 宝 贝 网
昕昕5岁开始爱在纸上涂鸦,特别是当朋友送了一套绘画工具后,俨然成了小画家。然而每次涂鸦完毕,她扔下画笔就玩耍去了。看到昕昕对绘画表现出的兴趣,我感到欣慰,但同时,她的行为习惯也令我感到焦虑。
一天,和平常一样,昕昕涂鸦完扔下画笔就要跑去玩,我对她说:“昕昕,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好吗?”昕昕走过来依偎在我怀里。于是,我给她讲了《蜡笔妈妈找宝宝》的故事:“有一天,一个小朋友将蜡笔宝宝带出画笔盒,想和它一起画画。可是,当这个小朋友看到有人在玩玩具车时,就丢下蜡笔宝宝玩玩具车去了,蜡笔宝宝伤心地躺在地上。天渐渐黑了,蜡笔妈妈在家里着急地等呀等……”没等故事讲完,昕昕跑到画板前,将蜡笔放回了笔盒……
设置情景引导孩子发散思维
孩子涂鸦,家长喜欢用大人的思维来衡量孩子的作品,线画得不直啦,画画得不像啦,甚至对孩子一些创造性的好作品,一句“没道理”就把它否定了,不仅打击孩子创作的积极性,而且扼杀了他的创造性思维,而这两方面却是孩子作画最宝贵的东西。所以,对昕昕的画我没有多加评论,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她进行发散思维,启发她的创作灵感。
例如昕昕要画秋天的树叶,我就带她到公园拣了许多树叶回来,把它们排列在一起,让她观察、比较,然后启发她:“这些叶子像什么?”昕昕小脑袋机灵地转动着。“像针、像孔雀的羽毛、像眼泪……”根据叶子的不同特点,她一口气答上了十几个。发散思维培养的结果,昕昕的作品不但色彩丰富,而且形状奇特,富有创意。
鼓励孩子发现不同,发现自我
每个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却没有留意到他的独特之处。男孩爱画车、坦克、高楼,女孩则爱画花草树木、小草;有的孩子落笔大胆,有的则非常细腻……
在昕昕开始涂鸦时,我从网上下载一些幼儿图画,和她的画放在一起,请她点评。昕昕说她很喜欢这幅画鸟的画,可如果她来画,她会用最浅的玫瑰红画鸟的翅膀,而不会选择蓝色。在这样的观赏中,昕昕不仅体会到构图的独特,发现了色彩运用的“妙处”,而且更加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和别人的不同。
正确面对孩子的“失败”作品
涂鸦是孩子的“另一种童言”,也是承接、释放孩子情感的载体。当孩子涂画出一幅幅“作品”时,面对他的杰作,您说什么,怎么说,甚至您的眼神、动作,都会对他产生影响—令他信心百倍或让他深感失落。因此,面对涂鸦中的孩子,必须正确面对他的“失败”。
昕昕在涂鸦中常常“大胆落笔”,有时明明想画太阳,却画出个似花非花的东西来。我没有指责她,而是因势利导:“昕昕,真棒!我们来看看像什么?”“花。”“还像什么呢?”“小羊的头,树冠……”在我的鼓励下,孩子的想像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最后,她画出了小绵羊在栅栏中吃草的画面,充满了童趣。
涂鸦最能体现孩子的“真我”,体现本能和个性,然而,这仅有的宝贵时光常会被家长的误区侵占,被家长的“语言”所伤害,原本可能在这个时候打开的创意之门,便会在无形中被关闭掉。因此,善待孩子涂鸦,也许你就能托起明天的太阳。
●文/李静亚 责任编辑:蔡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