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 |
|
|
|
幼儿期 父母是宝宝最佳游戏顾问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1-03-28 11:25:12
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乐趣;对父母而言,游戏则是教育的一种最佳形式。为了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父母除了开辟更大的游戏场地与空间,以及提供合适的、丰富的游戏材料,包括玩具之外,更应该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具体的游戏过程中去。
但是父母毕竟是成人,他们的思想、行为与孩子是迥然不同的。你该如何融入孩子的世界,怎样和他们一道玩呢?事实上,父母首先得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 不到一岁的宝宝基本上属于“无能力”的被动状态,还不知道怎么做游戏。在他们眼里,父母或许就是一样玩具。
守则1:父母需要主动地跟宝宝玩、逗宝宝开心。
最常用的一种策略是相互模仿动作和声音。比如宝宝无意中做了一个类似拍手的动作,父母马上紧跟着做一个拍手动作,然后宝宝又会模仿大人,继续学着做下去。还有常见的“躲猫猫”游戏:父母先和宝宝脸对脸玩一会,把宝宝孩子逗乐了,然后故意躲到一边,宝宝就会探头探脑地寻找,父母再躲到另一边,宝宝又会跟过来。
当然父母也可以借助一些色泽鲜艳或带有声音的玩具和宝宝一起玩,如动物摇铃、拨浪鼓、彩色积木,这些玩具都有利于培养宝宝的注意力。
此外,这一阶段的宝宝特别喜欢水,父母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可以适当延长一点时间,与宝宝一起戏水和做“亲水游戏”,也很有趣! 两三岁的时候,宝宝钟爱假想游戏。
等到孩子长到两三岁的时候,他们已经能够稳稳当当地走路,活动能力也大为增强,可以自己发起游戏了,并且他们越来越钟爱假想游戏。于是父母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不再起引导作用,而是配合着孩子一起玩。比如当孩子举着玩具枪跑过来,嘴上喊着“不许动”时,父母只能举起双手,扮成“俘虏”;当他们改换成拿着玩具针筒,一脸严肃地要给你“打针”时,父母也只好乖乖坐下来当“病人”。
守则2:在游戏过程中,父母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如动作示范、引导孩子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思考等。
此外,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互相猜谜语、玩一问一答的游戏。
在玩的过程当中,父母必须遵循这样两条原则。第一,一旦与孩子开始玩了,就要玩到使孩子觉得满意为止;不能因为自己感到厌烦了,就单方面终止游戏。第二,要做孩子游戏的忠实合作者,但是不要去特意讨好孩子,不能一味的顺从他们。
父母还应该有意识地鼓励宝宝与同龄人一起玩,并允许他们去户外玩各种各样的运动游戏。 三四岁或更大,他们越来越喜欢和小伙伴们在一起。
到了孩子三四岁或更大,他们越来越喜欢和小伙伴们在一起,一般不爱跟父母玩游戏。所以,父母最好退居二线,成为游戏的旁观者。
守则3: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完全退出游戏,实际上你还是应该关注孩子游戏的过程与内容,做孩子们最可靠的“监护人”和最聪明的“游戏顾问”。
比如在玩追跑游戏时,有的孩子眼看就要被追上了,一时情急之下,很可能从高处跳下来。父母就得想方设法防止类似的危险因素,还有就是要考虑各种玩具的安全问题。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很可能发生玩不下去的情况。比如在玩“兵捉贼”时,两个孩子都想当警察,都不愿扮小偷,双方一僵持,游戏就没法继续了。再比如孩子们爱玩的游戏不一样,意见不统一,结果都不知道该玩什么好了。
这时候父母不应该直接给孩子出主意,而是该用一些启示性的语言引导孩子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另外,孩子游戏的一些内容可能是反面的,比如某个孩子扮演的爸爸总是打孩子。父母就要告诉他们,爸爸妈妈都是爱孩子,不打孩子的。还有孩子游戏时可能会出现排挤某一小伙伴的现象,父母应该弄清楚原因,比较妥当地解决问题。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都已证明,当孩子的父母参与游戏时,他们游戏活动的时间明显增长了。而另一方面,毕竟孩子才是游戏真正的主人,游戏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所以,毫无疑问,父母要参与并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但是他们同样应避免过分介入。至于如何把握这一分寸,就需要父母自己明智地作出判断了。
文:章淼榕 摘自《为了孩子》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