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家教中怎样提高父母的威信...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教育指南 >> 

教育指南 内向宝贝教养方案(附图)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11-09-07 17:38:50

 

  我发现昊昊好像很内向,特别是带他到户外活动的时候,他都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幼儿园老师也说他在班上不爱讲话,作为妈妈,我该怎么办呀?我真是为昊昊担心,可是自己又束手无策……休 闲宝 贝 网

  ——摘自网上某论坛,来自一位母亲的担忧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孩子3岁~5岁养成的个性特征对他的一生起到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人的性格特征一般在3岁~5岁期间就定型了,后期难以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因此,幼儿阶段对孩子的训练与教育至关重要,网上这位母亲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更不是多余的。

  过分内向的孩子,往往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发展友谊,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心理上更容易滋生自卑、没有安全感等消极情绪。由此可见,帮助内向的孩子走出自己的心灵小屋,融入伙伴的氛围,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更有益的。

  一. 内向型孩子和外向型孩子的典型表现

  1.外向型孩子小剖析

  外向型孩子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经常表现出对外部事物的关心和兴趣;他们的感情外露,而且热情、开朗、活泼、好动;在行为上当机立断,不拘小节,善于发展与他人的关系,独立性相对比较强。

  2.内向型孩子小剖析

  内向型孩子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一般表现为沉默寡言、不喜欢和人交往,相反的喜欢独处;反应缓慢,适应新的环境比较困难,做事情比较谨慎小心。

  孩子进入幼儿园这个全新的环境中后,其个性特征往往比以前任何时刻都要典型和突出,因此是老师和父母鉴别孩子内外向的黄金期。外向的孩子喜欢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习,但是比内向孩子更调皮;内向型的孩子则在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喜欢通过观察和思考学习,课余也常常自己躲在一个角落玩,安静而内敛。

  二. 内向宝贝教养方案

  No.1 和幼儿园的老师谈谈,得到老师的配合。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老师就成为孩子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老师对待孩子的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宝贝人格特征的形成过程。因此,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非常必要。

  可以定期和老师谈谈孩子的情况,告诉老师自己的孩子比较内向,比外向的孩子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环境;宝贝要充分做好心理准备后才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请老师能够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理解孩子。

  No.2 对待孩子要有耐性。

  内向型的人一般说话办事都比较谨慎,他们常常要经过仔细的思考才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才会采取行动。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这种行为风格,不要总是急于打断孩子的话。

  No3. 不要对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

  面对内向型的孩子,在提问时父母除了要有耐性,还需要注意发问的技巧。内向性格的孩子,如果被一下子问到一连串的问题,他会格外紧张,甚至语无伦次,无法思考。因此,在提问时,不要追问太多的问题,要慢慢来。

  No.4提高宝宝的安全感。

  孩子内向可能是由于缺乏安全感,缺乏自尊和自信,比如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在课堂上不敢大声发表自己的想法,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怕被小朋友拒绝等。因此,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平时,父母要多抽时间,陪宝贝一起玩游戏、读书等,在这些过程中给予孩子表扬和积极的反馈,增加一些和宝贝交谈与沟通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很棒。

  No.5 鼓励宝贝发展同伴关系。

  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和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和他们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周末可以带孩子去串门,让孩子体验人际交往的开心。为了避免孩子不知道怎么和同伴交流,可以事先在家里陪孩子进行角色训练,教会孩子同伴交往的一些小技巧,增强孩子的自信。

  No.6尊重孩子的社交习惯。

  在孩子和小朋友交往时,要尊重孩子的社交习惯,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带小朋友玩什么样的游戏或活动,要充分考虑宝宝的意见和兴趣。

  No.7 关注宝宝的情绪情感。

  内向型的孩子习惯把情绪情感要求藏在心里,而很少直接表达出来。因此,对于内向型的孩子,父母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孩子往往更敏感,也更多虑。父母平时可以和孩子沟通交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心情。孩子主动地说出自己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时,父母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这样可以强化宝宝的行为,让他们更有自信表达自我。

  温馨小贴士

  贴士1:不可强行纠正或改变宝贝的内向性格

  性格特征尽管在早期可以进行一些塑造,可是它也包含了一部分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内向也有其优点所在,比如安静听话、办事稳重等。因此,家长应该理解内向孩子的行为,鼓励内向的孩子敞开心扉,鼓励他们与人交流和表达自己。但是,一定要把握“度”,是引导孩子,而不是逼迫孩子。大多数孩子还是内向和外向的混合,只是某种特征稍微突出一点。当然,要防止孩子向极端发展,过分的内向是不利于孩子健康的。

  贴士2:内向≠自闭症

  有些孩子在家人面前还挺活泼,可是碰到外人就表现沉默,不与外人交流,有些家长为此很着急,害怕这是孩子“自闭症”的表现。

  事实上,“自闭症”又叫“孤独症”,这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障碍,一般发病于孩子两岁半之前;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无法与他人进行交流,即使对象是自己的亲人。孩子在生人面前的“内向”可能和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比如,父母一直教育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小心他们会把你带走”等,久而久之,让孩子养成了对陌生人的防范心理。

  当然,如果家长存在疑问,可以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防范于未然。

≡ 查看、发表评论 ≡